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半日制托班托育服务现状研究

2020-12-23 04:38陈凤刘馨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托班托育家园

陈凤 刘馨

【摘要】本研究以北京市两所幼儿园半日制托班为例,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及文本分析法对半日制托班托育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半日制托班托育服务的有益经验包括注重生活活动与教育活动的融合,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创设较为合理,教学活动动静交替、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班级管理较为规范、重视家园合作,教师选聘重视师德、教师培训管理较规范、教师考核与评价体系合理等;半日制托班托育服务的不足包括教师对幼儿教养认识不足,环境创设不够低龄化,教学活动不够适宜,教师对家园合作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不足等。研究者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2~3岁幼儿;半日制托班;托育服务现状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20)7/8-0009-07

近年来,脑科学以及相关追踪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对于幼儿自身、幼儿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价值(赵寄石,1998)。重视幼儿的早期经验,将教育延伸至0~3岁婴幼儿阶段,已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共同关注的主题,也是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趋势。〔1〕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社会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机构的需求越来越大,已有的托育机构还不能满足现实的托育需求。〔2〕婴幼儿入托难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面临的重要民生问题。开展托班相关研究对于发展托育服务、缓解社会入托难题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国内已有研究的关注点主要聚焦在3~6岁幼儿阶段,关于0~3岁婴幼儿整体教育现状、教育效果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缺乏。〔3〕基于此,本研究拟调查幼儿园半日制托班托育服务的现状,以期为幼儿园半日制托班托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A、B两所公办幼儿园中设置的6个半日制托班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幼儿园均是北京市的一级一类园。半日制托班包括上午半日托班和下午半日托班,上下午半日活动安排基本一致。上午半日托班是指幼儿在早餐时间之后入园,午餐结束之后离园,在园时间大概为8:30~11:30;下午半日托班是指幼兒在午睡时间之后入园,晚餐结束之后离园,在园时间大概为14:00~17:00。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参见下表。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本研究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在A、B园分别进行两个月的观察与资料收集。观察工具为自编的《幼儿园半日制托班托育服务现状观察记录表》,旨在收集半日制托班半日活动流程、环境创设、教养理念、师资管理以及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2.访谈法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选取A、B两园半日制托班的主班和配班教师6名,幼儿家长10名以及负责保教事务的园长或主任2名进行访谈。访谈教师时采用改编的《幼儿园半日制托班托育服务现状教师访谈提纲》(教师版),访谈托班管理者时采用改编的《幼儿园半日制托班托育服务现状教师访谈提纲》(管理者版),访谈幼儿家长时采用自编的《幼儿园半日制托班托育服务家长需求访谈提纲》。

3.文本分析法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A、B两园半日制托班学期计划和反思、教师学期课程计划、课程参考书目、周计划、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和反思、教师观察记录表等文字性资料,目的在于了解半日制托班托育服务中半日活动安排、教学活动设置以及教师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半日制托班托育服务的有益经验

1.教养理念与实践

教养理念是指教师在对婴幼儿实行保育和教育的过程中,对婴幼儿发展与学习的理解以及在保教目标的定位、保教活动的实施等方面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教养理念是托育机构开展保育与教育工作的方向引导,通常以机构的办园理念展现出来,并渗透在教师的保教实践过程中。科学、适宜的教养理念是保证托育机构质量的基础,对婴幼儿在机构中的生活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中的A、B两园均开办了半日制托班,A园幼儿入托时间为一年,B园幼儿入托时间为半年。调查结果表明,两园半日制托班中的幼儿均能较顺利地度过分离焦虑期,能较快地适应半日集体生活,且幼儿进入小班时的入园适应也相较于没有托班经验的幼儿更快。

A、B两园托班的半日活动安排都包含了生活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等,注重生活活动与教育活动的融合。在托班半日活动的安排中,两园都是以幼儿的生活照护与生活教育为主,如厕、盥洗、饮水、进餐等生活活动占用了较多时间和环节。这符合2~3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与发展需要。一方面,幼儿的生活需要依赖成人的照护,同时幼儿也需要学习怎样生活;另一方面,幼儿通过生活活动,可以促进身体与动作、认知、语言等的发展,也可以在与保教人员及同伴的互动过程中,促进个性、情绪情感与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同时,托班在半日活动中还穿插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自由游戏等。这既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充分满足幼儿自由选择与游戏、自主感知与探索的需要,也能为幼儿提供一定的参与集体游戏与活动的机会。

2.环境创设

环境创设是指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合于生活、活动与发展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既包括环境的安全与卫生,也包括环境的布置与活动材料的投放。安全、卫生的环境是幼儿生活与活动的基本保障,而适宜的环境布置与丰富有趣的材料投放可以激发幼儿对环境的探索兴趣,支持和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精神环境包括班级的整体氛围以及保教人员对幼儿的态度。 尊重与接纳、关爱与支持、积极回应的师幼关系以及温馨愉悦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幼儿获得安全感,并促进幼儿与环境的积极互动。

本研究中A、B两园托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创设均较为合理。两园托班的场地与设施基本能满足《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中有关安全、卫生以及场地、设施等的相关要求,能够为入托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两园托班的环境主要由活动室、盥洗室、走廊、户外活动区四个区域组成。活动室内设有自由活动区角和集体活动区域,能够确保保教人员照看到所有的幼儿。此外,托班参照了幼儿园的整体规划进行环境创设,体现出活动空间的有序性、整体性,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适宜性。

在室内区域设置和材料投放方面,A园托班室内设有娃娃家、美工区、积木区、生活区、益智区、音乐区、阅读区以及植物角8个区角,区角设置丰富多样,能够满足托班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活动的需要。B园托班室内区角设置相对较少,设有娃娃家、阅读区、益智区、美工区等区角,基本能满足托班幼儿的活动需要。两园托班室内各区域的材料配备较齐全,教师会结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不定期地投放新的材料,以满足幼儿多领域活动与发展的需要。此外,在区角规划上,教师也会根据低龄幼儿的活动需要有所侧重。例如,娃娃家、美工区占地面积更大,更能满足托班幼儿爱模仿、喜欢角色扮演以及涂涂画画、动手操作的需要。在户外活动区域设置和材料投放方面,两园的托班均为幼儿提供了与其班额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主要有球类区、车类区、钻爬区、平衡区、沙水区、大型器械区和自由活动区等。各区域也配备了较为丰富的游戏材料。例如,大型器械区配备了攀爬架、滑梯等,车类区配备了各式小车等,自由活动区配备了沙包、飞盘等。适宜的户外活动区域和丰富的运动材料为促进幼儿身体机能与动作发展、增进同伴交往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精神环境创设方面,两园托班的保教人员均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关爱、温暖、轻松和愉悦。托班保教人员每天迎接幼儿入园时,通常都会通过热情的接待、亲切的问候、平等的交流等方式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温暖的氛围,以减轻幼儿入园后的陌生感和心理压力。在开展游戏和教学活动时,保教人员会通过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吸引幼儿参与,尊重幼儿的选择,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引导幼儿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逐渐减轻托班幼儿心理上的无能感。教师还会通过生活中一些小的细节和契机,引导幼儿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技巧,如想要和别人一起玩时要先询问对方,不小心做错事时要说对不起等。

3.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指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4〕托班教学活动是指托班保教人员在依据托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学习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集体活动。托班教师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在较短时间内体验和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技能,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发现,两园托班保教人员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会考虑到托班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爱玩爱动的特点,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穿插一些韵律活动、游戏活动或操作体验活动,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韵律活动既可以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以及音乐感知能力;游戏活动趣味性高,可以更好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操作体验活动有助于幼儿的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可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这样的活动设计既符合2~3岁幼儿的特点,也体现了《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中提出的“动静交替,合理搭配多种游戏类型”的原则。〔5〕

两园托班的教学活动内容丰富,主要是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为基础的。健康领域涉及到怎样穿脱衣服、怎样洗手等基本生活技能,也涉及到講卫生、不挑食等生活习惯的培养,还涉及到大肌肉运动等内容;语言领域主要以绘本阅读和话题讨论的形式展开,以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领域主要是引导幼儿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学会与其他幼儿和成人交往,如洗手时需要排队、要使用礼貌用语等;科学领域主要是引导幼儿亲近自然,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如带领幼儿去种植园认识各种瓜果蔬菜等;艺术领域主要是引导幼儿感知与体验涂涂画画、动手操作以及哼哼唱唱、蹦蹦跳跳的乐趣,并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我。同时,教师也会根据节气和节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秋天系列活动、新年系列活动。此外,教师还会根据幼儿的兴趣以及学习与发展需要,开展一些生成课程,如与幼儿一起种大蒜等。

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上,两园托班的教学活动多以集体形式进行,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也会根据具体活动内容灵活调整活动形式。教师通常会以集体讲授的方式进行导入,然后分小组让幼儿操作和体验。在幼儿进行分散式操作和体验的过程中,教师也会对个别幼儿进行针对性指导。这种“集体+小组+个别”的活动组织方式,既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高效有序,也能满足幼儿自我发展的需要,较适合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4.班级管理

幼儿园班级管理是指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对幼儿实施保育与教育。〔6〕参照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涵,托班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常规管理以及家园合作等。虽然托班幼儿年龄较小、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但为了保证保教工作的顺利进行,也需要使班级管理规范有序,并在此过程中,逐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园内资源和家长资源,发挥管理合力。

本研究发现,A、B两园托班班级管理较为规范。两园的托班教师通常会在每学期开学前以园所工作计划、托班年级工作计划为参考,制订本班的学期工作计划,在学期末也会对照学期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学期进行总结和反思。同时,两园的托班也都制订了系统、具体的半日生活常规,有利于班级管理的规范化和常态化。 此外,两园的托班也统一践行幼儿园安全与卫生保健制度、保教与教研制度等,并针对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与发展目标、保教工作的特点等进行灵活调整和细化,使得托班的班级管理更具有针对性。

在家园合作上,两园托班均重视家园合作,家园合作的形式都较为丰富。 A园家园合作的形式主要有入园离园接待、微信沟通、家长约谈、家园通APP、家园信息栏、家长会、嘉宾有约(新年活动或有较大型的节日会邀请家长进班与幼儿一起活动)等。B园家园合作的形式主要有入园前三天陪读、每月半日开放、节日共庆活动、家长课堂、集体出游、微信沟通和教育资源分享等。托班教师在面谈、家长会、信息栏等传统家园合作方式的基础上,依托于信息技术实现了和家长的网上交流和沟通,信息网络在家园合作中的作用愈加凸显出来。 此外,托班还会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家长讲座、组织家园共同参与活动等,以增加家园合作的实践内涵。

5.师资管理

幼儿园师资管理是指幼儿园将教师作为主要的管理对象,在遵循科学教育政策与幼儿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有效的管理方式与手段,充分调动幼儿园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幼儿园教师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的一种职能活动。〔7〕托班师资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聘任管理、教师培训管理和教师考核与评价管理等。

在教师的聘任管理上,两园在招聘幼儿园教师时,不仅有学历要求、专业要求、资格要求,更是明确提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要求,重视师德。例如,A园要求教师身心健康、诚实正直、责任心强、肯奉献、有爱心,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此外,两园在挑选托班教师时,还特别强调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亲和力。总体而言,两园托班教师的选聘均符合《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中提出的“托育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幼儿,身心健康”等要求。〔8〕

在教师培训管理上,两园托班教师在入职前和入职后都会接受幼儿园安排的系统培训和考核,职后培训的途径主要包括讲座培训、教研活动、教学观摩和外出参观学习等。两园的教师培训管理均较规范,会要求教师在培训期间和培训后进行个人培训总结和制订改进计划,以督促教师真正在培训中有所思考、有所收获,将培训所学用到实践中去。

在教师考核与评价管理上,两园的教师考核与评价体系合理。一方面,两园教师的评价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教师、家长、管理者共同作为评价主体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两园对教师考核和评价的内容较为全面,首先是师德考核、安全工作考核、教师出勤考核等工作规范考核,其次是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考核,最后是班级管理以及教学工作考核。每项考核均有评分标准和赋分表。

(二)幼儿园半日制托班托育服务存在的不足

1.教养理念与实践

本研究发现,A、B两园中部分托班保教人员缺乏对托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特点与发展需要的深入认识。例如,部分幼儿园管理者和托班教师认为半日制托班仅仅是小班的下延和简化。这导致教师在保教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错误做法。 一种是教师较少开展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也缺乏对幼儿相应的指导;另一种是将小班教学活动用于托班,较少根据托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活动。

2.环境创设

在环境创设上,两园托班的环境布置主要参考的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区域布局上与幼儿园的小、中、大班基本相似,低龄化不够。托班幼儿年龄较小,他们需要适合探索、运动的空间与设施设备,还需要更加生活化、家庭化的环境。因此,托班教师在环境创设上还需要更多地考虑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此外,托班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容易发生危险,在环境布置上应当更加注意安全性。

两园托班区角中材料的利用率还有待提高。观察发现,幼儿对积木区、阅读区、植物角的材料利用率普遍偏低。此外,区角材料的更换周期较长,材料的流动性偏低,环境与材料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有效发挥。

3.教學活动

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时,两园的托班教师较少组织幼儿开展具有一定目标性的体育活动,更多是让幼儿自由活动。虽然自由活动有利于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活动,但往往会出现幼儿坐在器械上发呆或一直重复玩同一种器械的情况,幼儿的户外运动时间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此外,在已开展的活动中,需要注意有些动作是否适合托班幼儿,应当避免运动难度过大、强度过高。

本研究发现,A、B两园的部分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小班化倾向,不够适宜。一是教学目标的小班化,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往往会直接套用针对小班幼儿的教学目标,较少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制订。二是教学内容的小班化,部分教学内容对托班幼儿来说难度过大,不够贴近托班幼儿的生活实际。三是教学领域缺乏针对性,教师在选择活动领域时只关注到幼儿的兴趣和活动开展的便捷性,对幼儿动作的发展、感知觉的体验等没有较多关注。

4.班级管理

本研究发现,虽然A、B两园都比较重视家园合作,但教师对家园合作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家园合作中,家长只是配合教师的教育行为,较少对托班组织的活动提出建议。教师对幼儿家长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指导较少,在幼儿保育与教育问题上同家长的交流和探讨也明显不足。此外,较多家长比较关心幼儿的生活问题,而对于幼儿的习惯培养和能力发展的关注度不够。因此,家园合作还是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家园合作的内涵有待深入。

5.师资管理

本研究发现,两园托班教师对2~3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不够深入,对幼儿学习与发展需要与目标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到位,观察、分析和指导幼儿行为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教师培训管理上,虽然两园的托班教师有机会参与一些专业培训和学习,但是针对2~3岁幼儿年龄特点与教育指导的相关培训和教研活动还很欠缺,针对性不足。在教师考核与评价管理上,对教师保教能力、游戏活动指导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较少。托班幼儿是以生活活动和自由游戏为主的,考核中应当更多关注托班教师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此外,两园教师考核和评价的结果主要是作为评级评优的依据和绩效奖金的参考,考评结果在评优和绩效后就失去了价值。教师很少会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思和制订改进计划。考核和评价的结果没有真正发挥促进幼儿发展、提升教师能力和改进教学的目的。

三、建议

(一)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办半日制托班

为缓解入托难的问题,各地应当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办全日制或半日制托班。幼儿园开办托班有其天然优势,如环境、课程、师资、管理等。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3岁以下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9〕中也提到,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办托班,招收2~3岁的幼儿。半日制托班相对全日制托班而言,可以节约办学资源,增加入托率,不失为缓解入托难的一个好选择。

(二)创设有利于托班幼儿成长的环境

幼儿需要充满趣味性的环境,需要有丰富、适宜、可供选择的材料,还需要更多的自由游戏、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托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应当重视幼儿的参与性、环境与幼儿的互动性,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玩具与材料的投放应当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兴趣和发展需要,且要保证材料的丰富多样和及时更新。此外,精神环境对于托班幼儿的健康与发展也很重要,要致力于为幼儿营造充满关爱、温暖、尊重的班级氛围。

(三)开展符合托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的教养活动

教养活动是托班托育服务的具体体现,教养活动应当以生活照护与指导为基本内容,以自主游戏为主要形式,促进幼儿在身体发育、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10〕半日制托班的幼儿在园时间较短,教师应当协调好各个教养活动之间的关系,既有规划性,又可以灵活调整。在幼儿生活照护和指导方面,托班教师应当坚持保育为主、教养融合的原则,在保育过程中要蕴含教育价值,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渗透保育内容。教学活动的主题应当尽量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以促进幼儿已有经验的迁移和提升。活动目标应当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且具体、可操作。活动形式应当动静结合,尽量以分散活动为主,支持幼儿的感知与探索、模仿与交流,并積极给予幼儿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

(四)加强托育机构教师的培养

职业技术院校与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应当发挥人才培养的职能。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和高校可在早期教育或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上,拓展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保育与教育的课程内容,为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输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同时,教育与卫生保健管理部门应当和幼儿园联合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师职后培养体系,通过定期培训、托育观摩、集体教研、交流学习、以评促改等方式,加强托班教师职后培养的针对性,给予托班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和支持。

(五)构建家园合作三主体模式

与小、中、大班幼儿相比,2~3岁幼儿年龄较小,家长更多关注托班幼儿的生活照护和在园适应,较少关注幼儿认知、社交和身体动作等的发展,对教育的期望值较低,对家园共育也不够重视。教师应当意识到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价值,引导家长重视家园共育工作,在教育理念、幼儿习惯培养、教育契机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同家长进行沟通,努力达成教育共识。同时,教师应当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个体差异,体现幼儿在家园合作中的纽带作用。此外,幼儿园还应当对教师如何开展家园共育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帮助教师以自身的专业性获得家长的认可,提高家园合作的实效。

(六)正确看待托班小班化现象

幼儿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托班与小班幼儿在身体动作和心理发展上都有较大的差异。托班幼儿在认知、语言、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还有所欠缺,对成人组织的集体活动的指令兴趣不高,呈现出自然、松散、生活化的游戏状态。因此,托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注意托班和小班幼儿在年龄、兴趣、能力和发展上的不同,避免托班成为简化版的小班。需要注意的是,托班前期的幼儿会更明显表现出2岁左右幼儿的特征,与小班幼儿差别较大,而托班后期的幼儿的能力发展等已基本接近小班幼儿,可以考虑与小班幼儿的活动进行有机衔接。

参考文献:

〔1〕钱颖涵.京沪两地公立0~3岁早教机构课程设置与实施特点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5.

〔2〕吴苏贵,钱洁,李显波,等.进一步完善上海0~3岁幼儿托育服务体系〔J〕.科学发展,2018,(3):20-24.

〔3〕田甜.郑州市0~3岁早教机构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4〕朱明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幼儿园教学活动研究 〔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5〕〔8〕〔10〕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EB/OL〕.〔2019-11-05〕.http://www.gov.cn.

〔6〕唐淑,虞永平.幼儿园班级管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8.

〔7〕张念宏.中国教育百科全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

〔9〕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促进3岁以下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9-11-18〕.http://www.gov.cn.

A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alf-day Care Class Nursery Service in Kindergarten:Taking Two Kindergartens in Beijing as an Example

Chen Feng1,2, Liu Xin1

(1Faculty of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00)

【Abstract】Taking two kindergartens in Beijing as an example and using interview,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and text analysis as research method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alf-day nurse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rent beneficial experience of half-day childcare service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cus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childrens life activities and upbringing, reasonable design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environment, dynamic and static teaching activities, rich contents, flexible forms, standard class management, family-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teachers morality when recruiting new teachers, standard teacher training management, and reasonable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The deficiencies mainly are: teachers knowledge about children education is inadequate, environment is not designed for younger children, teaching activities are not appropriate enough, understanding of family-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is not enough, teacher training is not well targeted. The authors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kindergarten; children aged 2-3; half-day care class; current situation of nursery services

*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面二孩政策下城市地区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7ZDA123。

* * 通讯作者:刘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E-mail:liuxin508@163.com

猜你喜欢
托班托育家园
私人还是公共:我国托育服务体系供给范式研究
南京江宁区开展送安全进“爱心暑托班”活动
办好“暑托班”是一项民心工程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托育服务:国家义务与机构角色
解决托育难题需合力托底
寻找失落的家园
中西部托育事业发展研究院筹备暨陕西省托育示范基地启动会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雁塔校区召开
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