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与实践

2020-12-23 04:19叶莎莎朱珠彭莉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7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高校教师

叶莎莎 朱珠 彭莉萍

[摘 要]新时代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意识不强、培训体系缺乏系统化、相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建立完善发展机制、开展系统化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发展项目等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力培养;发展策略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运行機制与有效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6JGZ134);2020年度广西高等学校师资管理研究会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运行机制与有效模式的研究与实践”(SZKT202015)

[作者简介]叶莎莎(1991—),女,广西来宾人,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教师发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朱 珠(1979—),女,江苏常州人,硕士,高级经济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高校教师发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7-00-03[收稿日期] 2020-08-13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关键所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支撑,也是新时代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是推动高校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师生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和存在问题,探讨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一、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也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教学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发展。信息化教学是将学科知识、先进教学理念、现代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1]。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以学生学习为目标,以科学的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智能终端、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多种信息资源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2]。从整体教学过程的角度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四者联系紧密,相互依存。

(一)信息化资源整合能力

整合是对各种资源、要素、资料进行收集、归纳、重构,以达到最优化配置,在应用时能够发挥出最佳效果的组织过程[3]。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将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汇集、归整、重组、优化,充分利用于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能力的体现。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过程涉及教学工具采纳、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效果评估等,在海量信息化教学资源中,高校教师需具备以教学目标为主导,利用信息化手段、技术、方法获取课程相关的资源,并与课本教材、知识教法、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计划是事件PACD(Pland-Do-Ckeck-Action)循环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可见教学设计之于教学过程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联系的桥梁。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指的是教师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利用信息技术、信息手段、信息方法来设计和规划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学资源、教学反思等教学过程和所用教学资源的能力[4]。换言之,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意识,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方法,更加生动、简洁、直观地呈现教学知识内容,让学生容易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具体呈现,指的是在信息化工具、资源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组织、管理教学活动实践,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贯穿信息化教学全过程[5]。涵盖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语言表达、板书设计书写、多媒体课件播放、学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教学资源提供、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管理等,以及雨课堂、微助教、UMU互动学习平台、超星学习通、Kahoot等教学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培养。

(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

高校教学评价旨在了解高校教师教学效果、掌握学生学习效果,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评价来自教学专家、教学督导、学生、其他教师同行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评价[6]。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体现在高校教师能够根据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来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改进,形成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此外,还体现在教师能够进行学生发展性评估,利用学生电子档案袋、评价量表等信息化评价手段,对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监督。

二、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意识有待提高

一项针对广西某医学类本科院校409名教师的调查表明,在信息化教学能力自评中,64.55%的教师认为自己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在进一步分析中发现,教师从教科目与信息化教学能力有显著相关,医学基础课程教师和非医非药类课程教师掌握信息化技术水平最高,其次是药学类课程教师,最后是临床课程教师。可见,在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年龄、教龄、学历、职称、专业等均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意识高低的影响因素。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应届博士生,作为专任教师的他们,虽然专业学科基础非常扎实,但是缺乏高校教学经验,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与中老年教师相比,青年教师对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等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相对较强。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均缺乏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意识,主要表现是,部分教师主观上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教学方式仍采用传统模式,甚至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主动学习信息化知识的意识不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意识不强,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资源整合、设计、实施、评价的意识不足,教学观念的更新跟不上信息技术更新的步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进而对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培养效果产生影响。

(二)缺乏系统化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有数据表明,高校教师对学校信息化教学培训体制的完善程度及信息化教学培训制度的满意程度约占50%,由此看来,不少教师认为学校在信息化教学培训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部分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尤其是系统化的培训体系。现实情况是教师“有心无力”“力不从心”,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并希望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但由于教师客观上无法获得信息化教学理论知识、技能培训、课堂实践的机会,高校层面、学院层面均缺乏相应的系统化培训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教师的培训需求掌握不够,包括教师的学习起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等的需求;二是培训课程设计不合理,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师、培训主题等的安排;三是培训采取的形式不合适,包括针对培训主题采取线上、线下、论坛、讲座、报告会、工作坊、午餐会、沙龙、示范课等形式;四是未充分利用培训评价的结果,包括培训满意度、培训期望、培训收获等信息;五是无法进行培训效果追踪,包括教师是否将培训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是否将理论知识转化到教学理念当中、是否将实践活动内化到课堂教学当中。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相关机制不够健全

根据调查结果,仅42.78%的教师对学校现行的教师激励机制持满意态度,深入了解到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激励机制等尚不够健全。部分教师在思想上、行动上缺乏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动力,难以打破传统教育观念、教学理念,无法调动其在学习信息化教学知识、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积极性,阻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高校层面相应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缺乏信息化教学配套硬件、软件的资金支持,缺乏持续有效的信息化教学相关培训,缺乏具有实效性的评价考核体系等,进一步约束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三、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针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制定新目标、探索新策略、采用新方法,推动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模式,立足高校,从制度、培训、教师等方面,立足教师,从理念、实践、创新方面探索对应的发展策略。

(一)建立完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机制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学发展机制才能有效推动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包括培训机制、激励机制、考评机制、共享机制等,应形成“培训—激励—考核—提升”一体化的发展机制。实行学分制,实现教师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存储、认证、积累、转换,包括参加校级、院级派出或主办的提升教学科研能力的培训、进修访学、竞赛、在线学习活动,开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和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等,并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其中,为教师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明确不同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的年度学分要求,助力教师制定个人年度发展计划,将学分制常态化、常规化,发挥院级教学管理团队的作用,校级和院级协调联动,充分利用学科优势,让教师能够在学科融合信息化教学方面有所提升。将年均学分达标情况作为高校教师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绩效考核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以此激励教师自觉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考核评估,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经验共享,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开展系统化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高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应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高校职能部门建立,将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系统化、常规化、可持续化。首先,要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需求调查,掌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或阶段,明确教师对培训目标、内容、形式等的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其次,要进行符合教师需求的培训设计,根据调查结果,合理设计培训时间、地点、主讲人、主题等内容,力求满足大部分教师的需求,提高培训目标达成率及培训效果满意度。再次,要采取合适的培训形式,在需求调查和活动设计两个环节就要进行充分考虑,针对不同的主题、受众,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培训,能够提高教师的参与率和满意度,比如理论性较强的培训适合以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开展,实践性较强的培训适合以工作坊、沙龙等形式开展,受地点限制的培训可以采取线上形式开展等等,培训形式需结合现实情况及培训需求进行确定。接着,要充分利用培训评价的结果,培训结束后能够收集教师对当次或某一阶段(如一学期或一学年)培训的满意度、期望、收获等信息,加以分析,用以完善和改进培训体系。最后,要进行培训效果追踪,可以依托中期学生反馈(MSF)教学咨询服务对教师培训效果进行追踪,这方面还有待深入探讨。

(三)鼓励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项目

所谓“实践出真知”,高校应从顶层设计的角度鼓励教师在教学和研究中学会思考,注重实践,扎根教学一线,以学生为中心,真正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高校层面,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强化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增加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践经验,从而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如开展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培训、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观摩、学习共同体建立、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基本功比赛、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现代教育技术竞赛、在线开放课程制作、微課大赛等。教师在这些项目实施过程中能亲身感受到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但在相关的培训、观摩、比赛等项目活动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有可能处于被动状态[7-8],即为了培训而培训、为了观摩而观摩、为了比赛而比赛,效果难以得到保障,需要学校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激励机制、具体措施,以最大限度保障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项目的有效开展。而在共同体、课改、比赛等实践活动中,教师将自觉、有效、切实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信息化教学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道路。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献

[1]张学华,何聚厚.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8):32-34.

[2]张莹,吴素超,胡永翔.“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7):69-71.

[3]颉梦宁.“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1):92-94.

[4]齐灿,张宏.TPACK框架下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7(03):137-140.

[5]萧潇.以在线开放课程体系支持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8(09):70-73.

[6]秦莉.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与提升[J].中国成人教育,2015(22):114-116.

[7]沈玮玮,董昌州.“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0):63-64.

[8]隋幸华,赵国栋,王晶心,等.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部分高校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 2020(05):128-134.

Abstract: The new era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teachers'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ability.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low awareness, lack of systematization of the training system, and imperfect related mechanism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teachers'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such as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s, carrying out systematic training, and encouraging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in development projects.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s;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ability; ability train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高校教师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