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提:静以蓄势 谋定而动

2020-12-21 03:43王占和
健身气功 2020年6期
关键词:膻中静观习练

王占和

猿提的意境、神韵极为优美;它的姿态、神情十分可爱;它的机敏、洒脱又充满灵性。从本质上看,猿提的精气神韵,更具有静以蓄势,谋定而后动的特质。本文拟以静观、静听、静变等练功状态谈一些感悟。

静观

静观,是指习练猿提时具有的一种练功状态。猿猴那静静的目光里蕴涵着超然脱俗的万般灵性。习练猿提时,涵养一种静观的品格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围绕静观这一话題不妨从以下三方面谈起:

首先,练功修德需要静观。习练猿提的全过程,对目光的运用,虽然只有“目随头动,目视前方”的技术要求,但是从这八个字中间,可以发现一种静观状态。静观,既道出了一种“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人生境界,又包涵着“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智慧。静观则是伴随着技术要领,逾越了猿猴喜好的左顾右盼的表象,进到了习练过程的静静地观察、独与天地精神共交往的意境。惟静,猿提过程中才能观照万物,万物才会显示出自得的意趣,而且只有在静谧之中,思绪才能专注于最细微的地方,也会伸展到无限辽阔的宇宙,将天地万物皆纳于心中。正可谓:“静故了群空,空故纳万境”。世间的事物虽复杂,只要静观便会“格物致知”,得事物之理。

其次,理解具体功效需要静观。从一定意义上来看,要对猿提的每一环节、每一细微举动、每一技术变化,作出客观思考与必要解释,应该持有一种静观的情怀,在此选择以下主要看点:⑴ 从猿钩看提高神经——肌肉的灵敏度。猿钩动的屈腕、撮拢与捏紧,直接作用于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由于手三阴经是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所以,快速变化的猿钩动作,无疑会起到良性的刺激大脑神经的作用,已达到调理气血、平衡阴阳和增强脏腑功能等练功效果。⑵ 从缩项看调节颈肩部肌肉的舒适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性地耸肩缩脖,用以舒缓颈肩部肌肉的不适,或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发展。猿提动作中的缩项,则是主动地放松肌肉,以减少因肌肉紧张引起的肌梭向中枢传导的神经冲动,进而保持习练过程的入静状态。同时,在缩与伸的反复运动中可有效地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如对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或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对刺激或压迫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均有积极的预防作用。⑶ 从缩胸看调理胸椎的弯屈度。在习练猿提过程中,缩胸与团胸都属核心技术之列。它既可起到向内按摩胸腔以及脏器的作用,同时又可促进胸椎的运动,有效调理、刺激和影响胸椎部神经、脊髓等,进而缓解背痛、肋间神经痛疾病。⑷ 从提踵看促进血液循环的通畅度。一方面提踵可以锻炼脚掌、脚踝及小腿。这对于促进全身的经络、神经、血液循环极为有利。另一方面提踵运动既可牵拉腰背腿部的膀胱经肾经,又可按摩五脏六腑,也可使内脏得到相应的锻炼。⑸ 从转头看防治颈椎疾病的有效度。在做猿提时,转头的要义不在头而在脖子,即脖子的左右旋转。这与缩项时的上下运动形成不同的功理。做转头动作时,关节腔内外压力的缓慢改变可导致气流的形成,起到按摩肌腱与骨组织的作用,以预防“筋出槽、骨错缝”以及骨质增生等疾病的发生。

再者,理解三调合一也需静观。调身、调心、调息的三调合一运动,是在动与静的基本形态中实现的。静观其中道理,不难发现:⑴ 静中有动。猿提之静观,既揭示了阴阳之间,互相渗透、相互转化的普遍性:“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同时,也揭示了动静之间,彼此关联、互相制约的依赖性:“在阴静之中自有阳之根;阳动之中自有阴之根。动之所以必静者,根乎阴故也;静之所以必动者,根乎阳故也”。 ⑵ 静观形动。从肢体活动上看,肢体的变化总是与气机、意念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客观上就形成了一个静观的态势。⑶ 静观息动。呼吸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猿提运动的健身功效。气机一旦失调,百病便生。因此,做猿提运动时,动作和呼吸的配合,可遵循“提吸落呼”的规律。练习猿提,当身体团紧向上时,要稍用意提起会阴,配合吸气;当身体松沉下落时,放松会阴部,舒展胸廓,配合呼气。猿摘的呼吸方法以自然呼吸为主。呼吸要顺其自然,心静体松,不能勉强,逐步掌握。⑷ 静观意动。功友们经常提到,习练猿提动作时,要在神韵上表现出猿猴的机敏、可爱、灵巧、洒脱,集万千灵秀于一身,生机勃勃,自在活跃,这也可作为习练猿提愉悦身心的功效之一。⑸ 静观联动。习练猿提的功效,需要静观其整个练功过程以及躯干部位的关联度,并在有序运动中能够实现全身的开合和缩放,使颈椎、胸椎、腰椎部位能够得到充分活动,从里到外都能得到有效锻炼。同时,以腰为轴的旋转带动四肢旋转和以臂为轴的旋转缠绕,可加强手三阴、三阳经的刺激强度,进而调整阴阳、畅通气血,消积化淤,增强心、肺、大肠、小肠、心包、三焦等脏腑的功能。

静听

静听,是习练猿提动作时的鲜明特征之一。探讨这一话题必然要涉及视觉系统。现代医学认为: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毛细胞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此外,声音传导还有通过声波振动经外耳、中耳的气传导外,正常人对声音的感受主要靠气传导。据此,分析猿提运动时的静听也就有了几点基本取向。

首先,从调息中静听猿提的境界。古代所谓的听息,是指在平静的心态下用炁去听自己的呼吸,所以又称听炁。炁(qì)也者,无火之谓炁。通过呼吸导引等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有胎息术、心斋、数息等。古代养生家认为,“炁”和“气”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通俗的讲,“炁”就是人体最初的先天能源,而“气”则是指通过后天的呼吸以及饮食所产生的能量。而气功锻炼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呼吸等方法来接通先天的“炁”,从而达到养生健身、延年益寿的效果。此语出自《庄子·人间世》:“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就是说不要用耳朵去听自己的呼吸,而是要用心去听自己的呼吸;接着又不要再用心去听自己的呼吸,而是要用炁去听自己的呼吸。即先用心听,再用炁听,最后心炁混成一片,心在炁中,炁在心中,自然清静。由此而言,习练猿提时,静听的要意是:其一,练猿提的过程,也是一个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的过程。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其二,练猿提的要求,既要凝神内注,专心养静;也要防止死死地去守耳窍,或去听呼吸的声音。其三,练猿提的静听,就是为了精神集中,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地似听非听地去做即可,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这就是传统文化对理解猿提所谓的静听的启迪,也就是说,只要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也就逐渐地到达了静听的境界。

其次,从穴位上静听猿提的功理。猿提运动的全过程以及它的技术要领,都与一个穴位有关,这就是中医称之为臣使之官,即膻中。它是指人体里边很特殊的一条经络——心包经,这是在五脏之外,中医里边加出来的一个脏器。人体的气机在很大程度上都会通过膻中来表现。中医还认为心是不受邪的,而心包就有代君受过的功能。所以,在习练猿提時,不仅能够有效地实现全身的开合和缩放,促使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得到有效锻炼,更重要的是在耸肩、缩胸、收腹、提肛、提踵、转头、缩项、夹肋、屈肘、提腕、团胸等运动过程中,直接地、反复地多方位地对膻中穴进行挤压按摩,有助于加强对手三阴、三阳经的刺激强度。这就是习练猿提与膻中等主要穴位的健身养生的缘由。或者说,习练者可从膻中穴里静听到猿提运动对调整阴阳、畅通气血、平和脏腑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再次,从经络上静听猿提的脉动。猿提运动对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的充分活动,可有效畅调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经三焦经,而在运动中的耸肩、缩胸、收腹、提肛、提踵、转头、缩项、夹肋、屈肘、提腕、团胸等动作,又能够实现全身的开合和缩放,达到调理气血、平衡阴阳和增强脏腑功能等练功效果。这就是说,猿提运动既有阻挡邪气、宣发正气的功效,又有影响心血管神经的调节中枢、促进全身血液的重新分配、改善冠状血流量,提高胸肺部的植物神经功能,还可调节神经功能,预防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即便是在平时,常按膻中穴以及相关经络,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尤其是对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克服烦躁生闷气等都有一定效果。由此而言,从经络的疏导作用,亦可聆听到猿提运动的健身养生功效。

静变

静变是从肢体运动的技术角度来阐述习练猿提的变化状态的。相较于健身气功·五禽戏中的其它动作,猿提的肢体变化状态呈现的是一种静静的渐变过程。可谓是无声无息。在此,列举几个悄无声息的技术动作加以分析:

从由掌转钩时看静变。猿提的手型变化,主要是“掌”和“钩”之间的变换。习练初始,两臂内旋,手掌在腹前背屈,手指伸直分开,再快速旋腕、撮拢、捏握成“猿钩”,意在锻炼神经以及肌肉反应的灵敏性。然后,钩手再慢慢地变掌,旋腕幅度逐渐加大,反复练习。功友们都知道,手指处于肢体末端,通过手型旋转、撮拢、捏握等姿势的转换,可有效导引体内气血循环。中医学对手掌上的穴位、脉络以及健身原理有过诸多介绍,猿提动作在手型的静变过程中,导引手掌上的脉络,进而调理膻中穴,以达到人体需要的平衡状态。

从上提下按时看静变。上提与下按,这是猿提的一个主要动作。它的完整过程是在两掌旋腕、捏握成“猿钩”后,继而屈臂上提至胸前,虎口相对,两手间距约5~10厘米,钩尖朝下。然后,钩手变掌,虎口相对,掌心向下,按至腹前。两手上提下按,进一步扩大了手掌的导引作用,也就是说,这一动作扩展了手型变化,它已将小臂、肘部、肩部联动起来了,同时,又为下一个动作提供了条件。

从耸肩团胸时看静变。这一技术动作是在掌钩变化与两手提按的基础上进行的,标志着猿提动作已经进入上体动作的完整练习。当两手上提至胸前时:肩上耸,脖下缩,收腹提肛,形成上下合力;含胸团背,肩臂内夹,形成前后与左右合力。此时,上下、前后、左右的向内合力汇集于一点,即胸部膻(dàn)中穴处。这里要反复强调的是:耸肩团胸是猿提的核心动作。上体在这一动作定势后,形成了一个以膻中穴为圆心,由肩、臂、脖、腹、肛、胸、背等向内共同作用的合力。也就是说来自上下、前后、左右的这种合力指向是膻中穴。由这些来自四面八方之力按摩、调理、活络膻中以健养身心,其效果不言而喻。

从转头后眺时看静变。该动作是在耸肩团胸动作做到位的同时,将头转向左或右后方而目随头转后眺。要注意的是:转头后眺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动作。即:转头后眺之前,承接的是朝着膻中紧缩的耸肩团胸动作;转头后眺之后,启动的是舒缓膻中的一连串放松动作,包括虚领顶劲,沉肩松腕,舒胸落肛,两手下按至腹前。猿提动作到此,实际上就是一个躯干松紧开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动作、意念、呼吸三者相互配合,可以起到内按摩心肺脏器,增强呼吸功能,改善脑部供血的良好作用。

从提踵直立时看静变。猿提运动中提踵直立,这是五禽戏功法中唯一的一个特有动作。在五禽戏的其它动作中没有提踵直立动作,这与猿提时上体耸肩团胸、各方气力内合于膻中有一定关系。首先,经常锻炼提踵直立能有效地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平衡能力。猿提的提踵直立,要意念头顶百会处先向上领起,牵动身体,收腹提肛,脚跟离地;下落时,意念下行,松腹落肛,气沉丹田,全身放松,脚跟着地。要使身体平衡,就应在提踵、下落的过程中,身体重心上下保持垂直运动。其次,身体向上时,意念头顶上领,同时两膝伸直,对提高稳定性有一定的帮助。提踵直立可以单独练习,待掌握平衡技巧后,再和上体动作相合,进行完整练习。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完整动作的掌握,而且还可以体悟到动作的细节,提高练功效果。

总而言之,猿提在入静的状态下蓄势待发,谋定而后动的功理功法,既有积极的导引健身作用,又包涵着深邃的养生哲理,同时,我们也可从中领略到古老的中华文明,奉献给人类健身养生文化的珍贵!

猜你喜欢
膻中静观习练
夏季祛火 多揉膻中
化解怒火 不妨“捶胸顿足”
化解怒火攻心,不妨“捶胸顿足”
每天做做养心操
秋高
书法
诗情画意
朱昱臻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内家拳道法平衡推演太极拳习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