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的启示与思索

2020-12-23 07:16李玲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8期
关键词:公平发展教育

李玲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每个人平等接受教育,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本文作者通过观看影片《The First Grader》,分别从个人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社会等角度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思索。

关键词:学习;教育公平

《The First Grader》是近几年来看的最震撼、最感动的影片之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两位主人公对教育宗旨的坚持深深打动了我。主人公84岁的最老小学生马鲁格为能接受教育而冲破层层阻碍的抗争,女校长珍妮为教育平等进行的奋斗,都让我们为之动容。结合自身学习及工作,我分别从个人学习的重要性、教师教育教学中的“无类”和“有类”、社会的教育公平等三个视角进行了思索。

一、学习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作为生长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我们,观看影片前,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接受教育能有如此之难,因此对学习意义的理解可能也比较浅显甚至是功利的。兰德尔·柯林斯《文凭社会》一书提出了“文凭的通货膨胀”的概念,并倡导“文凭废除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学习并不仅仅都等于文凭,文凭代表不了学习的全部。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这意味着学习有两个层次的目的:第一个层次,学习是为了成就自己的本领和事业。当代青年学生的学习条件比较好,习近平殷切地勉励青年学生,“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第二个层次,学习旨在学以成人。正所谓 “君子不器”,学以成人,不是为了成为某种人,而是成为一个大写的有德之人。学习既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种道德实践,因此,以学习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塑造也就成为 “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因此,学习是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学习就如一把万能钥匙,可为我们打开一扇扇大门,让我们看到更广袤更精彩的世界,通过学习可以扩大我们精神的空间与容积。

二、教师教育教学中的“无类”与“有类”

学校教育是个人成长的一个平台和载体,每个人都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寻找、获得个人的人生目标和成长机遇,从而实现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因此,学校应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情感和智慧。

在教育理念方面,孔子在《论语·卫灵公》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有教无类”属于师德范畴,他表现为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公正看起来是一个很容易实现的道德原则,但实际上没有对教育意义深刻领悟或使命感,没有无私奉献的情怀,不具有较高人生境界者很难完全实现公正原则。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性发展不统一、水平不一致,追求目标不相同,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有收获,必须采用“分类引导”、“分层推进”。孔子在《论语·为政》讲“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指的就是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获得最佳发展。教师通过对学生全面而深刻的认知和了解后,根据科学的标准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类,再根据不同的学习场合,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类别个性化教学,这就是有教有类。因此,有教无类与有教有类两个看似矛盾教育理念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有教有类是手段,有教无类是结果。

三、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在中国老百姓心中始终有三件大事,即教育、医疗和住房,可以说这三件事是民生的主体和基础,也是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平正义程度的重要体现。其中,教育是百姓的头等大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5000年星火相传,灿烂不熄,就是因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尊师重教,爱学习善学习。老百姓不仅向来对教育的质量要求高,而且对教育的公平程度要求更高,“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因此,我们不仅要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教育,而且更要为人民提供公平的教育。2016年,习近平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公平与发展密切相关,公平问题既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又必须依靠发展来解决。加快教育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水平,是促进教育公平最强大的动力和最根本的保证。今日中国的教育公平,已经具有了非常特别的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和政治的议题,成为了整个国家的事情,并且成为了国家新的战略布局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战略。但是,今天中国教育公平的议题,又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范畴,它是伴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一个话题。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規律,基于现实教育改革发展政策的变化与经济的发展进步,中国的教育公平发展及其水平将进入了一个逐渐得到改善和提高的新阶段,虽然这个新阶段的内涵尚未完全展开,但它的主要特征应该是一种以综合的方式定义的教育公平。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教育公平的特征是以一种综合的方式来定义,即通过教育的综合改革实现教育公平不断提升和改善。这种以综合方式定义的教育公平,并不是否定效率,也并非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注重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与统一;这种教育公平也不是为了注重教育公平就否定规模的增长,而是要强调教育公平和教育增长的并举与结合,因为基本的规模和充分的供给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同时,教育公平水平的提高也需要提高效率,而且也能够提高效率,它们彼此之间并不是矛盾的,而且是相得益彰的。而这也是教育公平发展的一种比较高级的形态。当然,这种关于教育公平的综合的定义方式也应该是新阶段教育公平政策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彭青,赵恒春,齐园.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公平发展[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0,20(03):90-95.

[2]  霍凯丽,仇怀凯.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27):4-7.

[3]  黄忠敬,孙晓雪,王倩.从思辨到实证:教育公平研究范式的转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9):119-136.

[4]  李金梅,姚继军.谁获得了STEM教育——对当前STEM教育机会公平问题的审视[J].当代教育科学,2020(08):16-22.

[5]  孙红玲,沈时伯.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33):121-122.

[6]  徐平利.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职业教育作为“类型”的历史逻辑[J].职教论坛,2020,36(07):6-11.

猜你喜欢
公平发展教育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必须公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