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角的课程体系满意度及学习状态兴趣调查研究
——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

2020-12-25 15:01刘淑娟魏兴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人文地理城乡规划专业课

■刘淑娟 魏兴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前言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地理科学类的一门下设专业,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专业代码为070503[1]。目前,全国约有100所高校开设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各高校教师就“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和专业体系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尹艳琼等[2]以楚雄师范学院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探讨了转型发展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及方法。孙海军等[3]也就如何构建培养应用型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进行了课程体系优化方面的研究。而针对大学生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方面,也有学者进行了研究,如彭梦和宋丹探讨如何从专业选择、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发挥学习兴趣的作用[4],王珊珊和李雪从发挥学生特长本质、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法等8各方面做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建议[5]。为进一步深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开展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学校定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通过量化学生对课程体系的满意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因素,从学生的角度探讨课程体系的设置,通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的学习状态,以适应培养更适应于社会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对象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和2013级、2014级、2015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课程体系的满意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选取满意度指标,满意度(满意、不满意与基本满意)=各指标选择人数/调查问卷总人数×100,通过选取比例排序反映学生对课程体系的满意程度。学习状态(主动学习、被动学习、半主动学习的学生比例)以及引起学生对某课程的兴趣度的因素来进行问卷调查,以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因素。

三、调查结果与讨论

参与调查的学生141人(2012级49人,2013级35人,2014级28人,2015级29人),收回有效问卷141份。

(一)关于学生对现有课程体系安排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大多数学生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表现出基本满意的态度(表1),但满意的比例不足1/4,意味着课程体系的改革依然必要。一些学生认为:课程安排前期过多,后期过少,课程安排不平衡;课程太密集,量太多,一下子难以接受;学的太杂,应精简,专攻某一方面;应设更多实验课,多实践;注重专业课;大学英语对本专业似乎实际意义不大,应该是作为选修;觉得大一的课程(有关专业课)太少,对自己本专业的了解从而更少,应该在大一增多一些对专业课的课程;减少一些实际用处不是很大的公共基础课;四级应设在大一考。

表1 学生对现有课程体系安排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二)关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大一到大四学生中大部分处于半主动的学习状态(表2),主动学习的比例较低,尤其是大二和大四学生。表明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不积极,学习盲目性强,学习目的性不够。学生的兴趣与老师的教学方法、课堂氛围有极大地关系(表3),而个人兴趣的决定作用不足。

表2 学生自己专业课程的学习状态调查结果

表3 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因素调查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1)在入学教育的专业导论中让学生了解课程体系的设置情况,提高学生对大学期间课程设置的认知程度,掌握他们的关注方向并解答疑惑。

(2)应该调整专业课在各学期的比例,做到平衡。关于课程体系的公共课程优化方面,应该使公共课的内容尽可能与专业和考研结合,如高等数学根据专业特点,主要讲述统计学、回归分析、概率论等内容,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结合等;关于专业课程优化方面,应该增强实操性实验和实践课程,并根据社会发展与热点,增加专业方向。

(3)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应该联合教辅部门开展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方面应加大教学方法改革,采用更多灵活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猜你喜欢
人文地理城乡规划专业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英语笔记
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运用探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全100卷首批7卷)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