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2020-12-23 04:24董瑞峰
求知导刊 2020年46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阳光体育体育锻炼

摘 要: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及学生的重视,本文对体育锻炼对小学生幸福感的提升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在阳光体育的背景下,通过体育锻炼实现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全面提升。但是,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养成不能仅依靠学校教育,阳光教育的推行旨在实现体育锻炼的全面落实。希望通过体育锻炼的落实,实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其幸福感。

关键词:体育锻炼;主观幸福感;小学教育;阳光体育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6-0085-02

引 言

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主观幸福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主观幸福感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还可以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1]。主观幸福感能使学生形成日常运动能力和素质,了解必要的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的习惯,并努力提高良好的个人品德,其主要从精神、实践和健康三个维度促进学生的体育发展。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学术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学者对体育的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从问题开始,我们提出了关于实现主观幸福感的“问题解决方案”,并从各角度分析了实现主观幸福感面临的问题。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体育锻炼来提升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方法。

一、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逐渐提升,社会逐渐重视学生群体的幸福感。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得更为重要[2]。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已不再局限于学习文化课程,学校也开始重视在艺术项目和体育项目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是各学校进行高质量训练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为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打下基础,并通过运动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幸福感。体育是基础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体育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体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良方[3]。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任务较重,面临着一定的学习压力,而体育可以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小学生必须适应高水平的社会生活,并增强和锻炼坚强的意志力、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以促进主观幸福感的提升[4]。其次,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绝佳机会,健康意识是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关键。健康意识是思想体育文化,是体育技能的载体,必须通过教学不断培养。体育意识和体育道德的基础是主观幸福感的升华。体育意识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因素,它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锻炼身体,形成体育道德。同时,体育道德可以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和健康的体育活动。主观幸福感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

二、体育锻炼下的主观幸福感培养

主观幸福感需要阳光体育理念的推动,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学校与家庭是学生发展的“基石”,缺少任何一方的参与,都将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5]。学生需在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陪伴中成长,学校与家庭也应密切配合,共同为小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家长和学习应通过配合,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因此多维协同教育原则尤其重要。在学校,学生如果缺乏与同学的交流、教师的关怀,将会产生厌学情绪;在家里若缺少父母的关爱,心理和生理都会受到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主观幸福感提升视野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和锻炼,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体育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6]。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只是机械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没有进行主动思考。这会导致学生盲目地听从教师的安排,不会自主进行思考和规划,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提高,从而阻碍了他们的整体发展。教师应积极解决这一问题,如在学生学习遇到问题时,不要立刻指明,而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改正。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解决一些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经过自由讨论来理解体育知识。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愉悦身心,还可以更好地塑造形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新陈代谢减缓、肌肉松弛、体内脂肪囤积,会导致身材变形,严重者还有害身体健康[7]。而体育锻炼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来抒发自己的内在情感,向他人展现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并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自我欣赏、精神振奋的愉悦感,还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拥有健康的身体。

三、主觀幸福感培养的具体方式

1.促进学生体质发展

体育锻炼应将活动和健身、体育和健康、休闲和锻炼相结合,并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元素[8]。小学生“走、跑、跳、钻”的基础运动动作能够为后续的身体机能的系统发展做好准备。因此,体育锻炼下的主观幸福感培养应将趣味性、灵活性、有效性和简单性相结合。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体育锻炼课堂进行细心设计。以游戏化的教学为例,教师应注重把握小学生的童趣、野趣、志趣等,激发其体育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提升其探究、合作、思维等各方面素养。

2.学校应推广体育锻炼

学校必须明确开设体育课程对学生的意义。一些学校认为体育课堂的开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自身体质;也有一些学校接受了新型的教育理念,认为体育课堂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在快乐的体育活动中保持健康的身体。很多学校虽然明白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没有制定具体的目标,导致在实施时迷失了方向。在体育学科中,身体活动和体育教学密不可分。近年来,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这要求学校必须对体育课程形成清晰的认知,深入挖掘体育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内在联系。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体能、提升学生身体素养,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生命自保能力。在生命教育角度下开展体育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一步唤起学生的生命活力。学校要向学生教授和传递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理念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断提高自我。

3.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形成教育合力

现代化的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也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在体育锻炼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能力,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落实。而家长在体育锻炼方面也要更多地扮演榜样的角色。家长虽不能在学校陪伴孩子,但可以通过上传小视频或分享体育运动纪录的形式,让孩子知道家长在和自己一起努力。这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育锻炼的内涵不仅包括形式的丰富性、内容的趣味性,还能够体现出学校和家庭共同给予学生的温暖。

体育精神集中体现了体育教学包含的情感类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价值观和情感观,教师应充分汲取体育运动的精神内涵,并面向学生推广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学校应加大对学生进行关于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从思想上认同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培养拼搏进取和团结合作的体育精神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关注程度越高,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越能发挥作用。学校和社区应进行合作,开展各类联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比赛,并在比赛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通过比赛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这样,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结 语

当前教育中,主观幸福感已经逐渐成为小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它关系着小学生未来的发展。体育项目可以通过身体的运动提升学生的精神气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让学生保持身心愉悦,从而使其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最终成为当前社会所需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雷鸣.体育锻炼如何提升幸福感:论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04):23-30.

张成龙,徐好娜,刘雷.体育锻炼在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幸福感中发挥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9):64-65.

黄竞.浅析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幸福感的相关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2):120-121.

凌宏明.农村初中小学生假日体育活动实践探析[J].运动,2015(12):113+10.

陆静.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发展体能的策略研究[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380-383.

张勇明,左晨.提高小学生体育素养的策略探寻[J].科技资讯,2020,18(15):248+250.

周颖.体育锻炼对减轻小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3):214+216.

颜佳俊,李端.基于家庭、社会和学校层面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49-253.

作者简介:董瑞峰(1979.11—),男,山东莒县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阳光体育体育锻炼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闲暇体育促进校园阳光体育发展的有效策略研究
边远山区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