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儿科门诊注射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12-23 14:05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儿科人性化门诊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河南 洛阳 471000)

儿科门诊患者多为起病急、进展快的低龄儿童,由于患儿对疼痛敏感度高、依从性差,治疗期间易发生哭闹、抗拒等应激动作,使护理难度加大,影响治疗效果,若处理不当容易导致医患纠纷。人性化护理强调保证护理效果的前提下做到理解、尊重患儿家属,关注患儿生理、心理变化,安抚患儿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改善护患关系[1]。本研究探讨在儿科门诊注射室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2月本院儿科门诊注射室收治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儿具有一定沟通能力;治疗期间有家长陪同;患儿家长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危重症、肢体残疾或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患儿。将纳入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8岁,平均(5.24±1.68)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9岁,平均(5.33±1.46)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对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就诊后检测体温、心率,注射前向患儿家长说明药物的作用、适应证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导患儿家属保持患儿个人卫生,避免发生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护理上加入人性化护理,具体内容:对护理人员礼仪、技能加强培训;使用活泼、轻柔的语调与患儿多做交流,与患儿建立友好关系,缓解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恐惧感;治疗期间关注患儿家长心理情绪变化,针对患儿病情做相关教育宣传,鼓励安慰患儿家长对其焦虑情绪进行疏导,建立护患信任感;改善门诊注射室环境,根据小儿喜好调整注射室布局,摆放儿童玩具,墙壁张贴带有童趣的图片,大厅播放小儿喜欢的动画片等。

1.3指标评价 患儿依从性:①完全依从,患儿无明显哭闹、反抗动作,可以主动配合注射治疗;②一般依从,患儿表情不高兴,需护理人员及家长反复诱导、鼓励才可注射治疗;③不依从,患儿防抗剧烈,需强行注射治疗。患儿家长就诊满意度:治疗结束后,使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模式、护理人员满意度、护士仪表及就诊环境做评分,各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该表克伦巴赫系数为0.874。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依从性 观察组:依从患儿36例(90%);对照组:依从性患儿26例(6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P=0.016)。

2.2就诊满意度 观察组:评分为(93.68±3.69)分,对照组为(81.46±5.7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5,P<0.01)。

3 讨论

儿科门诊患儿由于年龄小、易哭闹,导致就诊环境嘈杂,且儿童疼痛耐受度低、又处于陌生环境中,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家长过度关心患儿状况,易滋生焦躁、紧张等负面情绪,影响护理工作的开展。人性化护理是科学护理模式中的一种,在传统护理模式上站在患儿及其家长角度,“以人为本”提供温馨、舒适、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强调护理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操作技术,注射用药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治疗期间仔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用药安全、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护理人员接诊期间以得体的仪容仪表、良好服务态度对待患儿及其家长,与患儿多互动、消除患儿在陌生环境下的恐惧感;与家长多沟通,缓解家长负面情绪,使其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减少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改善就诊环境,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2-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注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且家长对就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总之,在儿科门诊注射室采取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改善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家长对门诊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儿科人性化门诊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门诊支付之变
“以人为本”理念下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基于人性化的养老建筑设计分析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