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甲酸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对生殖的影响★

2020-12-20 20:39夏晓雪张冬梅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殖类药物精子

夏晓雪,缪 旭,张冬梅,施 健

(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江苏 南通 226001)

1 维甲酸简介

1.1 维甲酸的概念及生理功能 维生素A 的活性代谢物是维甲酸(Retinoic acid,RA),以视黄酯储存在肝脏,主要循环形式为视黄醇,RA 同种异构体包括全反式维甲酸、9-顺-维甲酸(阿利维A 酸)、13-顺-维甲酸(异维A 酸)[1]。临床常用口服维甲酸类药物包括异维A 酸、阿维A、阿利维A 酸、贝沙罗汀等,外用药包括维甲酸、阿达帕林和他扎罗汀等。RA 具有抗炎(通过抑制IL-6、TNF 等)、抗凋亡、抗癌、抗糖尿病、护肝、护心、保护神经等作用[2],对痤疮、银屑病、日光性角化、皮肤鳞状细胞癌、毛发红糠疹、Dariers 病、皮肤T 细胞淋巴瘤等有治疗作用,还可降低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患皮肤癌的风险[3]。

1.2 维甲酸的分子结构、分子机制及生成途径 维生素A 具有三个结构域小型疏水分子,包括β-白芷酮环、共轭四烯侧链和极性末端基。其代谢物主要是极性末端基团不同,视黄醇为羟基,视黄醛是醛基,视黄酸为羧酸基团、视黄酯的酯基,它们由肝代谢,通过胆道或肾脏排出[4]。

维生素A 为脂溶性微量营养素,不能由哺乳动物从头合成,只能从饮食中β-胡萝卜素(植物来源)或视黄酮酯(动物来源)获得,渗入乳糜微粒,并通过淋巴管吸收或脂质转运体ABCA1 转运进入门脉循环[5]。视黄醇酯转化为视黄醇,并与血清中视黄醇结合蛋白(sRBP)复合物结合,运输到目标器官。进入细胞后,视黄醇由视黄醇脱氢酶(RDH)和醛脱氢酶(ALDH)控制经两步氧化过程代谢为RA。RA 以旁分泌的方式即由一个细胞合成后传递给邻近的细胞[6、7],RA 的活性被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CRABP)和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Ⅱ(CRABP Ⅱ)的小胞浆蛋白进一步修饰,与视黄酸受体(RAR)、视黄酸X 受体(RXR)发生同二聚或异二聚,受体复合物再与靶基因中的视黄酸反应元件(RAREs)结合,并招募辅抑制因子或辅激活因子,导致转录的诱导或抑制[4]。RA 可被细胞色素P450降解。在缺乏配体的情况下,RAR/RXR 杂二聚体常与RA 反应原件(RAREs)结合,并招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物(HDACs)协助基因沉默[7]。RAR既可与全反式维甲酸又可与9-顺式维甲酸结合,而RXR 只与9-顺式维甲酸结合。RXR 还可与其他受体家族形成异型二聚,如维生素D3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及脂肪酸和胆汁酸受体,调节其他受体介导的通路,如维甲酸可以通过激活脂肪酸受体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刺激脂肪分解,提高胰岛素敏感性[8]。

1.3 维甲酸类药物的分类、临床注意事项及不良事件 RA 根据结构可分为三代。第一代维甲酸是天然存在的非芳香类维甲酸,包括视黄醛、异维甲酸(13-顺式维甲酸)、全反式维甲酸和阿利维甲酸(9-顺式维甲酸)等。第二代是通过改变维生素A 的环状结构而形成的单芳香化合物,包括依曲替酯、阿维A,比第一代维甲酸类化合物更亲脂,具有更高生物利用度。第三代是由多烯侧链环化形成的,包括阿达帕林、他扎罗丁、贝沙罗丁,但第三代结合受体谱更窄[9]。

外用维生素A 类药物能增强其他外用药物渗透性,炎症性痤疮中,联合治疗优于单一抗生素治疗。但在光或氧化剂如过氧化苯甲酰存在的情况下,维甲酸会随着时间降解,因此治疗期间应避光,不建议同时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但阿达帕林除外[10]。局部应用维甲酸经皮吸收很少,因此长期外用维甲酸治疗不会影响内源性维甲酸及其代谢物水平,三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证明局部应用维甲酸无胚胎毒性[11]。Nohynek 等[12]也认为即使局部使用维甲酸类药物过量,该药物的血浆浓度无明显升高,虽然外用维甲酸药物不会致畸,但仍有一些怀疑维甲酸相关胚胎毒性的临床病例,所以临床仍应避孕。停用维甲酸类药物后,异维甲酸、阿利维甲酸和倍沙罗汀治疗应避孕1个月,阿维A 酸治疗应避孕2 至3 年[3]。当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3 倍,应停止治疗[1];当血脂等出现异常时,应减少剂量或停止治疗[13]。

维甲酸的不良事件与剂量有关,可致皮肤黏膜干燥、血脂及肝肾功能异常、骨密度降低、骨折率增加、神经精神异常、生殖异常等[14-16]。RA 使额叶皮质的新陈代谢和血流量减少、海马和纹状体的神经传递失调,尤其是多巴胺能通路,在下丘脑,它们可能会改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抑郁症发病机制相关激素)的表达或活性。精神病学文献表明药物和抑郁症之间有联系,而皮肤病学文献强调痤疮治疗的同时,抑郁症症状得到改善[15]。

1.4 维甲酸在皮肤科的应用 RA 外用具有抗粉刺、免疫调节等作用,且对Dariers 病患者有效,外用贝扎罗丁是FDA 唯一批准用于治疗皮肤T 细胞淋巴瘤(CTCL)患者的药物,阿利维甲酸凝胶用于艾滋病相关的卡波西肉瘤(KS)。不同疾病中系统使用RA 的剂量不同,痤疮治疗第一个月的推荐剂量为0.5mg/(kg·d),逐渐增加剂量,最高为2mg/kg,5 个月总剂量为(120 ~150)mg/kg,轻至中度痤疮异维甲酸低剂量和间歇给药方案有效。阿维A 是FDA 唯一批准用于治疗银屑病药物,最佳剂量为(25 ~50)mg/d,(3 ~6)个月治疗效果最佳。口服维生素A 是毛发红糠疹一线治疗。在欧洲,阿利维甲酸用于强效局部类固醇无效的慢性手部湿疹,剂量为(10 ~30)mg/d,持续(12 ~24)周。异维甲酸治疗鱼鳞病从低剂量开始,通常异维甲酸1 mg/(kg·d)或阿维A 0.5 mg/(kg·d)。此外,维生素A 在癌症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承认,对日光性角化、皮肤鳞癌、基底细胞癌均有效[3]。

2 维甲酸对动物及人类生殖的影响

2.1 维甲酸影响生殖系统的实验动物学证据 RA在精子发生、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和胎儿卵巢发育中起重要作用,阻断睾丸间质细胞RA 信号致血睾丸屏障通透性增加,睾酮水平下降,小鼠的附睾出现异常表型[17]。RA 缺乏(饮食、遗传或视黄醇脱氢酶抑制剂如WIN 18,446 引起)阻止精原细胞分化,使睾丸富含未分化精原细胞[18]。Yani Z 等[19]给雌鼠喂食WIN 18,446 持续4 周,1 周交配,结果表明小鼠出生率低(WIN 18,446 雌鼠无小鼠出生),雌鼠受孕1 周后安乐死,其中1/4 的WIN 18,446 治疗小鼠没有任何怀孕的迹象,仅一只有两个异常的胚胎和三个吸收位点,且出现与RA 信号被阻断、RAR 或RXR 敲除小鼠相同畸形,如尾巴缩短、眼睛畸形、脊柱裂、腭裂,当WIN 18,446 达到200 mg/d 时,大鼠胚胎100%死亡[20]。此外RA 诱导莫勒氏管向子宫上皮细胞分化,而抑制RA 受体则诱导其向阴道上皮细胞分化[21]。隐睾症组小鼠RA 浓度及视黄酸基因8(Stra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睾丸组织中RA 含量的降低可直接下调Stra8 的表达,阻碍减数分裂,上调Stra8 可能为隐睾精子症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22]。

但高剂量RA 则对动物生殖产生消极影响。小鼠实验证实当RA 继续升高时卵母细胞退化[23],小鼠胚胎期第12.0 天灌胃给予ATRA(200 mg/kg),用组织学和电镜对胎儿腭部进行了处理和分析表明;胚胎期第14.5 天时,ATRA 处理的腭的内侧边缘上皮外周膜仍保留(外周膜的去除促进胚胎腭间质的融合),导致腭裂发生[24]。RA 过量使小鼠、蜥蜴和狗的睾丸退化或精子生成障碍[25],ATRA 暴露鼠(特别是减数分裂的早期)致输精管索结构缺失[26]。与此相反,Geiger 等[27]认为标准和高剂量的阿维A酸不会影响大鼠的精子形成,服用维甲酸类药物在男性生殖安全方面不存在任何风险,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删除卵巢体细胞中的所有RAR 或ALDH 后,小鼠成年期有正常的卵巢形态且所有类型的卵泡存在,并产生正常大小后代[28]。

2.2 维甲酸不足或过量所致的女性生殖不良后果 维生素A 是孕妇及胎儿的重要微量营养素,通过胎盘、母乳喂养从母亲传递,对胎儿的形态、功能发育至关重要。在维生素A 缺乏(VAD)地区,建议补充维生素A,孕妇对维生素的需求大约增加10%~20%,推荐剂量为800 µg/d,但若孕妇摄入过量,怀孕后60 天内可能致畸,其致畸作用的机制是由于高浓度维甲酸代谢物(如反式维甲酸和13-顺式维甲酸)影响器官发生和胚胎发生时期基因功能。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孕期妊娠前60 天最大剂量为每日10 000(3 000μg 视黄醇)国际单位或每周25 000 国际单位,每天15 000 国际单位的饮食或超过10 000 国际单位的补充剂增加神经嵴发育异常的风险,10 000 国际单位是胎儿心脏病的风险因素[29]。临床实验证实长期暴露于维甲酸影响女性卵巢功能,对82 名服用异维A 酸治疗痤疮的年轻女性卵泡生长标志物进行评估,卵巢体积和腔卵泡计数显著减少,血清AMH 和雌二醇水平的降低,一年后恢复正常[30、31]。

2.3 维甲酸影响男性生殖的临床证据 目前RA 对男性生殖影响存在争议,部分研究表明服用维甲酸类药物对男性生殖无任何风险[27]。10 名患者维甲酸治疗3 个月,其精子发生、能动性、形态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不受影响[32],男性服用25 mg 阿维A 胶囊后,10ml 的精液中只含1/200 000[27]。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子中RARα 表达减少,ATRA 可重新编程精子代谢,使其达到获能状态,ATRA 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降低健康精子和精索静脉曲张精子中丙二醛和活性氧的生成,保护精子免受活性氧损伤[33]。同样研究19 名21 岁至60岁男性,不育时间超过12 个月、精子浓度低于1 500万/ml 患者,20 周内2 次/d 口服异维甲酸20 mg,每4 周进行一次精液分析,精子活力未见明显变化,精子形态、数量有改善的趋势,研究期间发生6 次怀孕(3次自然怀孕,3 次卵母细胞胞浆内精子注射)[34]。

相反,一些研究认为维甲酸对男性生殖存在负面影响。在睾丸中,RA 直接作用于支持细胞、间质细胞和减数分裂前生殖细胞[19]。RA 过量可能导致不同器官系统的畸形,睾丸微解剖方法取特发性非阻塞性无精子症(iNOA)患者的睾丸精子标本,其中20个用于组织学研究,10 个用于蛋白质组分析,通过免疫组化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上游调控因子进行鉴定,发现生殖细胞发育不良与支持细胞中维甲酸信号转导增加相关[16]。对20 例痤疮患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异维甲酸治疗研究,表明从异维甲酸治疗的第四个月后,平均精子密度药物含量明显增加,治疗一年后,恢复到基线水平[35]。

3 结论

维甲酸类药物是治疗皮肤科常用药,但因不良事件及复发率,其使用剂量及时间仍需进一步研究。RA 过多或不足均影响生殖过程。在人类女性生殖过程中,维甲酸药物具有明确致畸形作用,但在维生素A 缺乏地区,适当补充维生素A 可预防胎儿形态功能发育异常。维甲酸类药物在男性生殖安全方面仍存在争议。

猜你喜欢
生殖类药物精子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得了无精子症,还能治愈吗
针灸在辅助生殖促排方案中的应用探讨
男性不育患者精子脱氧核糖核酸碎片指数与精液各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让生殖健康服务惠及全社会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与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关系
没遇上卵子的精子去哪了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乙肝病毒S蛋白对人精子氧化应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