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种抗寒筛选试验

2020-12-21 03:56黄文佳王桂艳王健崔月峰
农业与技术 2020年22期
关键词:农艺性状产量

黄文佳 王桂艳 王健 崔月峰

摘 要:为了筛选出抗寒性较好的水稻品种,本试验选择42个水稻新品种、新品系进行抗寒试验。结果表明:在冷水处理下,株高及产量构成因素都呈下降趋势,综合来看,“北粳A3”、“北粳A4”、“铁粳1507”、“北粳A1”、“铁粳11”、“北粳B2”、“新粳7号”抗寒性较好。

关键词:水稻抗寒性;农艺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1130002

为促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水稻综合生产力,加大新品种的抗逆性研究,特别是抗寒性研究,引导农民种植抗逆性强的水稻新品种,铁岭农科院在开原市农科所开展水稻新品种抗寒试验工作。按照相关要求和部署,今年安排了42个水稻新品种、新品系进行抗寒试验,筛选出抗寒性较好的品种(系)应用于生产,以提高环境变化对品种的影响。

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由沈阳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丹东农业科学院、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等5家单位提供的新品种(系),共计42份。

2 田间试验设计

2.1 试验田情况

试验田设在开原市兴开街小李台村,土质为中粘土,肥力中上等,深井水单排单灌。

2.2 田间设计

采用对照区(CK)、冷水处理区(CT)按编号顺序排列,不设重复。每个参试品种均种植4行,行长4m,小区面积为4.8m2,栽培密度30cm×(13.33~16.67)cm,每穴3~4苗。

2.3 调查项目

记录田间相关农事操作;并调查抽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株高、有效穗及产量构成因素,小区实际收获计产后折算667m2产量。

3 田间管理情况

3.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4月10日播种,种子用浸种灵5000倍液消毒。播种量为200g·m-2。拱架大棚普通旱育苗,播种前施壮秧剂200g加磷酸二铵60g·m-2,用丁扑合剂15m2·袋-1拌过筛细土,均匀施床面进行封闭灭草。4月20日出苗,5月15日人工除草1次,并追硫酸铵50g·m-2,浇透水1次。

3.2 本田整地

春季旋耕,深度15~20cm。移栽前用手扶拖拉机靶平。

3.3 全层配方施肥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

在泡田水整平后,将基肥复合肥(12-15-15)25kg·667m-2加尿素10kg·667m-2撒施田面,再进行一次水耙地,将肥料混拌在耕层中,进一步耙平田面。

5月29日插秧,6月5日结合施除草剂追分蘖肥碳酸氢铵15kg·667m-2,施丁草胺175g·667m-2加吡嘧苯噻酰40g·667m-2进行药剂灭草;7月3日调整肥,硫酸铵10kg·667m-2。

6月8日、6月25日分别用维稻100mL·667m-2、稻本100mL·667m-2药剂防治稻水象甲和二化螟、三化螟、粘虫2次。

3.4 水层管理

生育前期對照区、试验区均以浅水层灌溉为主,7月5日开始试验区以4cm深水小井分5个进水口进行灌溉,24h不间断边灌边排,水深保持10cm以上,进水口温度10~12℃,出水口温度18℃,持续灌溉至8月5日,8月5日后同对照区一样同大田管理,灌浆后期采取浅、湿、干交替灌溉。

4 试验结果分析

4.1 气象条件

2019年4—9月≥10℃活动积温3356.2℃,比历年3229.9℃多126.3℃;日照时数1351.3h,比历年1380.2h少28.9h;降水量793.7mm,比历年584.3mm少209.4mm。属于高温年份。全年总体降水偏多,但是8月中下旬、9月上旬(此时正是灌浆期)连续阴雨天气对水稻不利,9月下旬温度高,对水稻晚熟生长有利。

4.2 参试品种的综合评价

在冷水处理下,株高及产量构成因素都呈下降趋势,其中株高降低9.6~50.1cm,降幅为8.9%~43.3%;穗长减少0.5~8.7cm,降幅为2.9%~41.8%;每穗总粒数减少7.2~86.1粒,降幅为7.7%~60.2%;结实率降幅为23.0%~90.8%;千粒重降低0.5~8.0g,降幅为1.9%~25.0%,产量降低196.8~567.0kg·667m-2,降幅为38.9%~96.8%。

综合来看,“北粳A3”、“北粳A4”、“铁粳1507”、“北粳A1”、“铁粳11”、“北粳B2”、“新粳7号”抗寒性较好,减产38.9%~44.9%,属于第1层次;“北粳B4”、“北粳B6”、“北粳B9”、“丹1733”、“北粳A6”、“新农粳3号”、“北粳A6”、“丹粳15”抗寒性次之,减产45.2%~52.4%,属于第2层次;“北粳B8”、“北粳A5”、“北粳A10”、“丹719”、“铁粳20”、“铁粳1743”、“北粳A7”、“北粳A9”、“丹858”、“新策粳2号”抗寒性一般,减产54.2%~65.5%,属于第3层次;“新农粳伊4号”、“北粳B1”、“铁粳7”、“丹175”、“北粳A8”、“优育207”、“丹粳13”、“铁粳17”、“新策粳1号”、“优育205”抗寒性较差,减产66.9%~79.4%,属于第4层次;“优育204”、“优育208”、“北粳B10”、“北粳B7”、“北粳B3”、“北粳B5”抗寒性特差,减产82.7%~96.8%,属于第5层次。

参考文献

[1]向绍玲.浅析高寒山区水稻种植的发展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5(06):94.

[2]任永波,段拥军.作物抗寒性鉴定指标的分类及其应用[J].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2):43-46.

(责任编辑 周康)

收稿日期:2020-06-0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方粳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项目编号:2017YFD0100502-4)

作者简介:黄文佳(1986-),女,硕士,农艺师。研究方向:水稻遗传育种。

猜你喜欢
农艺性状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