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基本范式研究

2020-12-23 05:45杨敏杰
新一代 2020年14期
关键词:专业课课程思政高校

杨敏杰

摘 要: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另一项本职任务所在就是课程思政,随着各地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也逐渐丰富了理论研究成果,因此也为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基本范式探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新时代,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和范式研究对学校教育工作具有很大的启发,不仅能够为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坚持提供指引和帮助,同时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也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为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育人工作的贯彻给予保障。本文就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基本范式研究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效果的不断提升提供可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范式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逐渐深化了当前社会各阶段教育中思政教育课程的不断优化和革新,为确保最大化发挥学校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思政这一新型教学理念逐渐被提及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此,各大学校都开始展开了课程思政模式探索。高校专业课中课程思政的实施,为专业课程和思政理论课协同效应的发挥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高校思政教育这一重要任务的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教育教学中,应在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接班人方面加强培养力度,并在教育教学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广泛传播。对此,现阶段社会中的一些高校开始尝试课程思政改革,以现有论述中多理论建设和教学管理等为依据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发现的是当下高校专业课程领域中的基本范式并未有效形成,基于此,针对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基本范式研究十分必要。

一、课程思政的价值所在

高校在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主要是以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为依据,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显性和隐性两种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积极构建。高校思政理论课即是显性课程,综合素养类以及专业教育等课程则为隐性课程。从现阶段一些高校教学体系实际情况来看,仍然是以知识讲授作为更多的隐性课程,缺乏具有较高契合度的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面对此种情况、使得课程思政改革中越来越重视隐性课程的探索[1]。

(一)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坚持

高校教育中,根本任务所在就是立德树人,基于课程体系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深入挖掘,在对知识传授予以高度重视的情况下,也应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课堂之中融入的探索做到同时兼顾,确保在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方面加强力度,有效融合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促进课程思政育人协同效应得以逐步形成,保障高校育人成效逐渐提高。

(二)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坚持

高校思政理论课程就就是显性教育课程的充分体现,高校在开展思政工作的过程中,主要的途径就是思政理论课,在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应在创新方面不断加强,确保在高校学科建设以及课程思政中,高校思政理论课引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则为除思政理论课以外的其他课程,对此针对隐性课程来说,应基于已有基础的严格坚守,将隐性课程育人价值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渗透,确保隐性教育能够与显性教育的同向同行得以良好实现,进而保障协同效应有效形成。

(三)协同发展和创新载体的坚持

在不断推进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在单一化以及孤立化的思政工作局面方面努力突破,基于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良好氛围和良好环境的有效营造,确保高校之中领导体制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展得以良好实现,同时高校还应该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积极不断的革新,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优化创新,确保高校之中全课程以及全员等的育人模式逐渐实现。

二、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基本范式研究

(一)进行定位分类、促进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对课程教学这一育人主要途径进行良好应用,不仅要对思政理论课核心地位进行牢固把我,同时还应该确保非思政课程育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确保高校之中整体课程体系育人协同效应有效形成。在社会和学生之中,高校教师是渊博知识的代表,与此同时其发挥的榜样作用还有高尚品德,高校教师在借助课堂教学的情况下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影响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因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具有差异化特征,一些高校思政课程有边缘化趋势逐渐展现,课程孤岛现象逐渐形成,课程体系育人价值难以充分发挥。为确保上述问题有效改善和解决,就应立足于立德树人,对课程思政教育基本范式积极构建,确保高校各专业课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得以良好实现,促进整体课程育人综合效应有效形成[2]。

在课程思政基本范式研究开展时,为确保教育范式有效形成,因不同课程定位具有差异化特征,相应的也会发挥不同的育人功能,因此在建立课程思政基本范式的过程中,需要基于每一课程育人价值的充分体现,对思政理论课这一显性教育为核心、其他综合素养课以及专业课等隐性教育为辅的育人体系积极构建,同时还应该以不同类型课程为依据,对不同教学改革方式进行积极探索。首先要优化改进思政理论课自身教学情况,这一过程中需要对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严格坚持,将知识重难点充分突出,结合理论和实际情况、对行走的课堂等教学形式进行积极采用,确保趣味性以及更具可行性的教学得以良好实现,让学生产生对课程思政的喜爱和热情[3]。其次,改革综合素养课程教学,这个过程应本着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思想理论,在大学生良好素养方面加强培养力度,充分渗透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伟大中国梦复兴理念、并加强培养力度,对于高校来说,应以课程设置和教师选聘等为依据,对综合素养课程建设标准积极制定,确保其中的政治导向以及思想引领作用不断强化,促进综合素养课程具备的特殊价值和特殊使命充分凸显。

(二)团队协作引导、推动思政教师和專业教师结对互助

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基本范式的研究和形成,应在课程设计方面给予认真应对,并有序推进基本范式的有效形成。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将所有专业教师向思政教师方面转换并不是改革的目标所在,其目标是基于原有基础对专业教师的德育意识不断强化,因此在课程思政基本范式研究推具体推进时,可以从高校各院系专业教师向某一专业课自愿申报方面进行考虑,借此对共建课程积极改革,之后在特定范围内摸索试点并对经验进行积累,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进行拓展,最后向高校所有专业课程全面覆盖[4]。具体开展时,学校可以在一门专业课教师方面配备一名思政教师,从合作开展相应课程方面加强力度,通过两名教师对试点课程教学内容中思政资源挖掘以及运途径探索创新的深入研究,保障试点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在共同努力下得以科学合理的撰写,并由二人以互相配合的方式对课程思政具体实施进行积极组织。课程思政基本范式研究过程中,基于团队协作和结对互助方式对共建活动积极且深入开展,能够将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自身优势与特长充分发挥,保障在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学活动有机融合的情况下,促进专业课程育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课程思政基本范式的建立,在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相互配合和帮助背景下有序开展,能够保障课程和专业以及学校三方面试点经验得以初步形成,在高校对思想政治教师向课程教学教师融入给予帮助和扶持的情况下,能够确保学科育人示范课程体系得以有效建立,借此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典型示范积极推广,在此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方面加强力度,能够确保可转化以及可推广的课程育人基本范式有效形成[5]。

(三)建章立制强化、实现课程教学和思想教化常态共生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有效加强和三全育人有效实现的一大途径就是课程思政,随着课程思政的不断推广,一些高校都对相应的试点工作进行了积极开展,而高校之中一些教师也基于教学实践对深入的理论研究开始不断探索,使得高校从整体上的思政教育改革良好氛围得以逐渐形成,但为了确保课程思政理念能够深化到学生内心深处,保障持续推进思政教育改革,学校建章立制和长效机制的形成则尤为重要,基于此能够保障课程思政基本范式有效构建,为课程教学以及思政教化常态共生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高校课程思政基本范式具体推进时,具有较强导向作用的就是科学考核评价,因课程思政的改革往往会对多样化课程有所涉及,所以对教学评价在原则性和普遍性方面的重点强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于高校来说,为确保育人价值的全面实现,保障整体课程教育价值充分凸显,就应在思政课和非思政课教学方面共同树立起立人树德理念,在教学全过程充分渗透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成才观,如此才能保障课程思政趋于普遍性发展[6]。从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来说,其根本准则就在于教师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否对正确政治方向进行了严格坚持、是否对党的教育方针自觉且贯彻落实等方面,在课程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以考核评价标准为支撑的情况下,能够促使高校教师基于育人目标对专业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修订,同时也能保障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加强完善力度,促使其在课堂教学各环节充分融入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教育功能,如此才能将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教化的工作有效完成,确保具备创造性转化以及创新性发展的课程育人模式有效实现。

三、结束语

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和课程思政基本范式研究,是高校整体教师的職责,通过专业课、思政教育课以及其他综合课程的有机结合,加之高校整体课程体系中整体教育的积极参与和协同结对互助,必然能够逐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确保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基本范式有效形成,达到高校育人价值全面实现的目的,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红乾.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J].河南教育(高教),2019(12):73-76.

[2]沈振乾,徐国伟,王浩程,刘意.工科实践类课程思政之范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7):41-44.

[3]张孟镇,洪昀.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研究范式及其实践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34):222-224.

[4]赵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9(02):65-66.

[5]华正学.基于认知体验的高校思政课“行走课堂”教学范式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2):47-49.

[6]门元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基本范式研究——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探究》[J].教育评论,2018(06):167.

猜你喜欢
专业课课程思政高校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