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

2020-12-23 07:16李垚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8期
关键词:设计实践设计原则

摘  要:书籍设计中所包含的封面设计、版式设计和装帧设计等,都是关于书籍内文的载体呈现形式的设计,它对书籍内容起到包装展示的作用。书籍的内容是原文作者既定好的,但如何良好地呈现一本书籍的内容是书籍设计的核心。而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单纯地去独立设计封面、版式和装帧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鉴别一本书设计得够不够精妙,不单单要设计它的“躯体”,还要运用相关原则去设计它的内容,以此来突显书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本篇论文主要探讨个人在书籍设计实践过程中的设计思考与实践论述。

关键词:个人书籍;设计原则;设计实践

一、书籍设计的理论思考

1、国内书籍形态的渊源:

在我国,书籍设计可以最早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甲骨文”,当时的龟壳股骨是最早的书籍形式;后来为了更加轻便,古人开始逐渐使用竹简缣帛;再后来,蔡伦改进的纸拓宽了纸的应用性,使得纸张可以广泛使用,从而改变了阅读方式。于是,利用纸张形成的各个书籍装帧形式就陆续出现,比如:从卷轴装到龙鳞装,从经折装到册页再到蝴蝶装、包背装,从线装到平装再到胶装,还有精装、环装、钉装。

2、书籍设计的内容

在设计一本书籍时,所涉及到的设计可以包括:字体设计、图形设计、色彩设计、标志设计、版式设计、材料设计、封面封底设计、零页设计、内页设计、装帧设计等等。而在书籍设计工作开始之前,设计师就需要考虑诸多问题,例如:以什么样的装帧形态将这本书呈现在读者面前更能传达作者的内心?以什么样的魅力征服读者的心?什么样的装帧设计才能增加书稿本身的价值?除此以外,还需要根据书籍所表达的内容,来考究其设计定位,拟定其开本大小、内文版式、装帧形式和选用材质等等。

3、书籍设计可遵循的原则:

设计师在设计书籍时是可以随意设计编排的,但前提是必须在一定的框架内,在这个框架内遵循着某种设计思想和原则,去随意地设计编排。“书籍设计是带着镣铐的舞蹈”的说法由此而来。对于设计师,如何设计是其表现的“舞台”,设计师可以任意发挥,但其动作必定是为原作书稿而服务,这种服务便是设计师身上所承担的“枷锁”。“枷锁”收得过紧,设计师便不足以巧妙地展现舞蹈的灵魂,“枷锁”放得过松,设计师可能会脱离了书籍或舞蹈的原有内容。如何在有“枷锁”的情况下,在自己的设计“舞台”上呈现一段曼妙的“舞蹈”,是书籍设计师思考的核心要点。

在书籍设计的过程中可遵循的设计原则有以下五点,一是全面性:一本书籍的设计一定是全面地将书籍内文中蕴含的思想全部呈现出来,不能有任何遗漏。二是主次性:当我们全面的展现书籍要表达的内容时,各个“内容”之中要选出适当的主次关系,以“主”为“脉”,才能摸清线索,否则便是一盘散沙。三是整体性:对于一本书的设计来说,其所涵盖的各个设计领域,例如:封面、版式、装帧、开本、材质等等,它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整体。书籍的精神通过这几个方面进行整体设计,以便将书中思想全方位、立体性地呈现出来。四是规则性:任何一种设计过程都是寻找既定规矩、遵循已有规矩、打破原有规律、建立自我规矩的过程。在书籍设计当中的版式设计,常常涉及到的一套规矩有“网格系统”,它可以使得书籍内的版式可以很好地引导读者舒适、有效地浏览内文内容。五是共鸣性:如果说规则性是涵盖在书籍设计里“理性”的一面,那么共鸣性可理解为书籍设计所蕴含的“感性”的一面。一本好的书籍一定能引起读者共鸣,不仅文稿如此,书籍本身的设计亦是如此。

二、书籍设计的实践论述

1、书籍设计的实践步骤

个人书籍创作设计不同于书籍市场上的项目设计,个人创作讲究的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书籍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可根据个人的经历与感受,将情感抒发在书籍创作的过程中。在此创作的过程可总结为以下环节:

首先是选题策划:设计师要将所设计的书籍文本进行定位,依据书籍的文本定位来构思书籍的设计定位。其次是整体设计:当找准书籍设计的定位之后,设计师可开始进行书籍中涵盖的各类设计,例如封面、零页、内文版式、装帧形式等等,各个方面都要按照一个整体来设计,包括书籍的开本、选材、打开方式等等。接着是统筹调整:当有多种设计结果后,设计师要根据选题去回顾定位并进行调整,以形成最佳的设计方案。然后是印刷制作:在选定设计方案后,设计师需要印制书籍设计的样品,这是一个将设计的电子稿转向纸质版的实践过程。因为材质的转换和实践的实际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需要反复调整的问题,需要仔细地审查和反复地校对,以免在后期需要大批量生产时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流失。

2、书籍设计的实践要点:

在设计一本书之前,设计师需要调整好自己心理上的状态,让自己进入到即将设计的书籍世界里去,这一个过程是一个领悟的过程,领悟的是书籍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设计师只有真正领悟到书籍表达内容之中所涵盖的精神,在设计书籍之时才能处理地恰到好处。

在设计一本书之时,在整体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者去付出时间去反复推敲,付出时间和反复推敲之间是相互联系且独立存在的。反复推敲就意味着要付出一定数量的时间,但付出的时间并不一定全部用来反复推敲设计稿。不过,只要为设计稿而付出了足够的时间,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反复推敲。举例来说,艺术和设计向来没有标准答案,这意味着它需要我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而学习时间并不等于有效学习时间,可将“付出时间”看作“学习时间”,将“反复推敲”视为“有效学习时间”,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如果处于“无效的学习时间”,处于没有完全进入“推敲设计稿”的天马行空状态当中,其设计的点子往往更加不受约束。

三、结论

在个人书籍设计的过程中,前期的设计思考与后期的設计实践可帮助设计师逐步形成自己的设计语言,将这一种设计语言加以创新使用,是设计者书籍设计能力的体现。在书籍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去寻找既定规矩、遵循已有规矩、打破原有规律、建立自我规矩,这样完整的实践程序完成下来,设计者的书籍设计能力会逐渐提高。当书籍设计师的设计语言或设计方法的应用性越好、成效性越高,其书籍设计的能力就会越加突显。

作者简介:李垚,1996年5月出生,女,汉族,河北省唐山市,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插图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设计实践设计原则
浅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践如何引入家电产品设计课程
突破作业重围,激扬生命活力
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的设计实践研究
义乌旅游商品研发双轨制策略及其设计实践
浅析任务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适老性住宅设计初探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MOOC微课程研究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