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为本的学校健康力课程重构与实施

2020-12-23 04:19黄纶田周永涛何向从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7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健康教育核心素养

黄纶田 周永涛 何向从

[摘 要]针对学校健康课程过于单一化、学科化等问题,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立足学校足球特色,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理念与脑体双优理论,重构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学校健康力课程,并通过开发独立的健康力课程教材等方式来实施改革教育教学,以期提升学生的健康力核心素养。

[关键词]健康力课程;核心素养;课程建设;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左璜“郑州市中原区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学校整体变革”创新实验项目(2018022);2020年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科研一般课题“广州市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调查研究”(20JYGA01)

[作者简介]黄纶田(1996—),男,江西赣州人,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核心素养及课程与教育论;周永涛(1978—),男,河南郑州人,学士,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校长,主要从事学校管理与核心素养研究;何向从(1979—),女,河南洛阳人,学士,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教导处主任,主要从事学科教学论与核心素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7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7-0-03[收稿日期] 2020-05-27

当前,走向核心素养为本逐渐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随着我国课程改革逐步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如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学生,需要基础教育学校深入回溯課程建设中予以关注和回应。因此,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立足于学校体育特色,针对当前学校健康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与脑体双优理论,重构并实施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学校健康力课程,以期呵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一、当前学校健康课程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为一个人拥有了健康的躯体同时也应该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完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要将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建议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推进健康教育。[2]但是,在现实学校中学生的健康状况仍存在较大问题,学生患近视和肥胖症的人数越来越多,并呈现出低龄化的倾向。因此,呵护学生健康成长亟待得到现实的回应。课程是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课程,对于学生塑造健康的体魄与价值观,形成必备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是一所足球特色学校,校园足球是学校的龙头项目,促进了学校的体育教学,同时满足了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部分需求。然而,随着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不断发展,以校园足球与学生健康为特色的学校逐渐发现自身课程建设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健康课程过于单一,课程层面仍然停留在“健康课”即为“体育课”的观念上,学校仅开设了体育课一门健康课程。其次,对健康课程不够重视,课程仍表现为单一的学科化即体育化,学校依然秉持着“重脑轻体”的教育理念,相较于健康课程来说,更为重视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缺乏健康课程的融合。

二、重构:核心素养为本的健康力课程

基于上述问题,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力求探索出符合核心素养发展理念与学校特色的健康课程。正如学者左璜所言,走向核心素养为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表现在课程目标的更新、课程内容结构的调整、课程实施过程的创新、课程评价内容与形式的变革。[3]将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建立有效联结的途径就是将核心素养融入学校的课程建设之中,融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因此,学校努力探索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学校整体变革,深入改革校本课程目标和内容,重新构建以核心素养为本的健康力课程。

(一)确立健康力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和育人目标在课程当中的具体体现。学校在培养慧高体健的双优学子的育人目标引领下,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开展郑上路小学脑体双优核心素养课程改革。在此基础上,学校综合运用实证调查与理论分析,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重构思路,基于脑体双优理论,即不拘泥于书本知识上的学习,通过快乐的身体训练、游戏等,提升儿童的兴趣,进而发展儿童的核心认知能力,通过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凝练出郑上路小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健康力。基于此,学校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通过跨学科整合等方式,组建课程研发微团队开发旨在培养学生健康力的健康力课程。课程重构思路如图所示。

继而,学校进一步确立了健康力课程的课程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统一的综合表现。总体而言,郑上路小学希望通过健康力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健康力核心素养能够提升,并成为脑体双优的郑上学子。具体而言,健康力课程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具体食物的营养和危害、日常的健康和卫生习惯;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和精细动作、感知动作的方法;面对挫折或其他负面影响,能够积极地解决问题;了解创造健康的条件,知道有效预防疾病的方式方法提升自己的免疫力,从而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建构健康力课程内容

围绕以学生核心素养为本的学校健康力课程内容的建构,需要“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一学校教育的原点出发,打破传统的三级课程分类体系,将原有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扁平化,通过整合、拓展、补充等方式重组课程内容”[4]。建构健康力课程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并不是生搬硬套的模式,而是结合学校课程基础与课程建设需求做好创造性地二次开发,从而进行校本化开发,赋予健康力课程生命的过程。

因此,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基于已有的足球特色课程,通过征询专家团队意见,教师微团队研究等方式,深入挖掘“健康力”内涵,根据一至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整合跨学科课程,设计了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课程模块,通过不断的设计、实施、反思,最终确定为饮食健康、卫生健康、体育健康、精神健康和疾病预防等五个课程模块,用于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课程需要。健康力课程以“项目”为单位,具体课程框架如下表所示。

柳夕浪曾指出,核心素养时代,在身体素质方面学校应在引导健康生活上下功夫。[5]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力求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课程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因而,健康力课程框架是依据1—6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的,涵盖学生日常饮食、卫生、疾病预防以及体质与精神健康等方方面面,满足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需要,旨在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三、实施:核心素养为本的健康力课程

学校课程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从课程重构与开发,到学生的课程学习,课程实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程实施是指将课程内容转化为教师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建构的过程。推进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程实施,是保证核心素养教育课程落实到学生学习的必由之路。因此,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从两条路径改进健康力课程实施,其一是基于核心素养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其二是基于核心素养开发独立教材。

(一)基于核心素养,改变教学方式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素的综合表现,其培养必然需要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必然无法满足其发展要求。因而,基于核心素养课程实施的教学方式应该具备三大共性,即注重学习的具体情境;由“知识中心”转向“素养中心”;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中习得知识,开拓思维,建构核心素养。

首先,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6]研究性学习秉承人本主义课程取向,让教学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有利于学生参与体验学习互动,开拓研究思维。学校健康力课程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根据课程模块主题,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研究小组,指导学生解决课程情境下的专题研究任務。例如,在六年级的饮食健康课程模块,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青少年肥胖症的成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等方式,研究肥胖症现状、成因与预防对策,提升学生的研究思维,培养学生的健康力。

此外,采取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式。项目式学习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综合考虑学生的经验设计驱动问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浏览相关资源,确定主题和子问题,开展主题探究活动,通过精心设计最终作品,展示探究成果。[7]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决定学生必须在真实的、具体的学习情境中习得。近年来,基础教育的实践证明,项目式学习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校健康力课程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其创新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二年级疾病预防课程模块,教师指导学生以“探索细菌的奥秘”为主题学习项目,通过查找资料、小组活动、科学实验、观察记录等方式,让学生对细菌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提升了学生的健康力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开发独立教材

教材是对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具体化,能明确清晰地指引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建构。推进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要求学校开发独立的课程教材,并在教材编写时突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导向。正如学者姜宇所言,核心素养课程教材编写要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引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更要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思想,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科之上的综合素养。[8]

因此,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基于健康力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组建教师研发团队,经过认真筹划、精心组织,成功编写开发了健康力核心素养校本教材。依据课程结构,此健康力教材分为饮食健康、卫生健康、体育健康、精神健康和疾病预防等五个章节,供全校六个年级使用学习。例如,一年级饮食健康第一课—《跟垃圾食品说再见》,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编写“知识本位”的固定思维,用图文视频融合的方式营造了学生用餐的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垃圾食品与健康食品中选择喜爱的食物并动手操作科学小实验,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垃圾食品的危害,最后通过分享交流与作品展示深化了学生的认知与思维,从而综合提升了健康力素养。

四、结语

时代的变化呼唤学校课程的变革。针对当前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基于脑体双优理论,重构并实施了核心素养为本的学校健康力课程,正迈着核心素养课程校本化的步伐大踏步前进。课程是教育的载体,学校课程建设的道路没有终点。未来,郑上路小学将继续围绕核心素养为本的课程建设,开发学习力、领导力等校本课程及教材,完善学校核心素养为本的课程体系,为培养适应未来生活的新时代慧高体健的双优学子服务。

参考文献

[1]Rodolfo Saracci.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Needs to Reconsider Its Definition of Health[J].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1997,314(709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 http://www.gov.cn,(2016-10-25)[2020-05-15]/zhengce/2020-5/15/content_5124174.htm.

[3]左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走向核心素养为本[J]. 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2):39-46.

[4]左璜.论回归学校教育原点的校本课程[J].中小学德育,2016 (06):5-9.

[5]柳夕浪.在身体素质方面,学校该做些什么?[J].基础教育课程,2019(08):76-78.

[6]张华,李雁冰,等.研究性学习的理想与现实[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7]李玉霞,田科.国内项目学习现状与发展刍议[J].江西教育, 2013(33):9-10.

[8]姜宇,辛涛,刘霞,林崇德.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29-32+73.

Abstract: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students' health competence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that school health curriculum is too isolated and disciplinary, Zhengshang Road Primary School, Zhongyuan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reconstructed the school health competency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key compete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 football culture and the theory of dual excellence in brain and body, and implemented it by reform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as well as developing independent health competency curriculum textbook.

Key words: health competency curriculum; key competenc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health education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健康教育核心素养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