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2.0环境下,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 家国情怀的研究与实验

2020-12-23 04:36袁文健
写真地理 2020年40期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乡土资源家国情怀

袁文健

摘 要: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历史教学中对其培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信息化2.0环境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巧用多媒体,创设激发“家国情怀”,组织历史辩论赛,利用热点问题和乡土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教学实验中大量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作支撑,辅助历史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完美融合,真正实现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了现代教育的改革。

关键词: 信息化;历史核心素养;乡土资源;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40.184

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信息化2.0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意义十分重大。历史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辅助教学,设置好教学环节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我以《红军长征》一课为例,将自己的研究与实验的心得分享如下,供大家交流参考。

1 巧用多媒体,创设“家国情怀”

在信息化2.0环境下,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仍然采用平淡乏味填鸭式方法上课,很难激起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兴趣,对提升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收效甚微。在教学手段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光、影、声、电的效果,播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能很好反映家国情怀的历史视频、音乐、图片、史学史料等,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加深学生对自己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如在学习《红军长征》这课,课堂上我让学生观看了长征的纪录片和重走长征路的节目片断;在教学环节中设计播放了一段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的视频,加上行之有效的背景乐;多媒体展现史学史料:攀越海拔4000米的雪山,穿越称为“死亡陷阱”的草地,长驱二万五千里,进行600余次战役,每前进300米就有一名战士牺牲。学生看了不禁潸然泪下,有些学生感叹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结果。最后播放配乐诗朗诵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掀起高潮。实验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播放资料等对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很大作用。这些信息化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大大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2 组织历史辩论赛,激发“家国情怀”

在《红军长征》课堂教学中,我提前一个星期通过班级微信群和QQ群,并利用“和教育”平台发布设置的问题,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怎样选择长征路线?长征中使用什么样的作战方针?课堂上,利用一体机将辩论问题呈现出来,并将全班学生分成正反两队组织辩论,有些学生利用江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上的资料当作证据进行辩论。学生通过课堂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提高交流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更好地理解当时毛泽东等领导人做出长征的正确选择。在当时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面对着敌强我弱,层层包围的现状,为了生存下来,保留革命的军队,被迫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而中央红军计划转移湘西时,因渡过湘江时兵力损失过半,队伍应该如何選择前进的路线时,毛泽东根据城市敌人力量强大等国情,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教师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优化教学内容的设计,动画地呈现长征路线,学生在讨论思辨这些问题时升华了爱国意识,增强学生“家国情怀”。

3 利用热点问题连接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家国责任感

2016年是红军长征80周年时,在贵州遵义举办了大型纪念活动。在《红军长征》这课中,我通过一体机播放这个热点新闻后,出示遵义会议视频,设计三个问题(视频中有那些人在激烈的争论,他们最终做出了什么样的决定,这样的决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通过信息提取,了解遵义会议概况。进而,引导学生对比遵义会议前后红军长征形势的变化,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然后再播放热点新闻长征精神,提出问题:“请学生畅所欲言你知道的长征精神有哪些?”“新长征路上,我们如何走好脚下的路?”“在学习中,我们该如何践行长征精神?”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的过程,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4 找出乡土资源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这一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它是一项漫长且艰巨的任务。那么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贴近身边生活的素材入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家到国进行培育。历史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挖掘和利用乡土历史素材的,通过学生身边的红色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事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信息化和手段方式呈现这些,拉近学生与历史课本的距离。例如,讲授《红军长征》一课,我利用多媒体将穿插江西瑞金博物馆、瑞金沙洲坝、红军第一渡、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图片及学生研学视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知识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对革命前辈的不怕牺牲精神的理解,培育了学生对家乡、对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培育。

结束语:在信息化2.0环境下,作为历史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将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完美融合,制定鲜活教案,充分发挥“和教育”平台、多媒体技术等对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真正实现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促进了现代历史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工作新理念》13页.周鹏程编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

[2] 何成刚 《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年,第11期.

[3] 贺千红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初探》.《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年,第3期.

[4] 游赋.养成教育出彩信息技术搭台——试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养成教育研究”课研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7(33).

[5] 林炎昌.《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6] 习近平.论科技创新[Z].“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14-5-24.

猜你喜欢
历史核心素养乡土资源家国情怀
借力微课,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构建历史认同感,筑基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谈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地理教学中的乡土教育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