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回归“宁静”

2020-12-21 03:43朱飞环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回归宁静小学

朱飞环

【摘要】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追求热热闹闹,而害怕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静”。然而热闹的课堂并不一定拥有真正的活跃,宁静的课堂更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如果课堂上能让学生静静思考、倾听、领悟,每个学生的思维之花会绽放得更加灿烂。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回归“宁静”,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走得更深、更远。

【关键词】回归“宁静”;课堂;数学;小学

新课改新理念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教学思维和数学课堂,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质的转变,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互动”“对话”,气氛非常活跃,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游戏竞赛,层出不穷且形式多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被调动得淋漓尽致,活跃的课堂气氛几乎成为所有好课的共同特征。课堂上,教师似乎不愿意出现一丁点儿安静状态,就因为担心别人说他教学气氛不活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我们发现表面热闹非凡的课堂,效益并不高。究其原因,这样的课堂与“静”太远。精彩、丰富、生动、美丽等,都是好课堂的一种表现,但我以为,好的课堂还应该有另一种形状,那就是宁静。如何使自己的课堂简单、简洁,让课堂回归宁静?

一、静导———体悟情境的简洁,提炼信息

创设有效的数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好的情境教学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体悟教学”的意旨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本该就有的“意义”凸显出来。当创设的情境呈现在孩子面前时,老师就要静心引导,弄懂情境的数学信息,能迅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摒弃情境中非数学问题的干扰,让数学充满简洁美。

二、静思———体察问题的内涵,抓住本质

数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之一就是学习者离不开独立思考,七嘴八舌的激烈讨论中,会有思维的火花绽现,但是还会有深刻的数学思考吗?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设置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不但能使学生拥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而且能留给学生知识上、心理上的暂时性“空白”,留给学生思维驰骋的空间,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余地,并以此突出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三、静听———拓展思维的宽度,博采众长

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当教师指定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余的同学会异口同声地叹气起来:“又沒叫到我”,一幅垂头丧气的样子,也不听同学是如何回答问题的;或是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结束,就有学生高举小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老师我来……”课堂看起来是“热热闹闹”的,学生都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然而教师是否想过,在如此“热闹”的后面,是否还缺少了一份宁静,一份用心倾听他人回答的宁静,一份尊重他人的宁静,一份共享他人学习成果的宁静。

四、静忆———构建知识的体系,提高效率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需要把所学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通过对已有知识结构的调整,重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以便于回忆、再现、提取。因此课堂教学不能草草结束,也不能由教师包办归纳总结。教师要精心安排几分钟让学生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哪些疑问等等,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系统建构,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参考文献】

[1]颜林忠.数学课堂因宁静而致远[J].新教育(吉林),2011(4).

猜你喜欢
回归宁静小学
喜欢宁静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