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朴饮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2020-12-20 22:22焦翠乐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0期
关键词:浅表性泻心汤中位

焦翠乐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安康医院,江苏 宿迁 223800)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患有慢性浅表炎症的胃粘膜疾病。它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是慢性胃炎之一。它可能是由酒精,浓咖啡,胆汁回流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1]。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吃完后的上腹部不适和钝痛,伴有Belching,恶心,泛酸,偶尔呕吐,反复出血等情况。常见的治疗方式是采用西药治疗,但由于胃病作为一种慢性病,西药治疗的方式得不到理想的效果[2]。因此我院选择中医内科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收治的50例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连朴饮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我院中医内科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收治的50例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纳入标准:患者均在临床上通过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符合中医脾胃湿热证判断标准,存在胃脘疼痛不适、口干口苦、大便稀溏、嗳气欲呕等症状;患者无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具备一定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排除标准:胃粘膜重度异型增生者;患有其他类型疾病如精神障碍以及恶性肿瘤的患者。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研究患者均了解情况后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通知书。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成联合组(n=25例)和对照组(n=25例)。联合组患者男性为15例,女性为11例,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59岁,中位年龄为(39.58±2.8)岁,病程时间为1-9年,中位病程为(6.81±1.5)岁。对照组患者男性为16例,女性为10例,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63岁,中位年龄为(40.25±2.7)岁,病程时间为2-10年,中位病程为(5.9±1.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方式

主要采用保护胃黏膜常用的药物如有胶体次枸橼酸铋(CBS)、硫糖铝、思密达、麦滋林-S、等,调整肠胃运动功能的药物上腹饱胀用胃复安或多潘立酮等。抗生素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一般可选用抗生素,克拉霉素等与胃黏膜保护剂和制酸剂联合应用。止痛药上腹疼痛较重者可口服阿托品、普鲁本辛减少胃酸分泌和缓解腹痛症状[3]。

1.2.2 联合组采用连朴饮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

药方为茵陈15g、广藿香15g、延胡索15g、干姜12g、陈皮12g、姜黄12g、石菖蒲12g、姜厚朴12g、甘草12g、姜半夏10g、炒栀子10g、芦根10g、姜黄连10g、黄芩8g、大枣5枚。药方加减方法为肝郁气滞者添加柴胡、枳壳、白芍各12g;淤血者加入10g五灵脂;热盛者加入15g蒲公英;严重胀满者添加砂仁5g、焦山楂15g。根据上述药方用水煎服,一剂药一天,每剂三百毫升,分两次服用,治疗周期三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根据胃脘疼痛不适、口干口苦、大便稀溏、嗳气欲呕四项指标进行评判,每项1-4分,分数越高代表症状越显著;治疗总有效率的评判分为显著有效、有效、无效,显著有效指通过临床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除后采用胃镜复查无异常情况;有效指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除,胃镜复查炎症基本消除;无效为未达到上述标准[4]。

1.4 统计学分析

将观察指标中的数据通过SPSS21.0进行数据库录入以及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数据n,%表示,x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联合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中医症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胃脘疼痛不适 口干口苦 大便稀溏 嗳气欲呕联合组 25 1.19±0.291.28±0.491.19±0.310.78±0.29对照组 25 3.31±0.443.91±0.523.57±0.442.48±0.51 t值 3.1356 2.7012 2.7025 1.7012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评分比较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显著有效1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23(95.82%);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有效9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19(79.78%)。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3 结 论

胃病作为高发病症,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较为常见的类型,主要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部炎症,经过西医常规的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存在无效的情况较多,同时治疗的显效情况不多。中医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胃脘痛的范围,病因主要源于患者的饮食以及情绪。本研究中采用的连朴饮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中,茵陈能够清热利湿、在解热抗炎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广藿香能够有效和中止呕;延胡索可以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干姜能温和散寒、温肺化饮;陈皮可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姜黄用于破血行气、止痛;石菖蒲为理气活血并化湿开胃等,通过上述中药材联合使用,对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显著。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连朴饮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明显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与文献资料提供的相一致[5]。

总而言之,连朴饮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显著优于常规的西药治疗方式,能够提高患者的恢复情况,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浅表性泻心汤中位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直线运动热点与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