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育中的碎片功能化初探

2020-12-21 09:27刘亚平王晓闻狄建兵
农产品加工 2020年14期
关键词:功能化思政微信

刘亚平,纪 薇,王晓闻,狄建兵

(1.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晋中 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西晋中 030801)

“碎片化”是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而产生的新概念,知识碎片化与信息传播碎片化、生活方式碎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主要通过互联网占据学生的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理念[1]。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是学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现阶段大学生和研究生对手机微信等的依赖,以及高校专业学习的特点形成了学生学习时间、内容的碎片化,学生的思政教育也进入了相对碎片化阶段,尤其是进入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其知识体系基本进入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显得较为薄弱,因此课程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碎片化学习是指通过一片一片、一点一滴的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以及学习思考积累,达到增加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2-3]。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可知,在课程思政教育中,专业课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碎片化功能整合设计能力,进行碎片信息和时间功能化的同时,并将不同课程思政教育碎片内容“拼插”功能化,将更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全面开展和学生思政教育的无缝衔接。

1 碎片功能整合化设计

教师是课程思政教育的先行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要积极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和专业素养,要具备敏锐的政治嗅觉和专业素养,具备迅速将时事、政治教育和专业无缝衔接、转化和引导学生的能力,要求教师先从思想、专业和育人等方面全方位强大起来,囤积大量的思政信息和专业资源,利用网络、微信等搜罗有效碎片化信息并将其收藏、重组、甚或自己进行新的写作,把其转换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推送给学生,并进行适时、适度的讨论,敦促学生进步,让学生在在碎片化时间舒适化地接受思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效果,使时间碎片、信息碎片功能化,将碎片化的思政教育实行完整拼接。例如,在讲述食品包装的发展趋势时,立刻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与课程结合起来,并将其翻译为英文版的食品五大发展趋势“Innovation,coordination,green,open,share”,同时将双语、时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三位一体化,一举三得。在讲授科技论文写作结构部分时,把网络热传的兰州大学博士夫妇写的以恋爱为主题的科技论文分享给学生,不仅结构完整、内容积极向上,而且形式新颖,学生喜闻乐见,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科技论文结构和内容的了解,也同时敦促学生以身边的素材为资料,进行科技论文写作。

2 碎片信息“刻意”功能化

相对于“整体化”阅读而言,通过手机、电子书、移动网络等新媒体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4]。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将碎片化阅读积极有效地利用起来,在每节课课前或者课后,教师将与专业相关的前沿进展、生活案例引进班级微信群,并对部分加以引导,看似杂乱无章的信息即刻实现功能化,成为学生碎片化信息里的精华,为学生所用,并成为课前学习的预习材料,或成为课堂延伸的最好例证,同时也有效延伸了学生的专业阅读,积少成多,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同时,专业素养也得到强化,碎片信息既实现了多功能化,也实现了教师与手机在争夺学生中无形的胜利,将手机为教师所用。但是在碎片化信息收集、整理和传输给学生过程中,还是要注意度和主题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防止事倍功半。

3 碎片时间“随意”功能化

学生的碎片化时间主要集中在课前和课间,合理规整和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思政教育,积少成多,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5]。

3.1 课前及课间时间

这部分时间大概在3~5 min,在看似“随意”的和学生交谈中,和学生打成一片,咨询学生在干什么,最近在忙什么,有什么新鲜事,打探他们的看法,如果事情不大就一带而过,如果有一些共性就拿到课堂上“随意”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看似课前或者课间的闲聊,既和学生拉近了距离,了解了学生思想状况,又无形中引导了学生的价值观,甚至有一些问题还可以与课程无缝衔接起来,比如学生喜欢吃的夹肉饼涨价与现下猪肉涨价的问题等,时事教育和专业教育协同进行,使看似仅有的几分钟碎片被功能化,每节课课前、课间或者课后5 min,哪怕是仅针对几个学生的5 min,每天几节课,每周十几节课,每月、每年积累下来从时间数量上来说很可观,假以时日加上效果,将更加事半功倍。

3.2 课后时间

因为所选通识课程不同,大学生、研究生没课的部分碎片化时间可能有所不同,结合微信群功能把睡前、起床前等时间的少许碎片化利用,也是不错的手段。借助于微信的功能,将时事、名言警句等精华,编辑成为较小的语句等信息,转发给学生。例如,晨起一句名言警句,促进学习和励志;晚间一段今天时事进展总结等,利用学生高频率使用微信的特点,有效进行教育和传输,甚至还可以和研究生开展讨论,和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例如,在讲授食品包装发展史的时候,可在网络资源里寻找了纸的制造视频发给学生学习,既有国人自己记录的造纸流程,也有西方媒体制作的造纸视频,让学生了解和正确看待我国祖先的文明和中西方科技成果,树立关于开放共享和好好学习的理念,也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4 碎片内容“拼插”功能化

信息时代碎片化和学生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以及由此带来的阅读碎片化等,造成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的碎片化。因此,除了对碎片信息、碎片时间功能化以外,实施整合不同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通识教育课,将不同学科研究方向的师资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实施碎片化信息、时间功能化利用,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各门课程思政教育无缝拼插,将各课程碎片化的时间、课程和信息静心有序组合起来,实现碎片化思维、行动和言行的统一。在校园里营造一个思政教育课+课程思政教育+碎片功能化课程思政教育的强大网络,将学生网络其中,引领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法律、职业素养、健康教育、规矩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工匠精神等方面正确前行,形成一个无缝教育思政网络,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猜你喜欢
功能化思政微信
利用氨基功能化电极材料除磷及动力学探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谷胱甘肽功能化有序介孔碳用于选择性分离富集痕量镉
微信
雷圭元“版、刻、结”设计理念探析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