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对浪费粮食坚决说“不”

2020-12-23 06:58章江
检察风云 2020年21期
关键词:浪费粮食德国

章江

政府措施强有力

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近期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三分之一在1945年前出生的一代人从来不会丢弃食物,这些老人都有过年幼时“一件衣服全家换着穿”的经历,他们一天只吃一顿热餐(午餐),晚餐往往就用冷面包打发。但与以往相比,德国人越来越不爱惜粮食。目前年龄在21岁到51岁的人群中,92%会丢弃食物,其中40%的人每周都会丢一次食物。

根据UBA机构的统计,德国每年大约有1100万吨粮食被丢弃在垃圾桶里,其中61%来自家庭消费,20%来自超市,17%来自工业以及大型餐饮等领域。平均每名德国人每年会丢弃至少80公斤的食物,大约占食物总消耗量的五分之一,粮食浪费问题显得日益严峻。UBA机构的另一份报告指出,96%的受访者都认为这些被丢弃的食物仍可以食用,很多人丢弃食物是因为过了保质期。

为了同浪费粮食现象作斗争,根据德国政府联盟协议以及联合国2030年议程相关要求和目标,德国政府制订了“减少食物浪费国家行动战略”,目标是至2030年,在零售和消费层面使粮食浪费减半,并降低整个生产和供应链废弃的食品数量。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该战略能避免粮食浪费,使德国每年节省约300亿欧元。

去年2月21日,德国联邦内阁通过了相关计划。比如零售商改善其销售程序,采购适量,每次少进一点货,进货频繁一点,各分店之间平衡调配,提供特价商品,等等。由于超市供应的商品量过大,新货一到,有时一些还能食用的商品不得不下架。零售商可以使用“智能包装”,即消费者可以使用技术手段获知该产品是否还能继续食用。例如采用红、黄、绿三色条的新鲜度显示方式,在该领域的技术开发上,政府计划投资1400万欧元。

“粮食损失和浪费的原因往往与消费者行为以及供应链中不同参与者之间缺乏协调有关。例如,一些外观、形状、颜色、尺寸不太完美的食品,经常因为不符合商业高质量标准被买家拒绝而被浪费。”德国农民协会总干事伯恩哈德·克鲁斯肯表示,“浪费食品是一种对粮食缺乏尊重的态度,对农民的工作也缺乏尊重。”

从2012年起,德国政府启动“别丢进垃圾桶”运动。德国食品银行协会同超市和餐厅等建立联系,将刚刚过期但仍能食用的食品分发给流浪汉等人群。波恩的埃德卡超市将没卖掉的水果加工成果汁继续销售,人类不宜食用的食品则赠送给宠物主人。为防止浪费,“共享食物”计划应运而生,并在许多德国城市得到实施,仅在柏林就有大约3000名志愿者。全国类似的“食物分享站”达100个,其中一半设有冰箱,其余的只有放置食物的层架。运作方法非常简单,人们既可以在这些冰箱里寻找需要的食物,也可将自己想丢掉的食物放进来,与陌生人分享。

为防止卫生监管的疏漏,柏林市政府采取措施加强监督。对提供“共享食物”的机构进行和普通食品企业一样的严格管理。所有的冰箱都必须由专人负责监督,所有捐赠的食品也都将进行严格的登记。如果违反这些规定,就会被处以5万欧元的罚款或被直接关闭。

民众行动相配合

瓦伦丁是德国“食物分享站”的发起人,他在垃圾场见到堆积如山的食物后,义愤填膺地拍了纪录片《你在浪费粮食吗》,片子呈现了触目惊心的食物浪费现象:很多人要出门度假前才惊讶地发觉家里的冰箱囤放太多食物,也有人举办聚会后剩下太多食物。片子播出后反响强烈,有力地推动了民间减少粮食浪费的运动。后来瓦伦丁又设立网站,鼓励民众分享多余的食物。为了安全,他与团队订下几条基本規定,比方有赏味期限的食品不能分享,调理过的食物没问题,但放在太阳底下一天的色拉不能拿出来。最基本的原则是:你应该分享你自己愿意吃的食物。

两年前,35岁的志愿者妮可·克拉斯基在科隆创建了一家致力于对抗粮食浪费的超市“好食物”(GOOD FOOD),旨在通过与农民合作,收购和转卖那些被大型连锁超市认为太丑而无法上货架的食品,从而减少食品浪费。每周,她和志愿者都会去农场收集那些被大型连锁超市拒绝收购的形状过于怪异的产品。收集和出售食物的过程为志愿者和顾客提供了一个空间,让他们聚在一起,讨论如何真正地欣赏粮食、生产食物所需的一切以及如何更好地减少粮食浪费。这种卓有成效的活动形式不仅仅止步于商店,克拉斯基和志愿者还创建了一个反对浪费粮食的社区。在那里,街上的冰激凌专卖店正在使用来自“好食物”超市的香蕉,老年人与年轻人交流,分享他们对食物的热爱。

从2011年开始,柏林的时政记者萨拉·梅韦斯和展览公司经理桑德拉·泰特格每个月都要办一场“剩菜大餐”。她们从附近的超市和面包房里“淘”来不少糕点和蔬菜,它们要么刚过保质期,要么卖相很差,即将被商家丢进垃圾桶。两位志愿者把这些剩菜做成大餐,邀请柏林民众前来品尝,让更多人意识到粮食浪费的严重性,从自身做起节约一点一滴。她们努力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有环保意识的民众在这个平台认识新朋友,交换新思想。参加聚餐的民众每人都要交一些钱,这些钱最后大多会捐给公益事业。“我参加过几次‘剩菜大餐活动,觉得很有意义。”退休教师安娜夸奖道,“我来这里就是给萨拉和桑德拉加油鼓劲的,她们的厨艺很棒,准备的食物很可口。”

处罚条例最严苛

德国人崇尚节俭,认同“你可以有钱,但你没有浪费粮食的权利”。从幼儿园开始,德国儿童就会受到节俭用餐的良好熏陶和教育。老师会在小朋友用餐的时候按需分配,一次不会放太多的食物,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再添加。当孩子们不上课在家里的时候,如果浪费粮食,父母就会用劳动的方式来处罚他们。世界上多国饭店餐馆都针对粮食浪费设处罚条例,其中德国执行起来最严格。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一旦被发现浪费超量,任何见证人都可以向城市秩序局等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处理,涉事者轻则受到“警告”,重则按规定罚款。

德国联邦统计局的一项数据表明,德国家庭平均每月花在吃饭上的钱(包括饮料和烟、酒)只占其净收入的14.3%。一般家庭上饭店餐馆吃饭的次数少之又少,要去都得有个由头,比如谁过生日了,或者有什么值得纪念或庆贺的事情。同事之间如果关系融洽,有时也会相互招呼着去外面吃一顿,但这种饭局多为AA制。如果在饭店就餐,人们会事先仔细想想自己能吃多少再点,自觉不留剩饭剩菜。如果实在吃不下有剩菜,通常也会向店主说明情况,把饭菜打包带回家。为了避免浪费,德国不少餐馆提供“小份饭”或者“儿童量”的菜肴。德国人在家里做饭时通常都是精细称量后再做,几乎从没有剩菜剩饭。

德国政府的财务制度极其严格,不能随便请客,禁止公款吃喝。没有预算就不能报销,无论是谁或其职位有多高。即使有个别公务员或政治家假公济私,也难逃公众或媒体的监督。如果真的需要宴请贵宾,手续非常复杂。首先填写请客申请表,详细说明请什么人、大概价格、请客目的,然后交由上级领导并经批准后才能通过。报销时,要详细列出消费的地点、时间、具体消费项目、餐馆地址、电话等。而且人均消费一般规定在15~30欧元,否则就可能因行贿、受贿等嫌疑受到调查。

德国的饭店餐馆比较特别,基本没有包间,把几张桌子摆成一张长桌,宾主坐在长桌两边。即便是总理和部长这种政要来就餐,也是和普通人一样在大庭广众之下用餐。涉及政府高官宴请各国政要的情况,也仅仅只是在普通的餐馆摆放一张长桌,和一般的大家庭聚餐没什么区别,并不会有任何优待情况。宴请十分注重节俭,一般准备“三道菜”:沙拉、主食和甜品,外加一杯酒。

德国的公司或企业大都是私营的,即使是国家参股或国家是大股东,也要受到其他股东或上市公司其他股民的制约与监督。在企业和商会的大型活动中,招待宾客的方式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自助餐,几个人围着一个高脚的圆桌,站着边吃边谈。这些有身份的客人似乎更看重谈话和交流,而不在于用餐本身。对美味佳肴,客人宁可少拿也绝不会吃不了最后倒掉,因为那样十分丢人。有的人甚至最后还要用面包把喝过汤的盘子沾得干干净净,不留丝毫残羹。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

猜你喜欢
浪费粮食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不浪费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我的粮食梦
浪费等于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