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高校通识课程中的探索

2020-12-23 04:19张军李妍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7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张军 李妍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同时,应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文章以园林名胜欣赏为例,明确了“课程思政”课程目标,确定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强化了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凸显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园林名胜欣赏

[基金项目]2019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通识课程中的渗透探索”(2018GJJG039)

[作者简介]张 军(1978—),男,河北张家口人,博士,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机器学习与智能计算研究;李 妍(1983—),女,天津人,硕士,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本科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7-00-02[收稿日期] 2020-05-13

一、引言

当前国际形势多变,社会环境纷繁复杂,各种思潮不断涌现。当代大学生处在成长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稳定,且缺少社会阅历和生活积淀,面对这些冲击时如何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取舍并非易事。基于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又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也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然而,课程内容单一重复、师资队伍不足、教学方式陈旧、学生获得感不强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不能单纯地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课程思政”可以有效弥补这些不足。

二、研究内容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比较认可的是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党委副书记高德毅教授提出的,即“‘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文章以通识教育选修课园林名胜欣赏为例,进行探索。

(一)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

根据课程特点,将思想政治元素挖掘着重放在文化育人上。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独特的意境屹立世界园林之首。中国园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其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了世界园林风格的形成。通过中国园林发展史中的宗教、教育、科技等演变,中西园林的对比,中国园林中的文学、绘画、建筑、民俗等探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国园林文化的精髓,为学生搭建了解园林文化、增进感情认同的平台,让学生在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同时,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自觉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

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也对世界园林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日本的枯山水、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无不受到中国园林造园手法的影响,可以说中国的园林文化影响了世界。以此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最终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践行培养目标中德智体美劳中对“美”的培养。

(二)找准“课程思政”的结合点

1.显性隐性相结合。“课程思政”将高校所有课程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课程即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其他课程。毋庸置疑,显性课程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隐性课程也一样同为育人主阵地,要牢牢把握专业成才和全员育人的共通点,努力实现教育主体由单一到多元,强化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实现隐性价值渗透[2]。将课程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优化重组知识点,将思想政治元素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本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在课堂上强化理想信念的根植、通过对中国园林传统文化的欣赏强化文化自信,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通过中西园林的对比及中国园林对世界的影响,引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2.师德引领。“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资源就蕴含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学高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综合素质、道德修养、教学过程的严谨认真、对待问题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正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定的职业信仰、高尚的职业情操、精益求精的职业规范,都是确保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关键。

3.课程思政案例设计。有了课程相关的思想政治元素,“课程思政”案例的设计就不再是无本之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进行思政案例设计,重点在通过案例的引导,完成对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需要在课程内容中润物细无声地引入家国情怀、政治信仰、价值观念等思想政治元素,并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例如:分小组完成任务、引入游戏环节、微课视频展示方式等。

4.教学方法的改变。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动“课程思政”和现代化信息的紧密结合。第一,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搭建课程视频资源共享库,通过课堂分享和课程间分享实现优质资源共有,为思想政治元素的挖掘提供途径。第二,采用多种类的课堂形式,避免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增加学生互动交流机会,强化学生对理论的实践和思考,这也是检验“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最佳途径。第三,选用优秀教材。教材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优秀的教材可以统筹优秀资源、拓展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知识和价值的双认同,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价值观。

(三)對“课程思政”进行有效评价

“课程思政”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教育教学效果好,如何衡量“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需要制定有效的评价方式。有效的评价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授课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

课程采用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授课内容采用适应课程内容的评价方法,以便实现更精准、更有效的评价。坚持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心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评价标准上,改变已往仅以知识的获得为标准的评价方式,逐渐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改善,着重关注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方式的整体表现;在评价主体上,改变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方式,实现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辅导员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课程思政”的效果能够更加立体的展现。

三、结论

本研究选取面向全校各年级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园林名胜欣赏作为试点。通过明确“课程思政”课程目标、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等教学内容的构建,将思政教育在通识教育中有效渗透;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内容,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以及如何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最终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内容的构建和教学模式的确定,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凸显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做到立德树人于润物无声之中。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education is to "build morality and cultivate talents". Al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he function of educating people. While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various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promoted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 which enables various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o go in the same direction, forming a synergistic effect. The article clarifies the curriculum goal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by taking the Landscape Scenic Spot Appreciation as an example, determines the trinity teaching model of value shaping, ability training, and knowledge transfer, strengthens the political direction and ideological guidance, and highlights the value guiding function of the curriculum.

Key words: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Landscape Scenic Spot Appreciation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