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研究

2020-12-21 03:48范冬花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10期
关键词:美育大众文化遗产

范冬花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大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产生于人类特定的生存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渗透于各历史时期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生产、生活之中,对社会大众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群众文化所具有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日常生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与民众生活具有密切相关性,推动国家、经濟和社会的发展。大力推广新时代群众文化,借助群众文化的魅力对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形成促进作用,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正向影响。文章首先对群众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进行分析,然后对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文化价值进行研究,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一、群众文化的概念界定

群众文化是一个集合概念,包含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群众文化活动是指社会大众从事生产活动之外积极开展和参与的群体文化活动,也可认为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

群众文化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征。第一,社会大众的自我参与性。自我参与在群众文化中表现为个体自愿将自我意识向他人或其他群体进行靠拢。多个个体自我意愿的集聚,就会产生群体意识的集聚,群体意识产生集聚后,就会产生群众文化这一社会现象。例如,跳广场舞这一群体活动就是先有一个领舞者的跳舞行为意识存在,其他个体由于多方面原因(如健身、娱乐、休闲等)向其集聚靠拢,积累一定量后变成为一个群体,进而形成一种群众文化。第二,社会大众的自我娱乐性。群众文化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社会大众通过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能够获得自我娱乐,这是社会大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一种基本动力,人们在生产、劳动后,需要通过一定的群众文化活动,使自我身心得以愉悦。第三,群众文化活动的自我开发性。这是社会大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之一。人们通过对文化、历史、事件等的重演来认识与传承知识技能,传承传统文化以及传递价值观念等,使社会大众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提升社会大众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例如,传统的评书、戏曲等文化活动就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以获取历史经验或娱乐大众。

因此,群众文化是一种以多种样式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积极促进社会大众主动参与的文化活动。

二、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群众文化的形成和公众参与程度,反映出不同类型的社会群体对社会发展所提出的需求,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并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与参与。具体来说,群众文化具有以下社会功能。

(一)基层文化建设功能

基层文化建设是满足社会基层大众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由于群众文化具有自发形成与自我参与等特征,在文化活动进行中势必会吸引很多兴趣相同的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因此,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能够有效地推进基层文化的建设进程,在良好文化氛围下对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进行正向引导,有利于社会大众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为发展主流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娱乐功能

德国诗人席勒曾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群众文化的参与者是社会大众,大众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处于一种娱乐和游戏的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大众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和负担越来越重,娱乐活动在生活中的比重逐渐减少。而参与人们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放松,从而使社会大众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三)团结凝聚功能

群众文化活动十分丰富,使得社会大众主动参与其中。个体行为到群体行为的集聚过程,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这有利于增进社会公众之间的友谊,使其对社会、文化以及国家的认同度得以提升。

(四)社会认同功能

中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也存在一定差异。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群众文化建设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社会大众进行社会认同感的构建。例如,现阶段国家层面对于诸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重视,就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建设与引导,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社会公众形成相对统一的社会认同感。

(五)美育功能

这里的“美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美术教育,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活动,使社会大众能够正确地认识或审视美的事物。因此,美育应当是一种审美教育。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美育的教育家,他提倡“以美育代宗教说”。他在《 以美育代替宗教说 》一文中,把美育说得更加明确:“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可见,群众审美能力的提升,能够规范群众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举止。而群众文化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人的外在美与心灵美的舞台,使人们发现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例如,“中老年时装表演活动”“讲文明树新风合唱比赛”等。

三、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

(一)传承与传播主流文化

主流文化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倡导的主要文化。现阶段中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可以利用多种样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使主流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社会文化活动得到传承与传播。例如,多地举办的“公益活动唱响主流价值观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朗诵比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画大赛”等社会文化活动,都能够起到传承与传播主流文化的作用。但是,这种群众文化活动单单依靠个人力量是很难组织或形成一定气候的,这就需要地方群众或文化单位认清现阶段群众文化工作的内涵和规律,积极作为,举办社会大众乐于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

(二)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目的是盈利,文化市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大众的文化审美能力和文化消费能力以及社会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现阶段,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国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能力逐步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所具有的规模性特征,势必能够逐步带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国家重视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多数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留。各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或多或少会涉及各种形式的文化遗产,这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一方面使得这些文化遗产得以流传,另一方面使社会大众乐于参与其中。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逐渐向群众文化需求靠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利用需要以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主要载体,由政府、社会组织、居民作为保护、传承及利用的主体,构建三维构架体系。以襄阳为例,2019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襄阳花鼓戏”在襄阳、武汉进行展演;同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河口木版年画”在武汉天地壹方购物中心艺术展厅开幕;襄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康独臂皮影”在各区县展演;2019年11月,襄阳市在盛世唐城景区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500多名参展人员集中展示了襄阳市70多个非遗项目,为市民、游客带来了一场非遗盛宴。

四、结语

与群众文化相关的多数理论著作都将群众文化的自发性作为一个重要的特征。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必须要给这个“自发性”限定范围、指引方向,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群众文化在社会管理、治理中的作用。因此,与之相关的政府、企事业单位更应在国家主流文化以及主流价值观的框架内,积极引导群众文化的发展走向。

参考文献:

[1]郑永富.群众文化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

[2][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张玉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3]张汝伦.蔡元培文选[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2.

[4]刘妤.群众文化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5.

(作者单位 襄阳市展览馆)

猜你喜欢
美育大众文化遗产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与文化遗产相遇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大众ID.4
上汽大众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