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创业实践教育

2020-12-23 13:23刘鑫鑫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8期
关键词:创业实践专业人才教学改革

刘鑫鑫

摘  要: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阶段的人民购物需求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量。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绿色发展目标的推动下,人民在食材的购买和食物的食用方面都更加注重绿色和健康。这就需要各个院校餐饮专业培养相对应的人才。优秀的人才是办好餐饮事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唯有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完善、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师队伍的不断强化,才能够更好的培养餐饮专业的人才,为我国的餐饮专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基于此,本篇文章着重从餐饮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对餐饮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专业人才;教学改革;创业实践

引言:

在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餐饮专业主要设置在高职院校中,该专业最初在上世纪的80年代开始出现,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职学生,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理论知识和管理有方的中高级烹调师。在相关的研究中发现:目前该专业的人才出现大量短缺的状况,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的大量需求。并且伴随着人民生活目标的不断提高,对营养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追求,加之旅游业、餐饮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所需的餐饮专业人才也在急剧增长。因此,我国现阶段需要对该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以便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一、高职教育概况

1.高职教育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方式,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此教育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学生以后的就业发展,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更侧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整个教学体系中实践课程占大了绝大部分,也因此对于学生的理论缺乏一定的教育。

2.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多为初中毕业生或者是在社会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重新进入到校园中的人。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途径不同,在生源结构方面形成了相对复杂的状况,而且因为每个学生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导致生源质量也参差不齐。

二、餐饮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学生的基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高职院校的学生多为初中毕业生,在这些学生毕业后,他们会就近选择高职院校进行就读,使得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里学习,而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大都是参差不齐的;另一方面,还有经过社会磨练的学生进入到高职院校进行教育。因此,由于学生们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他们的基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便会在日常的教学中给老师带来极大的麻煩。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学生在思想上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做出相应的调整。

2.学生的接受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

俗话说“要从小赢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用来形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极为贴切的一句话了。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从小便会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以此增强记忆力和想象力,但是对于另一些学生来讲,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可能在小学毕业后便不再进行深层次的教育。长此以往,学生间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便会产生差距。

三、餐饮专业人才培养的举措

1.以学生的能力本位为导向

学生在校所学的内容都是为了今后更好的满足工作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课程讲授时一定要以学生的能力本位为导向,加强对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对毕业学生的工作状况和就业反馈意见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并根据我国的教育发展趋势,突破原有教学体制的限制,重新打造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在当前阶段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主要包括:烹饪工艺与化学、烹饪营养学、中国饮食文化、面点工艺学等课程,而专业的技能课除了学校要求的实践课程之外,还包括课上的面点制作技术、食品雕刻等课程,专业的素质拓展训练包括餐饮管理、生鲜管理、菜肴设计、中国菜、亚洲菜的制作技术等。打造三者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是其他许多课程在改革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实践和真理,能够有效解决以往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程都在学生的前三个学期开设,这个时候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中主要采取大类教学的方式。而专业素质拓展过程主要开设在第四个学期,在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对于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未来的就业前景有了大体上的了解和把控,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也应该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划。那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状况、未来的就业方向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素质拓展训练,能够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获得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从而提高自己未来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在研究中发现:许多学校开启了超过12门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有了充足的选择空间,并且还有网络授课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生可以选择不同教师、不同授课方式的两种选修课,实现了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从而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体系。

2.及时进行课程的调整

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课程的灵活性。学校的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是整体的教学规划,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课程内容的调整时要根据烹饪系组织行业和相关专家、教育学者的课程目标进行分析,要对每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进行细化,在这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理论知识的讲述和灌输。

比如:烹饪工艺学课程,这门课程作为餐饮专业的专业性课程,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门课程可以说是该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对于餐饮专业有整体上的了解,学习一些基础的烹饪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会辨别原材料,尽可能的提高学生设计菜品的能力、原材料营养价值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宴会的设计能力等。

烹饪工艺学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整体的学习内容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在许多专家学者的著作中都明确指出了要将烹饪原料学和烹饪工艺学课程将结合,这种课程的结合模式已经在部分院校得到了贯彻和实施,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以说,将两门课程的结合是进行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3.提高实践的占比

在学生掌握了充足的理论知识后,学校要安排相應的实践课程。“纸上得来终觉浅”,在掌握理论知识后,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将自己所学的内容得到充分的实践,因此,学生的实习工作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要根据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企业的岗位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有计划的调整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从而满足工作的需求。可以通过课程内容整合的方式,实行过程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每次课程必须有一定量的学生进厨房,并完成相应菜品的制作工作。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对于教师来讲,要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以便更好的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由此可见:该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有着良好的示范效应。

4.优化师资结构,注重礼仪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大小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作为餐饮专业的教师来说,必须要确保其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达到标准,建设一批有实力、有资历的教师指导团队。具体的规划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入手:

第一个方面,引进一批优秀的高素质的相关专业的人才,可以招聘一些已经有着一定工作经验的优秀的人员,来到高等院校对于学生的进行实际经验的传授和训练,为学生提供直接有效的指导经验,确保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能够符合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确保学生学习的对口性。

第二个方面,要定期对于本专业的相关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经常邀请一些优秀的人才来进行一些有关于专业知识方面的讲座,确保教师自身能够先拥有良好的教育素质,自身的理论知识能够达到教学标准的要求,不断地提升教师们的专业知识能力。同时还要定期对于教师队伍进行现代化的思想观念的建设,促进教师能够自主进行课堂的创新教授方式,促进教师观念能够与时俱进,教授的理论知识能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5.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的课程主要由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决定。因此,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这阶段凸显的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该专业的学生课程安排、社会实践、培养目标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在过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学生的社会实践方面的要求较低,多让学生自己在寒暑假进行实践活动的安排,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存在着很严重的惰性,更降低了社会实践能力。为此,高校可以安排学生在校期间多次进行实践活动,可以是在专门的实践基地进行实验,也可以安排学生到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理论实践。就像常说的“时间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只有加强了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感知和成长,才能够更好的满足我国现阶段对于学生的需求。

四、餐饮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1.推动师资力量的提高

各个学校的发展,一定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力量,而强大的师资力量,不仅是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保障,也是推动教学改革、贯彻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进行餐饮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的师资力量。许多院校在进行课程改革时都会对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参加各层次的进修、培训和深造,能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保障课程改革目标顺利实现。

2.加强横向合作。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素养之外,还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唯有强大的科研能力才能够使高校教师站稳脚跟。在研究中发现:四川某院校的烹饪系与各个单位进行了科研项目的合作,在这过程中,高校的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相互合作,高校的教师掌握了更多的实践技能和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企业的技术人员获得了理论知识上的丰富,二者都获得了成长,对于我国餐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贯彻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积极效益。

五、结束语

总体来看,加强对餐饮专业的人才已经成为了社会的迫切需求,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有助于输出更多的专业性人才,满足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尽管在当前阶段的人才培养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解决。因此,需要各个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和学校,以及相关的教育部门和国家层面的扶持力度,通过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推动餐饮专业人才的改革,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烹饪应用型本科人才定位与培养研究——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1):105-106.

[2]  刘磊.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餐饮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交际,2016(09):178-179.

[3]  周占富,石自彬.餐饮专业“五年制”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6(02):80-81+84.

[4]  欧阳灿,罗旭.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餐饮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亚太教育,2015(25):157.

猜你喜欢
创业实践专业人才教学改革
文化强国背景下 特殊教育专业人才道德建设的思考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咖啡与音乐沙龙活动在大学校园的开展
大学生微创业实践教育分析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