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经济的农村金融扶贫对策研究

2020-12-21 11:18
江西农业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精准金融

沈 蕾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

0 引言

金融扶贫是当前我国在扶贫战略发展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强调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从而加强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国务院扶贫办对近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公布了相应的数据。2016年我国新增了8100亿元的精准扶贫贷款,为462万名贫困户提供了相应的金融服务,有效增加了民众的经济收入。2017年10月,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实施扶贫工作的同时还应该结合扶志与扶智措施,彻底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规定,对深度贫困地区要进行针对性的工作,从而帮助地区居民脱离贫困。确保到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从而摘掉所有贫困县的帽子,有效解决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区域贫困问题,做到真脱贫。”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不断深入,金融扶贫这种“造血式”扶贫政策的优势,也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对于金融扶贫工作也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

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共享、绿色、创新、开发、协调是5个主要的核心理念,也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绿色生态的理念是关键所在。生态经济指在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所能够承受的范围下,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地方的发展潜力,并且通过高效的技术手段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绿色发展理念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发展阶段,扶贫工作也将会实现从量到质的变化,政府部门需要发挥造血及输血功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金融扶贫手段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所在。因此,对生态经济领域的研究将会成为我国农村扶贫发展工作的基础,这对于促进我国精准扶贫事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1 生态经济视域下的农村金融扶贫特点

1.1 农村金融扶贫现状

众所周知,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是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理念的核心。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大多数农民生活在偏远地区,受交通、信息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相对落后,而针对农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精准扶贫政策是政府机构按照当地农民的实际生活状况所作出的一项科学合理的扶助措施,并且从当地的经济、文化、资源等方面来开展多样化的扶贫工作[1]。

对于金融扶贫工作来说,就是金融机构通过借贷等方式为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对象提供发展资金,帮助扶贫对象实现创业和就业,有效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造血”式的扶贫工作能够有效提升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改变他们“等、靠、要”的传统思想[2]。截至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对比城市银行体系来说,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比较少,并且能够满足抵押要求的物品也不多,在思想层面上还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所以说金融扶贫工作在农村地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2 生态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

生态经济是保证经济能够腾飞发展的关键点,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环境来创造经济利益,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生态经济中的核心思想。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最初阶段,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时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确实加快了中国工业的发展速度,但是由此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近年来,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生态经济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核心。对比城市来看,农村地区依旧没有彻底解决粗放式的经济发展问题,其所面临的生态资源问题也非常严重,给乡村振兴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生态经济已经在农村地区拓展开来,科学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已经在农业旅游、绿色农业发展等方面得到了良好的体现。但从整体上来看,农村振兴工作的重点依旧表现在脱贫这方面,此外,还需要注重的是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从而提高创新发展水平[3]。

2 生态经济视域下农村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

2.1 精准扶贫面临的工作困境

2.1.1 思想转变慢,参与度不高 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相对比较慢,参与度也较低,对扶贫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想要实现脱贫,关键是要对居民从思想上进行引导教育,从而使其产生内在动力,并且结合当地环境来进一步完善。从贫困地区的角度来说,脱贫工作不单单要实现从外向内的支持,同时还应该实现由内向外的发展,内外结合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从政府和群众的合作层面上来提升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碰撞出经济发展的火花[4]。如果贫困群体对脱贫工作没有积极的认识,又或者是单纯地认为通过政府输血就可以完成脱贫工作,在“等靠要”的环境下来实现脱贫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引导贫困户的内在积极性,在内在动力的影响下开展扶贫工作,以便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2.1.2 政策任务分解落地实施难,精准扶贫受阻 从精准扶贫工作的角度来说,这是党和国家领导在全面小康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措施。但是,在政策落实惠及民生的活动中还应该积极地解决在中间环节所存在的问题。一旦落实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精准扶贫工作也会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通过相应的考核来激发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结合社会组织以及人民群众的力量来完善工作服务环节,才能够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5]。但是长期以来扶贫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着粗放式管理的问题,有些地方政府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内容不科学的情况,这就需要从政策实施的角度来开展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精准扶贫工作效果也是检验我国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

2.1.3 脱贫制度与返贫认定制度不健全 对于脱贫制度以及返贫认定制度来说,如果不能够从科学合理的角度进行相应的建设,会严重影响到扶贫工作的质量[6]。长期以来,扶贫和脱贫工作都呈现出粗放式状态,通过政府出资来带动当地民生产业发展,从而达到脱贫的目的,这原本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但是往往因为后续乏力或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有些贫困户在脱贫之后出现了返贫的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关键原因就是脱贫制度以及返贫认定制度不够健全,进而出现政策好,但是执行上虎头蛇尾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注重短期效果,在后续考察方面则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样便会导致扶贫工作出现反复的情况。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应对机制,那么便需要加强多方面的考察力度。对于潜在的返贫问题要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将之作为扶贫政策的后续保障机制,以此来做好精准服务的善后工作。

2.2 农村金融扶贫与生态经济理念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2.2.1 农村金融扶贫环境恶劣 想要通过金融手段来开展扶贫工作,需要得到群众的认同,从而在创业发展中通过金融手段解决政府单方面输血在开展扶贫工作时面临的问题[7]。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工作主要是在借还款方面存在大的纠纷问题,一方面贫困户已经习惯了“等、靠、要”,另一方面金融服务知识普及也不到位,农村金融扶贫环境亟需得到改善。

2.2.2 农村金融扶贫机制落后 对于精准扶贫工作来说,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国家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下,让居民能够得到长久的收益,从而实现永久性的脱贫,这对于小康社会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另外金融扶贫工作原本就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来进行,同时也需要社会机构发挥出相应的积极作用[8]。现如今,农村金融服务机制依旧是完全依靠政府,民间的金融机构还不够完善,仍然存在浪费的现象,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2.3 农村金融扶贫模式落后 当前我国金融扶贫工作依旧以政府工作为主导,能够参与到农村金融扶贫中的金融企业非常少,此外,有些农村地区除了商业银行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金融运营机构。有很多大型金融机构下沉力度仅仅在县级行政区,面对这样的问题,即便是政府提供了优惠的政策,也很难取得相应的效果[9]。

2.2.4 金融扶贫与生态经济的理念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矛盾 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尤其是金融扶贫和生态经济理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农村居民受自身视野局限性的影响,很难在思想上理解生态经济[10]。另外,大多数农村地区都存在农药、化肥不科学使用的情况,所引起的农村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对于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居民没有生态经济理念,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了长远发展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居民存在思想局限性,这对于农村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3 生态经济视域下农村金融扶贫对策及发展方向

3.1 转变金融扶贫,从精准扶贫做起

3.1.1 科学细化扶贫指标 对于扶贫工作来说,其精准度主要受到科学指标的影响。在一些偏远的山村地区,由于对工作人员的考核不够完善,造成了这些地区政府工作人员慵懒的工作态度。针对类似问题,相关部门应该从科学性扶贫的角度来执行相应的制度,从而保证扶贫指标的落实。另外,要从人民群众的需求上来进行规划,要贴近群众生活,设计出符合居民需求的扶贫活动,提升扶贫工作精确度[1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才是扶贫工作中所应该遵从的核心思想。要结合当地环境以及居民在生活方面的具体状况,通过扶贫指标的科学化来了解相应的情况,政府部门也可以为群众提供更加适当的扶贫项目,这样便能够建立一个持久长效的有机脱贫机制,从而达到脱贫发展的战略目标。精准服务也需要对相关指标进行细化研究,这样才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升级优化,进而实现贫困人口永久脱贫。

3.1.2 因地制宜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工作会受到各地区生产力以及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当地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相应的规划。要从地形气候等方面来进行产业规划,从而让扶贫工作能够适合当地的环境特点,有效避免返贫问题的出现,以保证扶贫工作的效果。比如在甘陕地区,因为气候相对干燥,人口众多,一些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并不适合在这里种植、养殖,因此相应的扶贫措施也就无法有效地实施。那么对于这里的精准扶贫工作来说,就应该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来开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特点,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除了关注地区气候特征之外,还需要从当地的风俗习惯、生活特点等方面来进行相应的设计,从而打造地区特有的文化环境,带动地区经济发展[10]。

3.1.3 推进智力扶贫,实施教育帮扶 在崭新的社会环境中,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在经历过最初的发展之后,已经开始向扶智的角度延伸,也就是说不单单要帮助居民实现脱贫致富,还需要在脱贫方面给予相应的保障,培养居民脱贫的能力[6]。有很多贫困地区长期享受着国家政府给予的政策优惠,并成为一种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影响到当地居民的进取心,所以说政府工作人员应该通过思想宣传来让群众认识到脱贫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解决思想贫困问题。

3.2 转变生态经济发展理念,推进农村金融扶贫

3.2.1 多渠道融资支持金融扶贫 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扶贫政策发展中,容易受到思想观念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影响,需要制定有效措施来优化金融扶贫环境,并且积极调整相应的制度,健全相应的发展规范[12]。政府部门应该从多个渠道来支持金融扶贫工作的发展,通过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优势,在农村地区进行产业升级,借助地方性的特色产业来吸引社会资源,从而加强资源利用效率。政府部门在这个环节中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一方面要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另一方面要适当减少政府压力。

3.2.2 优化金融扶贫生态环境 金融扶贫工作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影响到金融扶贫生态环境的持久性。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宣传,从思想观念方面进行改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居民参与其中,并配合政策的支持来制定相应的优惠措施,充分保证政府机构的参与性。另外政府部门也要针对金融扶贫反馈信息来开展相应的整改工作,提高扶贫的效果。

3.2.3 加大金融扶贫创新力度 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农村居民在贷款过程中能够进行抵押的资产非常少,在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甚至不能够完成个人创业发展的需求。因此,要创新金融扶贫政策,如允许农村地区进行土地经营以及宅基地的抵押等,以便能够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能够提升农村资金的流动性,盘活农村金融市场[13]。

3.2.4 适当调整金融机构适应当地需求 农村地区和城市不同,农村金融机构一直以来就比较少,在金融信贷方面的支持力度较为有限,这就需要金融机构从自身角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加快金融机构向农村下沉的速度[13],以便适应当地的环境。总体来说,农村金融扶贫工作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并且要积极地转变自身理念,从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4 结语

生态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结合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经济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充分体现了生态经济发展的理念。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经济领域的研究,要充分认识到生态发展理念的重要性,从全面振兴乡村战略的角度来解决“三农”经济问题。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激活农村经济,创造更具活力的农村市场环境,激发农民的积极性,这也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政府部门需要从生态环境、经济、教育、文化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相应的协调管理,不仅要从经济投资上给予支持,还要保证教育资金的质量,更要从文化宣传教育方面进行调整。只有通过多方面的结合才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农村脱贫致富的效率,进而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最终实现永久脱贫的目标。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精准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福建省农村金融减贫的路径研究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精准的打铁
农村金融政策异化:问题、根源与法制化破解方案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