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及提升的体系建构

2020-12-23 05:45甘璐
新一代 2020年14期
关键词:质量监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

甘璐

摘 要: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促进高校提升办学质量,优化专业结构,完善教育教学计划,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举措。高校应全面推进质量文化建设,以学生发展为导向,构建以培养目标评价、管理制度评价、课程评价、教学质量评价、培养结果评价为核心的立体、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

关键词: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

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测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目标监测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过程的航向标,是高等院校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监测的基础条件。培养目标的确立,对厘清专业核心课程定位、实施与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学生明确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高校应联合行业专家、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对毕业5年左右师范生的职业发展进行监测,对毕业生的专业人才定位、专业领域发展、职业特征、专业素养与毕业生发展预期目标等进行监测与比较,并依据评价结果反馈修订人才培养目标。

(二)管理制度的监测

为保障教学质量体系有序运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应注重顶层设计,从管理制度着手,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规划、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师资队伍建设与团队管理办法、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师任职资格审查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等方面进行监测。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监测质量提升的体系建构

(一)建立多维度、立体化人才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应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对象,联合人才培养各利益主体,从单纯的关注人才培养结果到关注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培养目标到毕业要求,从课程教学到教育实习实践,从师资配备到质量保障,监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至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监测。全面监控教学质量各环节,及时发现并反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等各方面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从而有效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实现内涵式发展。

(二)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常态化监测

学院教指委与督导委员会,针对本专业质量监测过程中形式化和内驱力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把提升教学质量和毕业要求达成作为专业成长的立身之本。并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与毕业论文等重点环节进行督察、评估和指导,通过联席会议、理论研讨、专家会诊等方式加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常态化监控,全程督导和跟踪监控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此外,依托学前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进行学校自评,认证院系根据学校操作指南,联系学院实际撰写自评报告,对本专业发展概况进行初步评价,通过学校举证与专家查证对其实行周期性认证;同时,依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平台和大数据,多维度、多视角对人才培养质量与教育教学质量状况进行在线监测,便于掌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现状,及时做出调整与完善。

(三)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测的外部评价体系

高校应加强与各利益相关方的联结,完善多主体社会评价机制与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全方位、全过程监控与评价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用人单位、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评价主体共同参与,完善毕业生长效跟踪反馈机制与信息化服务平台,追踪与评估本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核心素养、团队合作、工作态度等。同时,依据学生发展现状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教学计划、改进教学管理。此外,采用“教、研、学、用”一体化实践应用型考核与操作性评价方式,构建目标明确、内容清晰、机构多元、责任到位、能有效支持毕业要求达成的人才培养质量外部评价体系,致力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四)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测的内部保障机制

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加大对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投入力度。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时,应以当前社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以学校宏观管理、学院负责、专业为落实主体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课程成绩、专业技能、专业实习、综合素养、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全程性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监控与评价。学前教育专业依托学校管理体系,形成由“制度保障、专家督导、质量评价、能力提升”四大板块和“确定目标、建立标准、实施保障、信息反馈、信息處理、整改完善”六个环节,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内部保障机制,保障监测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健全人才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

利用大数据背景建设质量监测与评价的信息化系统,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中所有数据均上传至质量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大数据分析,并借助数据报表与图表,呈现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时状态,为学校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定期对校内外评价进行分析,为教师教学自我诊改提供分析数据,加强可持续改进的力度,深化和内化质量文化建设。其次,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的反馈要遵循及时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与规范性原则。高校应建立规范的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制度,进一步拓宽反馈的渠道,秉持实事求是、真实有效原则,面向公众、面向高校、面向各行各业定期公布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测的年度报告,公开透明,既可保障各利益相关主体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知情权,又可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念,为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科学化、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胡弼成.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J].教育研究,2006(11).

[2]王晓棠.质量监测背景下早期儿童评价的国际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6.

[3]钟君.现实视角下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5(4).

[4]林健.国家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及其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4(6).

猜你喜欢
质量监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
管办评分离背景下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的建构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全过程”控制的策略选择
“学习支持服务”第三方质量监测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潜江市果蔬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趋势分析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