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研究

2020-12-21 01:55张清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张清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农业是与自然环境关联密切的产业。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可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保证大气中的CO,浓度与作物光合作用需求相吻合,是作物初级生产力的重要保障。但CO,的排放与温室效应之间有直接关联,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问题会对农业生产活动产生深远影响。在既往的农业生产活动中,高碳型生产资料的过度使用可严重阻碍现代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低碳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低碳农业一般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推广应用新的栽培技术或新的科研成果,充分利用生产中形成的废弃物,达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能源消耗等目的,从而实现现代农业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回顾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发展历程,辖区内土地资源的利用缺乏合理规划,适宜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面临大幅减少,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等高碳型生产资料的投入缺乏科学的控制,使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继而影响当地气候条件,间接对农业生产活动造成长远影响。部分地區的生产实际表明,农业化学品的不当使用会对土壤生态环境以及当地气候条件产生明显影响,耕地退化、农田固碳能力严重下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等问题,都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难以预估的损失。因此,发展以“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碳汇”等为特征的低碳农业,是我国农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善耕地土壤环境、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2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路径

2.1提升高碳型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药、化肥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农作物受病虫侵害的风险,保障农作物产量。站在农民立场,使用化肥、农药治理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不需要太大的资金投入就能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避免病虫害泛滥影响农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缺乏农药、化肥科学施用方面的技术指导,以及很多农民没有对现代农业低碳转型发展形成正确的认知,过度使用高碳型生产资源的问题仍然存在。从长远视角来看,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会使土壤中大量的有机碳流失,导致土壤固碳功能逐渐下降,同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以化肥为例,氮肥在化学粉料中的占比超过70%,而氮肥生产过程需要原料、燃料的支持。相关数据表明,氮肥生产的能源成本可占70%以上,氮肥生产属于典型的高耗能产业;反观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情况,利用率不足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利用水平。对比两组数据不难发现,农药、化肥的利用率偏低,间接造成了严重的能源浪费问题。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各地应密切联系地区发展实际,以可靠的试验结果或科学的调研数据掌握农田土壤情况、各类作物生长涉及的病虫害问题、对农药与化肥的实际需要等关键信息,而后推广施肥、农药喷洒新技术(如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等)。遵循低碳农业的基本理念,技术人员在掌握农田土壤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选择与土壤类型相匹配的、效用最佳的配肥结构,切实提升化肥利用率,解决化肥施用无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农药使用方面,明确各类农作物的病虫害规律,选择对土壤土质以及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病虫害治理方法,推广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治理手段是相对环保的病虫害治理策略;对于不得不使用农药的场景,技术人员也应做好指导工作,按照低碳农业发展理念,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并指导农民科学喷洒农药,提升农药生产利用率。

2.2转变传统耕作方式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相关数据显示,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生产呈显著正相关。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机械节能技术,不仅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对农业低碳生产目标的实现有重要的价值。以高密市的生产实践为例,近几年来,当地政府的强农惠农力度持续加大,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力度逐年增加,提高了农民购买农机、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全市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高密市迅速成为农机大市。截至2018年底,农机总动力达154.36千瓦,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5%,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9.9%。为了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当地政府致力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合作社推广应用农机新技术,将农业机械化生产、机械节能技术指导工作直接延伸到农户、田间、地头。从实际效果来看,在该策略下推动转变耕作方式能够解决降低耕作方式转变带来的技术指导问题,降低技术推广应用成本,示范带动能力强。据不完全统计,高密市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先后成功进行了履带式玉米收获机、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花生机收试验示范推广、山药收获机示范推广、无人植保飞机、粮食烘干、玉米籽粒收等20余项农机化新技术,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推广作用。

2.3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开发绿色农产品、发展观光农业项目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维护农业生态安全的条件下,分析当地耕地资源优势与既往农业生产积累的宝贵经验,以有效发挥资源优势为目标,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积极开发绿色农产品,符合市场发展新需求,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实现低碳化转型。以高密市农产品开发为例,在调整种植结构的过程中,积极打造农产品“绿色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利剑”行动,采取规范种植行为、加大农产品监督抽查力度、强化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推进乡镇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坚持创造优质生产环境的核心目标,狠抓地区特色产品、重点产品以及农产品质量薄弱环节,严厉打击农药残留、违法使用禁用农药等问题。多项措施并举,为高密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借鉴高密市在玉米、山药等农产品开发上的经验,种植结构的优化需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作物,强化质量监管。在此基础上,各地还可考虑按照农产品制造的国家标准,完善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流程,调整产品结构,建立农产品产业优势。

2.4组建高水平人才队伍

提升农民科技素养,做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技术指导工作,对低碳农业的发展有基础性作用。回顾并分析既往农业生产存在的土地资源不合理应用、农药化肥过度使用等问题,以及农业机械化发展遭遇的一些瓶颈,多与农民的科技素养、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等因素有关。高密市农机合作社在既往日常工作中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目标之一,为成员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培训平台。得益于专业合作社提供的平台支持,农民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共享。在交流与学习的过程中,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意识以及协作意识都有了显著提升。此外,合作社更新的市场信息规避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农业生产风险,提高了农民应对市场的能力和水平。

但从专业技术人才的输送来看,不少地区的农业发展转型仍面临人才缺乏问题。为满足农业转型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各地可考虑引进以下几类专业人才,组建高水平人才队伍:(1)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素质较高、引领发展的带头人,合作社的理事长多为农机大户、农机经纪人等,虽有一技之长,也有发展农机合作社的热情和激情,但文化水平偏低,个人整体素质不高,缺乏科学引领农业发展转型的能力:(2)引进具有较高农机操作、维修技术,符合国家推广新技术、新技能的专业人才,在农业转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背景之下,大批新型农机户的涌现以及病虫害治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现实问题,给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3)引进懂经营、会管理、现代企业会计核算业务熟练的财务管理人才,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农业生产成本核算能力、效益分析水平等也将成为专业人才的硬性指标。

3结语

低碳农业倡导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的生产方式,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各地应结合自身农业发展条件、优势,从农业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型路径,最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浅析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探析“一带一路”对新疆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