给产业扶贫插上科技“翅膀”
——甘肃省老教授协会践行“介入式”扶贫模式

2020-12-20 18:45蔺海明岳达昌魏安民陈艳红周爱琴
甘肃农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艾草甘肃省助力

蔺海明,岳达昌,魏安民,陈艳红,周爱琴

甘肃省老教授协会,甘肃 兰州 730070

脱贫攻坚是国家战略,而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在各地攻坚拔寨、脱贫摘帽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甘肃省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全省离退休干部发出动员,号召离退休干部积极参与助力脱贫攻坚活动,为确保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小康社会做出积极努力。甘肃省老教授协会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的行动之中,并在调研和参与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介入式”扶贫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一、现有扶贫模式的调研梳理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不只中国独有。各个国家及世界各类组织均以不同方式探索扶贫模式,寻求解决贫困的有效途径。世界银行经过多年的实践,提出了“参与式”扶贫模式,其核心是让贫困人员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提出发展方向,扶贫单位或社会组织按其要求予以技术、资金及政策方面的扶植,进而摆脱贫困。其扶贫模式最大的特点是能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但技术注入的成分不够;我国的扶贫工作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并取得积极实效,让国人暖心,世人仰望。在扶贫方法上探索出了“异地搬迁模式”“产业扶贫模式”“扶贫车间模式”等。异地搬迁模式是让贫困人口一次性搬离自然条件恶劣、没有生存条件的地区,再以寻求新的生计方式彻底拔掉穷根,走上致富之路,这一扶贫模式已在贵州、甘肃、福建等省的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扶贫模式是政府在积极调研的基础上,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农户+基地”的扶贫模式,产业主体是企业,带动农户稳定就业、入股分红;扶贫车间模式是打造新产业,让贫困户在扶贫车间打工挣钱,这种方式实际是将发达地区已经淘汰的产业转移到贫困地区,主要是一些低端制造业和手工加工业,技术含量较低,适合于贫困地区的群众参与。

甘肃省的扶贫模式除上述方式之外,还有创新和外延,比较好且在全国产生影响力的有“庄浪模式”“静宁模式”和“宕昌模式”等,这些模式本土化程度强,紧密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贫困农户容易介入,脱贫效果稳定持久,已在脱贫攻坚中起到了良好效果。庄浪模式是立足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条件严酷的先天性贫困区,利用兴修水平梯田,彻底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达到农民脱贫的模式,经历界政府、几代农民的不懈努力,使90%的坡耕地改变成了水平梯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产水平得以提高,脱贫有了稳定的基础,成为全国梯田化第一县;静宁模式则是以优质苹果产业为基础,发展优质品牌苹果,带动农户稳定脱贫,效果明显。静宁苹果除销往全国各地外,现已以质量优势行销海外,形成了“小苹果,大产业”;而宕昌模式是立足于严酷的自然条件,以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为主体,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经营理念生产优质中药材,寻求稳定脱贫之路。

二、“介入式”扶贫模式的核心

离退休干部、特别是离退休专家教授如何有效地参与助力脱贫攻坚、发挥老有所为的作用,现有做法主要处于调研、座谈、提建议层面,从某种意义讲十分重要,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为基层梳理思路,为企业提供咨询,应该充分肯定。但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有无提升空间?带着这一困惑,甘肃省教授协会组织专家教授赴省内的革命老区环县、红色基地会宁县和秦巴山区宕昌县,陕西省的深度贫困区安康、商洛和汉中等地进行调研,并结合实施的甘肃省2019年度重点人才项目《榆中县高原艾草产业基地建设及精准脱贫》,总结出了“介入式”扶贫模式。

(一)以项目介入搭建助力脱贫攻坚平台

离退休人员参与助力脱贫攻坚,一定要有相应的平台或载体。实践证明,依托项目助力脱贫效果较好,既可充分调动离退休人员的积极作用,又不给相关企业、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带来负担,能实实在在地做工作。

(二)以人才介入提高产业扶贫队伍的素质

在《榆中县高原艾草产业基地建设及精准脱贫》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老教授协会通过项目推进会、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为艾草产业引入数十名专家、教授和学者,体现了人才项目的真正内涵,以现场技术培训和编写科普教材提高种植农户和基层干部的生产技术能力。人才介入激活了产业发展思路,对产业发展走势可起到咨询和“把脉”的双重作用。

(三)以技术介入增加产业脱贫科技含量

每位专家学者均有各自专业上的一技之长,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知识,让其为共同的目标提出建议和意见,对高质量完成项目和推动产业向好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本项目的执行中就在艾草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加工贮藏等生产水平提升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以理念介入把控产业发展方向

理念决定一切,好的理念会使一个产业高质量发展,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在召开的项目咨询推进会上,到会专家除咨询了艾草在全国的研究水平、概况及主要成就、产业扶贫的主要模式和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方式方法外,还提出项目成果应从“新产业、新机制、新模式”总结成果;引进生态种植、有机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将艾草多年生习性和退耕还草工程结合起来统筹谋划,研究艾草的生态效益;寻找艾产业在我省发展的亮点、优势和特点,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利用施用凹凸棒石肥料提升艾草质量,减少化肥用量,打造生态产业等建议。

在此基础了形成了艾草产业发展模式,即“产业+企业+科技+基地”模式,在产业扶贫模式链上介入了科技环节,特点是给产业扶贫插上了科技“翅膀”。产业即高原艾草产业,企业为甘肃百草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科技系甘肃省教授协会专家团队,基地指榆中县黄蒿湾万亩艾草产业基地。

三、提出“介入式”扶贫模式的基本思路

之所以提出“介入式”扶贫模式,是为了破解离退休干部、特别是离退休专家教授如何有效开展助力脱贫攻坚的难题。通过实践和认真总结,提出“介入式”扶贫模式的基本出发点:一是离退休干部富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更有继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小康社会做出积极努力的满腔热情,但缺少发挥余热的平台,如果没有项目支持,就没有工作的主动性,让他们再为工作经费去求索不现实。因此,离退休干部助力脱贫攻坚要有相应的项目支撑,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二是离退休干部绝大多数身体健康、思维敏捷,但毕竟年龄大了,让他们作为主力去扶贫也不现实,只能“介入式”扶贫,充分发挥其智力特长;三是离退休专家教授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智商的特点,在专业技术方面拥有丰富的积累,以“介入式”扶贫形式为脱贫攻坚做出贡献符合实际,没有障碍,特别在建言献策方面更具建树。四是离退休干部和专家教授时间充裕,机动性强,几乎不受其他工作影响,让他们到基层、下农村为农民群众、基层干部讲课、举办技术培训班、指导生产不仅可行,而且效果良好。这几年甘肃省老教授协会派专家教授深入到老区、红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反映效果良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介入式”扶贫模式在离退休干部助力脱贫攻坚中具有推广意义,应引起重视,使其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猜你喜欢
艾草甘肃省助力
助力成功七件事
艾草与糯米的相遇——青团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小小艾草托起乡村产业扶贫梦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艾草
席晓辉作品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艾草飘香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