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

2020-12-23 06:54杨蕾蒋乐
新一代 2020年15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网络文化互联网+

杨蕾 蒋乐

摘 要: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利用“互联网+”即通过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与传统生产模式相结合,完成了自身的升级换代,更好的适应了社会发展。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更应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传统大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形成互联网架构下的大学生管理工作新常态。本文以“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分析为切入点,提出了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我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具体举措。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文化;学生管理工作;新常态

一、研究背景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互联网+”行动计划,这就意味着中国社会已经迈入万物互联、特别是人与网络共存共生的“互联网+”时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5次报告调查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网民中学生群体所占比例最高,为23.8%,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主要运用群体。然而,针对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才刚起步,必须充分把握好高校网络文化发展的方向,重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注重引导、加强建设,从而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大平台,成为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二、“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具有地域开放性、内容广泛性、行为虚拟隐蔽性、资源共享性、全球互动性等特点,从而拓展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领域,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新常态。具体表现为:

(一)实现了大学生学习知识途径选择的多元化。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不再局限于学校,网络世界给他们提供了知识学习新来源。调查发现,当需要寻找学习或生活资料时,69.7%的大学生首先想到的途径就是上网搜索。

(二)实现了大学生社会人际交往方式的多元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无时无处不在的手机微博、微信在大学生群体内广为流行。

但与此同时,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潜移默化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日常行为准则、内心情感世界,甚至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互联网+”时代,面对上述“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我们应当深刻意识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正处在一个开放多变、复杂多元的环境中。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日渐显露出其弊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形势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一)高度重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1、拓宽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领域,增强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1)网络文化涵盖面广,它涉及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等各个领域,从而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管理资源。(2)网络文化不受时空的限制,它可以时刻为高校獲取教育管理资源提供便利条件。(3)网络文化的迅速传播,可以使学校、家庭、社会这一“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力。

2、提高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能,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做到24小时无缝隙管理,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更为高效的管理平台。

3、开辟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式。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说教式的特点已不能适应网络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网络文化的传播形式丰富多彩,不仅限于文字,更能呈现出影视画面等多媒体技术效果。

4、更加彰显以“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改变传统封闭式的育人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利用校园网络文化平台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管理工作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本质特征。

(二)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

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校园网络,进一步充实高校校园网络教育资源,实现大学生管理工作“线上线下”双轨制的工作新常态,即管理者应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之间的关系,双管齐下的加强大学生管理工作,不能以偏概全。

(三)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1、建立高校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能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业上,这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2、建立高校校园网络学生管理工作平台。充分利用QQ、博客、微博、飞信、微信公众平台等,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地安排设计,通过网络信息研究学生心理动态,以达到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的目的。

3、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的管控力度。一方面,配备一支计算机操作水平精湛、法律法规常识丰富的网络管理队伍。该管理队伍主要由高校学生干部和辅导员组成。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引导网络舆论氛围,参与网上交流与互动,捕捉、反馈相关信息,适时疏导学生思想与情感。另一方面,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不断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总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旨就是要通过网络这种非强制性的、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方式,让社会主流文化渗透到日常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让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下学会明辨是非,锤炼自己的修为,从而形成大学生管理工作新常态,从而更好达到教育和管理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廖远琳.浅论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1):36-37.

[2]洪莹,吴健豪.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1):167-168.

[3]胡德平.基于流程再造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09(9):82-87.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工作网络文化互联网+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确应用
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