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中学共青团学生社团提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2020-12-21 03:37都温中李静静
教师·下 2020年10期

都温中 李静静

摘 要:文章认为,利用中学共青团组织管理下的学生心理社团可以促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并以河南师大附中实验学校为例,分析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中学共青团学生社团的德育载体优势,以及依托学生心理社团深化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及效果。

关键词:学生心理社团;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学共青团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0-0005-02

一、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的初中生,在享有众多教育资源的同时,也承担着更多的压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孩子成绩优异,接受最优质的教育,因此不少学生从小就被逼着上辅导班、提高班等,对学习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身处互联网信息时代,受到各种思潮、观点、信息的交织影响,初中生的思想变得复杂而不成熟。另外,不少单亲、离异家庭孩子和留守儿童缺乏亲情浸润关怀,以致存在心理困惑、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的人数比例不断上升。基于这样的生源现状,对基层中学,特别是寄宿制中学来说,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例谈寄宿制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河南省教育厅明确要求,中学各年级每学年心理健康教育不少于14课时,所需课时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统筹安排。但正视基层现状,不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以寄宿制民办中学河南师大附中实验学校为例,该校初中目前共有54个教学班,2 700余名学生,配备了2名心理健康专职教师,规范建立了团体辅导室、音乐放松室、沙盘游戏室、心理测量室等学校心理咨询室,在初一年级开设了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课,初二、初三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依托班会课或专题讲座完成。相比其他学校,该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实得较好,基本符合上级规定的课时要求,但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仍不够理想。初一年级每班每周只有一节心理健康课,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内上课。故一些体验性课程受场地限制开展的难度较大,教师很难让学生在活动中挖掘潜能,更难以让其在深层的体验中发现并解决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初二和初三年级每周没有固定的心理健康课,而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和学业压力的增大,学生焦虑、厌学、人际关系不和谐,甚至抑郁等问题出现的概率和频率却在增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和预防。当前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的人数远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的需要,这就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除了要保证课程、课时,还要依靠更多元的载体。

三、中学共青团学生社团在提升育人效果上的优势明显

近年来,随着中学共青团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学生社团活动蓬勃发展,受到了德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初中学生社团是初中生在相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自愿组成,为实现共同的意愿或目标,由学校共青团组织审批管理,并按照其章程在社团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社团校本课程或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有人文类、科技类、艺体类、综合类等多种类型。在学生社团课程或活动中,社团全体成员志趣相投,优势互补,躬行实践,发挥特长,舒展个性,团队合作,较好地实现了知行合一,在共同参与中发展了核心素养,达成了德育目标。因此,中学共青团学生社团成了深化中学德育工作,提升育人效果的新抓手、新载体。正是基于此优势,笔者在实践中适时建立学生心理社团,在共青团组织的管理下和社团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校本社团课程或活动,较好地实现了提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目标。

四、依托学生心理社团深化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办好心理月报

每月一期的《心语报》是河南师大附中实验学校学生心理社团的自办小报,也是社团传播心理健康常识、扩大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的重要平台。社团编辑部的社员在指导教师的耐心指导下,从采访、征稿、选材、排版、美编、校对、分发等学起,发挥特长、各显其能、默契配合、大胆创新,逐步开辟了“心灵智慧”“心理百科”“心理作文”“学习心理”等月报栏目。每个月的5号,精心编辑、印刷的《心语报》都会贴在全校每个班的教室后黑板,成为学生争相阅读的“秘籍”、滋养心灵的“宝典”,受到了全校师生的欢迎。

(二)排演校园心理剧

校园心理剧是一种极具特色且效果显著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心理剧一般由社团编辑部征稿并编写剧本,活动部排演,外联部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负责服装、道具的保障。社员们把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冲突、烦恼、困惑等编成剧本,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进行集中展演,受到了师生喜爱。社团拍摄的心理剧《塑料瓶,玻璃心》还获得了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剧一等奖。社团成员在心理剧的编写排练过程中,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剧的角色扮演和现场观看中,社团内外的学生学会了如何解决心理剧主人公遇到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解决了自己的心理困惑,提高了心理素质,促进了身心和谐发展。

(三)开展心理拓展游戏

喜欢游戏是青少年的天性。通过心理小游戏,学生可以放松心灵,减压减负。开展心理拓展游戏是学生心理社团的常态化活动。社长、副社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参考《心理拓展游戏270例》《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等书籍中的游戏案例,组织社团成员分小组开展心理游戏,并通过社团成员将心理游戏进一步拓展辐射到各年级各班。广泛常态化开展的心理小游戏,让广大学生在开放、安全、信任的环境氛围中放松自己,在心理游戏里释放压力,疏解心灵,寻找真实的自己。

(四)積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

河南师大附中实验学校每年在5月25日前后,集中举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宣传周活动由校团委主办,学生心理社团承办,主要包括心理漫画比赛、心理健康班会、女生专题讲座、心理书籍读书交流会、心理微电影展等活动。宣传周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引导师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积极心态。学生心理社团的成员有的直接参与宣传周的某项具体活动,有的进行全程新闻报道,还有的作为心理志愿者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由学生心理社团作为骨干力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推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师生普及了心理健康常识,促进学生形成了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带头做好疫情防控下的心理防护与情绪调节

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体学生长时间困居家中,被迫在网上学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新冠肺炎疫情是一起重大的社会应激事件,不仅对人的生命与生理健康造成了威胁,也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各种冲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心理冲击,及长期居家被家人严格管控,部分学生产生了焦虑、烦躁、恐慌等不良情绪,也影响了线上学习的效果。心理社团成员主动行动,在心理健康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心理健康常识和自我调节方法,积极参与线上心理大班会“我的九宫格”,带头做好自我情绪排解,并对家人和同学进行积极心理暗示和心理疏导。通过“规律作息,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减少信息过载,只看官方消息”“掌握常规放松练习”等方法,学生增强了调控情绪、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了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五、依托学生心理社团深化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一)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

学生心理健康社团课程和活动形式多样,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情境设计、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心理月报等,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弥补了常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不足,避免了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学知识普及和心理学理论教育的学科化倾向,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

(二)有助于构建完善的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

心理健康社团的社员来自初中各个年级,每个社员通过社团课程和活动接受健康心理氛围的熏陶,同时又不断辐射影响着自己身边的同学,这就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面,有助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健康向上校园心理氛围的营造,还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心理高危个体并提前预警,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逐步构建、完善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提高学校应对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主动性和系统性。

(三)提升了学生社团管理水平和学校心理辅导的科学性、有效性

心理社团活动不同于其他社团活动和课程,辅导教师必须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师,这样社团活动的开展才具有专业性和时效性。常态化开展的心理社团课程和活动,促进了学生社团管理的规范化,形成了制定章程、申报审批、社团纳新、骨干培养、活动策划、组织协调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与社团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学校心理辅导管理制度,如學生心理档案管理制度、学生心理问题跟踪反馈制度、学生心理测试量表管理制度等也建立健全,提升了学校心理辅导的科学性、有效性。

河南师大附中实验学校依托学校共青团组织建立的学生心理社团,通过多样化社团课程和活动,提升了初中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该校今后将进一步提高社团管理水平,优化社团评价制度,不断探索、总结将学生心理社团活动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通过多样化、课程化、校本化学生心理社团活动,培育中学生积极乐观、自尊自信、坚忍顽强的良好心理品质,培养更多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知行合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如何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钟志农答疑50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2]丰 蕾.高中心理社团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