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国学经典学习指导初探

2020-12-23 04:36黄大新
写真地理 2020年40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生

黄大新

摘 要: 国学是一个国家治国、齐家、修身的所有学术、文化的总和。从清末明初的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提出之时起,就已饱含有振兴民族危亡、张扬国粹、强调道德力量、弘扬中国文化传统之精髓。以“仁爱”为中心的忠、孝、仁、义、礼、信为价值取向,在全社会广为倡导。作为新时期中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小学生国学经典学习的指导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小学生;国学经典;学习指导

【中图分类号】D6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40.203

近年来国内自上而下兴起“国学热”,国学经典的学习愈来愈受到广大中小学校的热捧。那么,什么是“国学”?国学是一个国家治国、齐家、修身的所有学术、文化的总和。含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有门类。国学的概念,从清末明初的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提出之时起,就已饱含有振兴民族危亡、张扬国粹、强调道德力量、弘扬中国文化传统之精髓。教育部于2014年3月26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并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足以证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基本共识。作为新时期中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加强小学生国学经典学习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至六年级学龄段,正是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蒙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的成长期,是培养文明礼仪、学习国粹、增长见识、塑造良好人格的关键期。因此,国学经典的学习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指导,可以培养孩子们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孝顺父母、关爱他人,诚实守信、热爱家国的情怀。

小学阶段可以从《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开始,培养兴趣,激发激情,寻求真知。这些经典著作平仄有序、韵律规整,学生易读易诵、朗朗上口、入脑入心。通过有效诵读,还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随着自身年龄的不断增长和教师的有效点拨,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初步加深,从而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学习中汲取知识、获得营养。因此国学经典的学习,对孩子们今后的健康成长甚至一生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影响。

1 启蒙阶段是国学经典诵读引导的最佳时机

一年级新生,来至不同家庭,他们受到的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道德引领,学习指导几乎是空白。另外学生识字量不多,大脑犹如一张白纸,这恰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加强国学经典诵读引导的最佳时机。

首先,从拼音入手,加强《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国学经典诵读指导。

要想让一年级新生初学或背诵国学经典,必须增加学生的识字量,而增加学生的识字量的有效途径就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增加识字量,积累词汇。担任一年级语文老师,必须下功夫抓好汉语拼音教学,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字量后,再向学生推荐图文并茂的《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读本,让学生反复诵读、分角色诵读,并简单说出诗词大意,受到什么启迪,有何感想。

其次,定期开展《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的诵读比赛活动,让国学经典的诵读常态化、特色化。同时,将学生诵读比赛影像图片,上传家长群、荣誉墙,并把比赛结果分享给大家,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家长获得荣誉感。小学一二年级,让孩子们初步接触经典国学作品,使经典文化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种子生根发芽,耳濡目染的教育,满满的正能量,即是新时期历史赋予语文教师的重任。

2 中年级的国学经典诵读引导要循序渐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识字量的增加,国学经典诵读也应该上升到一定的台阶。结合语文各单元相关课文及口语交际、写作,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正确处理好同学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会感恩、扶残济困;学会慈善为怀、理解他人;学会尊老爱幼、关心社会;培育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形成善解人意、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感恩社会的良好风尚。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外时间阅读《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史记》《汉书》等国学经典书籍。收集整理一些仁人志士爱国、处世、修身的历史故事,利用课外活动课,开展古诗词背诵、演讲、古代名人治学等系列活动,让他们在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学习经典,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影响取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高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引导不容小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齐勇说:“目前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知性教育太过,德性教育不足:科技教育偏胜,人文教育不及”。在我们身边,一些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到一些培训机构去“开小灶”,均是数理化、英语等学科,补语文的几乎没有,更不用说国学经典的强化了。

到了五六年级,本来应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但是随着课程内容加深、知识点扩容、升学压力加大,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不仅音体美教学、国学经典诵读被搁浅,就连各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活动也被取缔。其实这种做法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为什么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原因是书读少了,视野不宽、思维狭窄,脑洞不开,知识储存量不够。“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的“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孩子们在文化素养上表现出营养不良,同时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浮躁、自私、缺乏集体意识的不良心态。通过诵读经典,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文读写能力,还能很好的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通过诵读经典、学习经典、借鉴经典,在经典中学会懂得做人的道理,具备智慧和宽广的胸怀。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懂得礼义廉耻。

为了让国学经典诵读升温,引导学生利用课外碎片化的时间自主开展国学经典学习活动。如早读课、大课间、课外活动时间观看学校楼道文化、国学经典宣传长廊、以及“道德讲堂”吮吸国学经典知识;鼓励学生结合各单元口语交际活动,交流思想,抒发情怀;或利用每周的阅读课,组织师生观看“百家讲堂”;或借鉴央视的诗词大会,开展古诗飞花令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师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学文化。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更加重视国学经典诵读,在教学环境中有效将国学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让国学经典大大方方地“占领”课堂,让学生们在经典中吸收健康之营养,使之成为国学经典学习的传承者、引领者。

参考文献

[1] 郭齐勇.民间儒学与国学教育[M].道不远人——郭齐勇说儒,2014,7(1):9-60.

[2] 张王斌.论国学教育在小學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力量,2019,8,(29).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
我是小学生
传承中华文明 诵读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当代普及现状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