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2020-12-23 09:42马辉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模式小学

马辉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在开发学生智力,提高音乐素养,陶冶情操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 音乐欣赏课 策略 模式

作为音乐教师,大家都知道,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在开发学生智力,提高音乐素养,陶冶情操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欣赏音乐作品、听得懂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通常情况下,欣赏课只是简单地讲一讲,听一听而已,不够重视,不够深入,也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这里不得不说,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等方面的限制,音乐欣赏课会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上起来,效果不好。那么,小学音乐欣赏课究竟应该怎样上呢?

一、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模式

1.初赏新作,感知整体

课堂开始,使用白板,播放原作品的音频或视频,从头到尾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老师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发挥想象:感受作品所表达的音乐形象。比如,可以让学生想象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画面?什么样的动作?什么样的波形?什么样的风景?什么样的颜色?等等。在初赏阶段,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想象出来的结果,这时,音乐老师要及时给以适度地肯定、恰当地表扬、合理地提示、科学地补充。

2.逐段欣赏,深入体验

具体操作方法:我们可以按照音乐作品的结构逐段欣赏,简单地说,“一听、二说、三唱、四演”的环节顺序进行体验音乐作品。

第一环节——听。老师要把要欣赏的作品根据时长进行段落分割,分成若干个段落。然后逐段播放,同时引导学生按照事先预设的问题进行边听边思考或者想象。

第二环节——说。在第一环节听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说出自己头脑中想象出来的内容,同桌、前后桌、小组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交流不同的看法。要允许不同的思考结果,不同的想象画面。

第三环节——唱。在第二个环节中,通过大家对作品的感性理解,归纳出音乐作品所表达出的音乐主题。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通过唱的方式进行理解音乐主题。其实,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绘画作品一样,都有其所要表达的主题。

通过哼唱的方式让学生记住音乐主题,学会在生活中识别音乐作品的能力。哼唱的方式可以是独唱、重唱、轮唱、合唱等,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等来体验作品。对于音程跨度大、不易于演唱的可以随钢琴进行演唱。

第四环节——演。这一环节,是对作品主题理解的升华,是对作品的更深层次的体验。我们让学生用肢体語言,舞蹈等创编出不同的动作,用多种演唱方式来表现作品的主题,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

逐段欣赏是小学音乐欣赏的核心,我们音乐老师一定要重点抓住三个关键点,首先是抓住作品的节奏,在逐段欣赏中掌握主题,再从主题音乐中找出典型的节奏,让我们的学生找出节奏,使他们在节奏中感到音乐之美,体会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形象;其次是抓住音乐作品的旋律,让学生在旋律哼唱中感受音乐作品的美;再次是抓住音乐作品的器乐,音乐作品的旋律主要是通过各种器乐按一定的节奏演奏出来的,不同的器乐音色所表现出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感情和音乐形象,旋律的起伏,都会让学生感到不一样的音乐之美。我们通过“听、说、唱、演”这四个环节,以“三个关键点”为切入点,这样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作品。

3.整体欣赏,全面体会

有了前面的初赏和逐段欣赏,学生对要欣赏的音乐作品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和印象。逐段欣赏可能对整个音乐作品的理解不够完整,所以,我们在第三步中,有必要进行再次完整地进行全曲欣赏,从而加深同学们对整个音乐作品的完整感受与体会,从音乐作品的整体形象、整体意境,整体感情上进行全方位立体地进行体验。

二、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策略

1.巧设问题策略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小,知识面窄,给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带来了很多困难。为了更好地欣赏作品,往往音乐老师会给学生介绍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如乐曲作者以及乐曲在是什么背景下创作的,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知识。但是,这些背景知识很枯燥,如果都由老师来介绍,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我们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比如,我们在欣赏器乐合奏《瑶族舞曲》时,事先设置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课前通过查找资料来解决,然后在课前进行汇报交流,可以设置这样的小问题:你知道多少关于瑶族的知识?瑶族有哪些风土人情?学生的资料可以文字的,也可以是图片的,也可以媒体形式的。在交流中,教师要适当地给以补充。当我们欣赏作品的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规定的字数写出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作品展现给我们什么样的情景?再稍稍提高一下问题的难度,比如,让学生给作品按照一定的依据划分乐段,每个乐段乐曲的旋律和节奏都有哪些特点?这样,通过一个个小问题,学习了知识,熟悉了作品,感知了乐曲。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欣赏课教学任务。

2.视、听、说结合策略

学生在欣赏歌曲的时候,因为有歌词,所以理解起来会很容易一些,但是,光有乐曲,没有歌词的情况下,理解起来就会很困难,音乐比较抽象,和美术作品不同,美术作品比较直观。为了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音乐作品,我们可以通过大屏幕或者投影仪展示与音乐作品内容相符合的画面或者视频,来帮助学生感知音乐作品。

比如,我和学生一起欣赏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时,我找到了过去农民在丰收之后,积极向国家交售公粮的视频场景播放给学生看:农民伯伯赶着马车,穿着大棉袄,挥舞着鞭子,开心地吆喝着,一辆辆马车行进在路上的繁忙场面。这样的视频看完后,再欣赏作品,让学生闭上双眼,边听边联想送粮时的场景,很快就能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了主题和情绪。欣赏作品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以及对作品的评价,老师要适时地给以恰当地补充与肯定。

3.对比欣赏策略

音乐作品,在节奏、旋律、音色、力度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有时我们如果通过两个不同风格的作品对比着进行欣赏,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这两首歌,一个是《小白菜》,描写了生长在旧社会,穷人日子非常贫困艰难,表达了悲伤的情绪;另一个是《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描绘的是新社会儿童生活在幸福的国度里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达的是亲切、优美的情绪。两首歌曲对比着听,然后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感受,这样,学生欣赏起来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接受。对比式的欣赏策略,不但能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还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

4.语言解读策略

音乐作品是借助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属于听觉艺术。我们在观看《动物世界》时,赵忠祥老师那生动的讲解,吸引了很多观众收看,让我们在轻松愉悦中走近动物的家园世界。那么,欣赏音乐作品也是一样,在各种音乐作品的讲解中,音乐的情绪风格和朗读的风格是相对应的。如欢快的乐曲或歌曲对就可以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导入;忧伤一点的作品,可以用凝重语气来导入;我们音乐教师在对作品进行导入的时候,如果在语言表达上,用抑、扬、顿、挫语气,声情并茂地表达出喜、怒、哀、乐的表情,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会被调动起来。比如,我们在欣赏著名的作品《黄河大合唱》时,用高昂、饱满的情绪,深沉、有力的语气,把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创作过程、音乐风格生动地讲解给学生:随着铿锵有力的解说,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情境。在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会更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课模式小学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论音乐欣赏课提升学生聆听质量的策略选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