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

2020-12-23 04:34魏玥玥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1期
关键词:艺术审美

魏玥玥

摘 要:傅山的“四宁四毋”论被现代书法中的“丑书”拿来使用,成为一些人书写创作的重要理论支撑。文章对该理论进行解读,还原傅山书论的真实所指,理解“丑书”的艺术审美价值,并借以窥探现代书法中的丑书现象。

关键词:丑书;“四宁四毋”论;艺术审美

1 傅山的“四宁四毋”论

“丑书”的理论支撑,一是傅山的“四宁四毋”论,即“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二是清代刘熙载的“以丑为美”“丑到极处就是美到极处”理论。“丑书”的提倡与传统的“中和为美”的书学思想存在巨大反差,其关注点更聚集于古代的“丑拙”一类书迹。

“四宁四毋”论的源头可追溯至2000年前老子提出的“大巧若拙,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此可谓丑学的哲学源头。此后,宋代欧阳修提出了书法“不计工拙”的理论,称“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计其工拙”。北宋陈师道在其诗论《后山诗话》中提出:“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丑毋弱,宁僻不俗。”其后,黄庭坚把“拙”这一思想引入论书中来,提出:“凡书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娘子妆梳,百般点缀,终无烈妇态也。笔墨各系其人工拙,要须其韵胜耳。病在此处,笔墨虽工,终不近也。”南宋姜白石在《续书谱》中指出:“与其工也,宁拙;与其弱也,宁劲;与其钝也,宁速。然极须淘洗俗姿,则妙处自见矣。”这些均是傅山“四宁四毋”论的先导。

聚焦傅山提出的“四宁四勿”论,其中“宁丑毋媚”是不能离开语境而单讲一个“丑”字的。“丑”对“媚”,傅山提倡的“丑”是针对媚俗、妖艳姿态,而不是对美之所指。进而在书法用笔、结体与章法上应体现为沉着有力、错落有致、纵横穿插,而不是媚俗油滑、妖艳姿媚。是谓物极而反,美极而丑。同样,“拙”对“巧”、“支离”对“轻滑”、“直率”对“安排”亦是如此。“宁拙毋巧”,并非不巧,而是追求藏巧于拙、大巧若拙的境界。“宁支离毋轻滑”,应在运笔章法上穿插错落,体现动势之美,而不能轻薄油滑。“宁直率毋安排”,直率者,直抒胸臆,自然天成;安排者,则近乎工匠造作,痕迹太重,流于庸俗。

拙和丑最为值得推崇之处是为接近艺术最高境界—自然天成,是技法近乎自然状态的相互统一,绝非故作姿态、矫揉造作。故而在傅山看来,“四毋”是不值得提倡的,但“四宁”也并非书家所追求的艺术理想境界,只是相较而言,后者略胜一筹,这一点极为重要。“四宁四毋”论的提出主要是批判书法创作中出现的“巧”“媚”“轻滑”“安排”的现象,告诉我们审美底线在哪里,实不应错误理解“宁”字的含义,误把“拙”“丑”“支离”“直率”当作书法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

2 “丑书”的艺术审美价值

“丑书”作为历史的产物,就其所具形式而言是有悖于正统书法传承的,其审美价值也与主流审美相悖。为丑而丑的一类“丑书”也混杂其中,这是当代书法发展中不可忽略的一类问题。因此,纵观书法发展史,应将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丑书”放在主导地位。这类“丑书”与传统的书法形态互为映衬,用笔不拘一格,结体倚侧丰富,章法纵横捭阖。从书法创新角度来看,这也是“丑书”在当代书坛获得如此青睐的重要原因。当下书家对于“丑书”的认识褒贬不一,莫衷一是。如此近况,更需要对“丑书”有清醒的、辩证的认识,才有利于从中汲取营养,达到更高书学境界。

更进一步剖析“丑书”的内在审美,应当理解“丑书”的概念具有时间性和相对性。不同时期的主流审美风尚不同,魏晋时期以“二王”为代表追求妍美秀丽,李唐后格局开阔、法度严谨,北宋复师古法,元明更重作品形态,因此前朝判定為“丑书”的可能成为后代的学书风尚,竞相推崇,抑或在当时不为大众欣赏、饱受争议的书家其作品却深得后人青睐,如徐渭、王铎等书法大家。此外,还有一类出自民间的书法作品,多以实用为目的,但其艺术成就却不容小觑。例如,众多出自民间的造像、碑刻等与传统帖学所追求的精致秀妍相悖,一直不被主流审美接受,多数人将其认定为“丑书”。但随着清代碑学的兴起,这些珍贵的民间书法遗迹再次回归大众视野,成为宝贵的书学资源。因此,从审美意义上来说,“丑书”具有相对性和变动性,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并非绝对的、不可变通的。

再从美学原理来讲,在众多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中,美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丑也是其中的一种,且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千百年来,中国书法的主流审美形态一直是以中和为准,不急不躁,不论是运笔、结字还是章法都各有章程,这与儒家中庸的传统思想有不可割裂的关系。此外,书法的实用功能也对恣意创造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书法的基本结体形态及书写特点在汉末成型后就一直未发生质的变化。主流审美一直将中和为美奉为圭臬,相当一部分其他形态的书法作品则一直扮演着“丑书”的角色,如魏晋时期的摩崖墓志、碑刻造像等,其质朴、灵动的书写形态,自然洒脱、不拘旧式的运笔方法,鲜活有趣、穿插错落的结构布局,同严谨、呆板的楷书形成鲜明对比,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书家的审美视野,更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态。

对于“丑书”,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它,审慎地甄别它,汲取其自然生动的成分,合理再现,实现丑向美的转化,为书法艺术的发展补充新鲜养分、提供新的动力。

3 当代“丑书”的问题及出路

“丑书”的广泛流行所造成的诸多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最值得重视的是度的把握,即从中汲取多少成分为宜。适当取法,可带来意外之美;若过分求变、为丑而丑,则是过犹不及,全无美感。这主要是源于书法创作者对于书法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知半解、不知适度取法,另外也与其书法技艺水平直接相关,没有深厚的书写功底作为支撑而直接以丑为师,只会适得其反、粗鄙浅薄。再者,书“丑”者之间取法相近,又互为影响,甚至出现了近乎雷同的“丑”,以为强调个性反倒失了个性。这样为丑而丑的现象实为舍本逐末,毫无益处。

4 结语

“丑书”是书法艺术多元发展的重要构成,其多样的书法风格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当今“丑书”的出路在于如何实现变丑为美,以丰富多元的视角来促进审美的发展。当代的“丑书”提倡者应当重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志造像、摩崖碑刻、砖文拓片、写经残纸以及从各朝优秀的民间书法中汲取营养,力求突破传统帖学体系的束缚。书家个人也需要具备深厚的书法基本功,并深入学习书学文化内涵,提高审鉴能力与技法储备,只有在保持敏锐艺术感悟能力的同时辩证地取舍“丑”的元素,才能真正地实现化丑为美,推动书法艺术走向更为多元、繁荣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传维.“民间书法”概念认识的变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2]王彦梅.就傅山的“四宁四毋”丑书论书法审美标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7):82-83.

[3]李海亭,耿依娜.书法“丑书”的审美反思[J].书法赏评,2007(5):37-39.

[4]陈群.谈当今书坛丑书现象—从傅山的“四宁四勿”论说起[J].名作欣赏,2014(2):167-168.

猜你喜欢
艺术审美
基于能力培养的美术色彩教学研究
论钢琴教育中的艺术审美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艺术审美风格探微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浅析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艺术审美特征
论心理素质在扬琴演奏中的培养
探究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
重视艺术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