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内河航运发展分析

2020-12-23 04:22张建霞贺燕菁王雁婷
中国水运 2020年11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人才培养

张建霞 贺燕菁 王雁婷

摘 要:内河航运是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内河船员却在数量、质量以及后续培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航運人才青黄不接,甚至局部产生了断层现象,脱贫攻坚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职业教育扶贫作为一种与产业开发的同步机制,二者联手,可以很好实现职业教育在就业培训、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的良好优势。本文通过对内河航运船员及贫困特点进行调研,分析,探索内河航运发展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二者协同联动机制,为内河航运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内河航运;精准扶贫;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U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0)11-0026-03

2019年交通运输部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总体部署,提出打造素质优良的交通劳动者大军任务要求,持续提高船员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和适任能力,加快推进船员队伍的健康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实施[1]。船员作为水上交通安全的主体,对于保证海上人命安全、财产安全有着很大责任。船员素质和发展直接关系着航运市场的优劣胜负。内河航运教育作为我国内河船员职业教育和培训执行者,面临着船员市场转型期,主要集中体现在:①航运需求较为迫切,但培养周期较长;②船员素质偏低,年龄较为老化;③教育与教学存在一定脱钩现象;④船员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导致生源后劲不足;⑤因此如何促进内河航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内河航运队伍中来,就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扶贫战略是国家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决策,开展船员精准扶贫,采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推进内河船员协同发展,不但可以减少我国贫困人口数量,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客观上也促进了内河航运的可持续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战略性胜利,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

1 内河航运现状分析

据2019年交通运输部航运报告,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注册内河船舶船员874,833人,新增注册内河船舶船员37,256人,同比增长4.4%。其中,女性206,057人。2019年持有适任证书的内河船员平均年龄45岁,同比减少1岁。内河船舶船员年龄20至60岁的年龄段共占比92.7%,其中年龄在20至30岁、30至40岁、40至50岁、50至60岁占比分别如图1所示。内河船员主要集中在安徽、江苏、湖北、广西和广东等内河水系较发达省份,且内河船舶船员主要在出生地所在省份注册[2]。

另根据航运报告,2019年内河注册船员共有874833名,其中,船员年龄在50-60岁数量最多,达到了256208名,其次为40-50岁,数量为226367名,在18-20岁年龄段,仅有3114名,由此可见,选择船员作为职业的年轻人数量偏少,内河船员存在青黄不接乃至断层现象,具体年龄分布见图2所示。

内河航运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及水资源充分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分支。对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缩小沿海和内陆发展差距、提高沿岸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国内共有大小河流5800多条,总长达到40多万公里,可通航里程约有12多万公里,约占河流总长的30%左右。另可通航大小湖泊900多个,这些河流、湖泊大多分布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区域,常年水量比较充沛,非常适合河海联运。再加上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及贯穿东西的河海入海口,非常有利于建立富有经济价值的河口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近年来,随着内河沿线运输建设步伐的加快,内河沿线综合运输网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内河航运业迎来了发展的良好时机。特别是作为中国“黄金水道”的长江航运,其干支流通航里程可达10万公里,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可实现全年通航[3]。在全国内河航运货运总量中占比达到70%左右。内河航运与铁路、公路相比,有着运量大、消耗资源少、环境污染小、运输经济成本低等先天优势,对于运输费用在售价中占比较大的大宗货物,内河航运的优势也相当凸显[4]。此外,内河航运的良好发展可以带动沿岸区域城市的发展,缩小内陆经济与沿海经济的差距,减小东西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内河航运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运输方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虽然内河航运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着诸多益处,国家近年来针对内河航运的发展也给予高度重视,从资金到技术都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但是由于内河航运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发展模式上面存在诸多先天不足,尤其在内河航运人才发展等方面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是规模上都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成为新形势下内河航运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采取何种合理、有效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内河航运中来,使航运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航运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脱贫攻坚与扶贫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扶贫工作并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明确脱贫工作需要下一番功夫,要求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5]。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需要实现贫困主体类型转变及培育脱贫人口的可持续脱贫能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到2030年全世界要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2020年中国政府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民实际生活吃住成本把人均年收入4000元作为绝对贫困线。目前经过7年多的扶贫及4年多的攻坚战,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少到去年底的551万人,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城乡差异客观存在,再加上实际意义上农村人口承担风险能力极低,一旦遭遇突发疾病、意外灾害等外界不可抗因素很容易再次掉入贫穷陷阱,因此,借助国家公共政策的支持、帮扶和干预,结合贫困群体自身力量。可以有效帮助建档建卡的贫困户群体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6]。具体而言,就是对于不同区域环境的贫困,不同贫困户的状况以及致贫原因,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等方式分类施策,采用职业技能扶贫、教育扶贫等一系列手段,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资金,恢复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解决贫困人口的长期之困,扶贫,关键在于一个“扶”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贫困家庭孩子的文化素质,减小贫困问题对下一代的负面影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3 精准扶贫与航运人才培育

2019年交通运输部积极推进船員队伍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实施。落实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支持航海类院校开展高职扩招工作;开展船员培养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通过参阅相关文献及调研可知,我国内河航运企事业单位众多,业内所涉及领域和航运人才需求及定位不尽相同,从航运业构成要素来看,航运人才既有船舶驾驶和管理人才,也有船舶修造、运管理专业人才,还有航运教育及航运保险人才,这些人才的服务和培养直接关系到内河航运的可持续发展[7]。结合目前内河航运人才的窘迫现状及船员整体教育水平偏低、年龄偏大及高级复合型航运人才紧缺等现状,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1加大宣传,提高内河航运的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力

内河航运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航运人才的培养和船员素质的提高,因此,需要把人才的服务和培养放在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根据内河航运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制定相应措施,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做出切实有效规划并组织实施,特别是对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更要根据现实情况,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通过教育扶贫、技能扶贫等途径,采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适龄青年特别是建档立卡和低保家庭参与到内河航运事业中来,将“输血式”扶贫逐渐转移到“造血式”扶贫,既解决了贫困家庭青年的教育和就业问题,又为内河航运注入了新鲜血液,实现了良性循环。

3.2建立航运人才的上升通道,健全航运人才优化配置体系

目前航运界人才紧缺的主要因素是船员工作环境压力大,任务繁重,岗位工资偏低,船员培育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人才上升通道,面临招不到或者留不住等客观现象。即使航运企事业单位存在部分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也因日益增加的消费水平和较低的工资水平流失严重,造成航运单位整体素质偏低,因此,航运单位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人才体系,打造企业自身文化,增加企业凝聚力,引导和鼓励员工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时内河航运企事业单位也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立一套激励人才、竞争人才的人才有效服务机制,让每位员工都能人尽其才,同时辅与之相对应的经济激励措施,让每位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都能获得职业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重视人才的后续能力培养,通过专业技术、专业管理等方面的进一步深造,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操守,从而打造一批满足内河航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

3.3加强内河信息化建设,健全内河航运管理体制

在我国内河发展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各种不同挑战,但依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比如内河投资建设一直保持30%的增长态势,300吨级、500吨级、1000吨级航道稳步增加,港口货物吞吐量也在以每年40倍速度直线上升,船舶大型化、标准化、通用化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这就客观上要求内河航运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也相应作出改变,否则就会制约内河航运的良性发展[8]。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依托航运平台和资源,进行协调规划,打通企业、院校、学院三者之间通道,推动航运人才的创新培养发展,并且定期发布航运人才供应和需求,实现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为航运人才的就业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 结束语

部分地区或家庭或因经济发展造成城乡割裂陷入贫困,或因病致贫及某种不可抗因素产生贫困,或综合素质低下、没有市场竞争力等各种原因滞留贫困,而内河航运船员队伍人才匮乏、后继乏人,面临断层险境,教育作为扶贫之本,通过“技能扶贫,船员就业”打通二者通道,不但可以实现部分地区和家庭的脱贫致富,还可促进内河航运人才的可持续培养,真正体现了互惠共赢。

参考文献:

[1] 2019中国船员发展报告[Z].

[2] 2019中国船员发展报告[Z].

[3] 内河和近海航运报告[Z].

[4] 洪桂堂,顾春杰.内河航运的发展措施探讨[J].农业工程与能源,2017(8):175

[5]黄承伟.中国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历史意义和世界贡献[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20(7):1-2

[6] 邢成举.政策衔接、扶贫转型与相对贫困长效治理机制的政策方向[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20(7):133-134

[7] 杨志勇,苏建国.长江中游航运人才现状及人才服务、培养的思考[MER].航海教育研究,2018(4):12-15

基金项目: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准扶贫背景下内河航运职业教育策略研究”(2019B86)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人才培养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