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探源

2020-12-23 04:36卢林静
写真地理 2020年40期
关键词:多元一体民族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

卢林静

摘 要: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本文从空间、时间、文化、精神四个维度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有助于理解和认识民族关系和民族工作。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民族关系;民族工作

【中图分类号】C9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40.27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那就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各民族多元一体是各族先民共同赠予我们的厚礼,也是一个促进国家发展进步的巨大优势。5000多年的文明历程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少数民族、民族地区,还是民族关系、中华民族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到的那样,中华民族共同体已经形成。

1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空间维度分析

各族先民共同开拓并守护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古往今来,中原人民就和边疆人民互动频繁。尤其是秦代以来,汉民囤边、边民往中原迁徙,经过数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休戚与共,携手并肩开拓着脚下的土地。历朝历代为了守土开疆也都进行了许多创新。秦代在岭南地区设置南海郡、桂林郡进行管理,汉代为统辖新疆在轮台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唐代沿用了汉代的“羁縻”制度,设立800多个羁縻州府进行管辖,元代元世祖忽必烈设立宣政院这样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以及管理西藏,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發展。总之,今日中国疆域的形成离不开历朝历代各族人民的重要贡献。各族先民留给我们富饶辽阔的9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也是全体中华儿女赖以生存发展的神圣故乡。

2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时间维度分析

各民族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我国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格局早在先秦时期就逐步形成。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正式拉开序幕。从此以后,入主中原的任何一个民族,都以中华文化正统自居、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像南北朝时期的分立局面下,大家却都自诩为中华正统;像在宋辽夏金时期的对峙状况下,古代的东罗马人还有中亚人也还是统称呼我们为“桃花石”;就更不用说像秦汉、隋唐、元明清的大一统状态,更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各族先民共同创造了大唐气象、康乾盛世这样的光辉历史。如今,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要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

3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文化维度分析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可以说是集各民族文化之精华。我国各民族创作了《离骚》《短歌行》《将进酒》《牡丹亭》《三国演义》等伟大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伟大史诗,中华文化之所以有我们现在看到的、感受到的这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如果说历史是一幅长画卷,那么我们会在这幅画卷上看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看到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这都是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互鉴的见证。在文化的百花园,各族文化争相斗艳,又共同装点了中华文化大花园,这也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4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精神维度分析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之中。在中华大地上流传着许多历史佳话,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促成西藏归顺的凉州会盟,58岁高龄率广西6000“俍兵”驰骋千里,为保国安民立下了赫赫战功的瓦氏夫人抗倭的故事,还有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为摆脱沙俄压迫,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伏尔加河畔胜利返回祖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不朽的见证的土尔扈特万里东归的故事。在面对亡国灭种空前危机的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披荆斩棘、共赴国难,用热血践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中国自秦、汉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愈来愈密切的接触,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内聚力。尽管历史上各民族间既有友好往来、也有兵戎相见,历史上也曾不断出现统一和分裂的局面,但各民族间还是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渐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祖国,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地融入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熔铸成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1]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2]正是由于各民族在文化上包容互鉴,在经济上互通有无,在情感上互相亲近,也是来自于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各民族才能够团结融合,多元才能够聚为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民族将继续保持良好的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共同实现于多样性中巩固统一、差异性中保证和谐,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发展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民族大家庭,2019,(5):1.

[2]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重要讲话.理论网[EB/OL](2019-09-29),http://www.cntheory.com/zydx/2019-09/ccps190929ITND.html.

猜你喜欢
多元一体民族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帕措”组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探析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复合互嵌格局与多元一体交融
略论孔子对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影响
新时期银川市和谐民族关系的建设路径
当前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多元一体,和谐发展
多元“玉成”一体
“多元一体”视阈下的文化互动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