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型MTBE装置开工过程中的优化措施

2020-12-23 03:14颜誉业冯江元杨二燕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0年30期
关键词:床层进料反应器

颜誉业 冯江元 杨二燕 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

甲基叔丁基醚(MTBE)主要作为提高汽油辛烷值添加剂。乙烯裂解副产碳四,经丁二烯抽提后,生产MTBE。本文结合实际生产,简要阐述装置开工初期存在的问题,分析并采取对应优化操作。

一、MTBE装置工艺流程简介

我 司10/3万吨/年MTBE/丁 烯-1装置,以丁二烯抽余碳四及甲醇为原料,采用绝热外循环反应+催化蒸馏组合工艺技术,年产10万吨MTBE,主要由两个工艺系统组成:一是醚化反应系统,原料碳四中的异丁烯和稍过量的甲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MTBE,主要包括醚化反应器和催化精馏塔。二是甲醇回收系统,回收醚化反应中的过量甲醇循环使用,主要包括甲醇萃取塔和回收塔。

二、不合格MTBE产品原因分析

我司MTBE装置开工初期催化蒸馏塔底MTBE产品不合格,主要为甲醇、碳四、二聚物、叔丁醇含量超标。

(1)新催化剂本身带水,在投用需用甲醇置换,置换后的催化剂含甲醇量较大,过量的甲醇将无法被C4携带至塔顶,而落入催化蒸馏塔塔底,导致MTBE产品中甲醇过量,产品不合格。

(2)设计一般要求催化剂甲醇的含量不小于90%即可,开工初期该部分水置换不到位,易和异丁烯反应生成叔丁醇,也易导致产品不合格。

(3)开工初期,催化蒸馏塔进料后塔底升温缓慢,轻组分碳四不能完全从塔底蒸至塔顶,也导致产品中携带碳四过高而不合格。

(4)开工初期,催化蒸馏塔催化剂床层温度过高,异丁烯易发生自聚,导致塔底MTBE产品中二聚物含量高而不合格。

三、应对措施及效果

(一)醇洗

为尽快达到产品合格,我们改进了操作方法,催化剂经甲醇浸泡后,水含量控制在5%以下,用氮气压出反应器催化剂中的甲醇。在引物料时充分排出系统内的不凝气,以避免不凝气未及时排出导致塔压力不好控制;二是将不合格MTBE产品导入开停工罐,再送入醚化反应器回炼。

(二)筒式外循环反应器开工

反应器中催化剂在甲醇浸泡时,催化剂表面和微孔中存有大量甲醇,C4冷料进到反应器中。此时惰性气体憋压,从反应器顶部排空。

当C4充满反应器后,立即停止C4进料泵,并启动外循环泵,使C4和甲醇经外循环系统自身循环,不进料、不出料。

观察醚化反应器的温度、压力变化。调节外循环冷却器水量,控制反应器内床层温度在36~55℃之间。反应开始放热量由下到大、由大到小,最后床层温度逐渐平稳。此时分析转化率,若异丁烯转化率未到预定指标,则反应器继续循环。

(三)调整催化蒸馏塔顶操作压力

C4原料中的异丁烯和甲醇在醚化反应器中生成MTBE,反应器出口物料中还含有未反应甲醇和剩余C4,在催化蒸馏塔中分离。常压下混合C4的沸点在-11℃~4℃之间,MTBE的沸点55℃,甲醇的沸点64.5℃,甲醇和C4形成低点共沸物。在蒸馏分离C4-MTBE时,甲醇能与C4形成共沸物从塔顶排出,MTBE从塔底排出。

C4和甲醇的共沸物组成,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见表1。

表1 不同压力下 C4和甲醇共沸物组成

从表中可知,共沸蒸馏的操作压力越高,共沸物中C4携带的甲醇摩尔含量越多。

另外,反应器床层和催化蒸馏塔反应段温度高易副反应,主要表现为MTBE产品中MSBE、DIB增多。通过优化,蒸馏塔顶压力由0.55MPa调整到0.45MPa,反应床层温度由62℃调整到52℃,不仅减少了DIB、MSBE生成,提高MTBE产品质量,还降低了蒸汽的消耗量。

由此可见,开工初期反应物料系统中甲醇较多时可适当提高催化蒸馏塔压力,加快塔底得到较纯MTBE产品;控制甲醇进料量后,降低催化蒸馏塔压力,可节能降耗,提高产品纯度。

(四)控制醇烯比

醇烯比是操作控制的关键参数。通过不断调整反应进料甲醇量及催化蒸馏塔补甲醇量,将醇烯比调整为1.05~1.20。调整后,降低了反应床层温度,减少异丁烯二聚物生成,同时也降低MSBE含量。

四、结语

开工初期采取措施后:(1)节省中压蒸汽1.2t/h,可节省约130万元/年;(2)减小回流泵等机泵功率,可节省约10万元/年;(3)降低催化蒸馏塔操作温度,避免催化剂床层飞温,提高催化剂使用寿命,降低冷凝水用量;(4)加快开工初期产品MTBE合格,实现节约、环保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床层进料反应器
发酵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发酵废水的方法
——李红,安明哲,苟梓希.CN 114180719A
一种护炉技术在转炉进料大面护炉中的实践应用
床层密实度对马尾松凋落物床层水分变化过程的影响1)
烟气二氧化硫制焦亚硫酸钠反应器的优化研究
1,4-丁二醇加氢进料泵管线改造
烧结矿竖罐内气固换热㶲传递特性
基于热力学目标分析的进料分流预热精馏塔优化措施
旋风分离器切向进料接管焊缝修理与改进建议
微纤维- 活性炭双床层对苯蒸汽吸附动力学研究
无风条件下蒙古栎—红松混交林下地表可燃物3种火源点燃的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