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昭红教授运用“平调寒热”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经验

2020-12-25 03:55陈青青时昭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1期
关键词:胃肠病乌梅气机

陈青青,时昭红,2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2.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 武汉)

0 引言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消化科最常见的疾病, 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0%~20%,占消化科门诊量的一半左右,目前西医对于FGIDs的治疗主要为抑酸、抗HP、促动力等,其远期疗效欠佳,这给临床工作增添了负担,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2],中医强调整体观及辨证论治,在FGIDs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定义

FGIDs又称为肠-脑互动异常(disorders of gut-brain interaction),是一组根据胃肠道症状分类的疾病,本病的发生与内脏高敏感、胃肠动力紊乱、肠道菌群的改变、粘膜和免疫功能的改变、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处理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包括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肠道疾病、中枢介导的胃肠道疼痛病、胆囊和Oddi括约肌疾病等[3],属中医学的“胃脘痛”、“胃痞”、“吞酸”、“嘈杂”、“腹泻”、“便秘”等疾病范畴。

2 病因病机

时昭红教授认为功能性胃肠病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六淫邪气、七情过激、不节饮食或素体脾胃虚弱等;或因素体脾胃虚弱,脾胃运化失司,或因病邪侵袭损伤脾胃,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日久形成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证。治疗需寒热平调,攻补兼施。脾胃为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升胃降共同维持人体的气机调畅和五脏六腑功能正常运行,功能性胃肠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调畅胃肠气机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基本原则。从脾胃的生理特点来讲,脾主运化、主升清,脾喜燥恶湿,用药宜轻,以温补为主;胃主受纳、主降浊,胃喜润恶燥,用药宜沉降,以甘寒凉润为主,故治疗本病用药应寒热并用[4]。病理上来说,脾易受湿困,脾易病阳虚;胃易受燥热之邪,胃易病阴液不足,脾胃病多寒热错杂,故治疗也应寒热平调,从而使中焦枢机升降开阖有度[5]。

3 “平调寒热”代表方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验案举隅

3.1 左金丸治疗功能性烧心

患者候某,男,65岁,2019-03-20初诊,主诉:胸骨后烧灼不适2年余。刻诊:胸骨后烧灼不适,伴烧心、反酸,进食辛辣、甜食上症加重,晨起口干口苦,平素脾气急躁,自觉肠鸣活跃,大便先干后稀,大便难解,舌质暗,苔黄,脉弦。胃镜提示糜烂性胃炎I级,24小时食管PH监测 (-),食管测压未见异常,血清胃泌素正常。患者先后给予潘妥洛克、耐信、雷贝拉唑等PPI类药物治疗,服药时烧心缓解,停药后复发。西医诊断:功能性烧心,糜烂性胃炎,中医诊断:吐酸病-肝胃郁热证,治宜疏肝泻热,和胃降逆,方选左金丸加味。药物组成:黄连6g,制吴茱萸2g,海螵蛸20g,紫苏梗12g,醋香附12g,陈皮10g,姜厚朴15g,煅赭石30g,麸炒枳壳20g,砂仁6g,燀苦杏仁10g,龙胆6g,浙贝母10g,蒲公英18g,旋复花20g,甘草6g。共7剂,1剂/d,水煎服,早晚各1次。潘妥洛克20mg,2次/天,自觉烧心症状减轻可减至1次/天。03-27日二诊,患者诉潘妥洛克用量减半至1次/天,胸骨后烧灼感、反酸、烧心较前缓解,大便较前通畅,肠鸣消失。舌淡红,苔薄黄,脉弦。原方去龙胆,改麸炒枳壳15g,姜厚朴10g,煅赭石20g。连服14天,上症好转甚至消失,已停用潘妥洛克,1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功能性烧心是指发作性胸骨后烧灼样不适或疼痛,足量的抑酸治疗无效,且缺乏GERD、粘膜的组织病理异常、主要的动力障碍性或结构性疾病的证据[1]。功能性烧心属中医学的“吐酸”“吞酸”范畴,酸味入肝属木,《四明心法·吞酸》 云“反胃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故吐酸一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当从肝论治[6]。本案属肝胃郁热之证,治当疏肝泻热,和胃降逆。本方以左金丸为主,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乌贝散和胃制酸;旋覆代赭汤和胃降逆。时教授认为左金丸为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的经典方,临证时根据中医辨证 ,结合病人体质及整体方药的寒热药物配比,适当调整黄连 、吴茱萸的用药比例,如3:1或3:2,以达到平调寒热的目的。

3.2 半夏泻心汤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项某,男,初诊时间:2018年9月12日,主诉:中上腹胀满不适1年余,刻诊:患者诉中上腹胀满不适,伴上腹隐痛不适,嗳气频繁,进食后明显,口干口苦,食欲差,大便糊状,每天3-4次,未见粘液,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略黄,脉弱。胃镜及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给予PPI及促动力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西医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断:胃痞-寒热错杂证。治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法半夏9g,炮姜3g,党参15g,茯苓18g,薏苡仁20g,黄连6g,酒黄芩10g,木香12g,枳壳15g,砂仁6g,醋延胡索15g,黄芪18g,白术18g,白扁豆10g,炒六神曲10g,甘草6g。共7剂,1剂/d,水煎服,早晚各1次。1周后复诊,患者诉中上腹胀满、嗳气缓解,无腹痛,大便每天1-2次,有时成形,舌脉同前,原方去醋延胡索、薏苡仁,黄芩改为8g,再服14剂,患者诸症渐除。再服7剂巩固治疗,3月后随访未复发。

按: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包含餐后饱胀、早饱感、中上腹痛、中上腹部烧灼感等1项或多项症状,并且经过常规临床评估无法解释导致这些症状的原因的疾病[1],本案中患者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的“胃痞”范畴[7]。半夏泻心汤是寒热平调的经典方,在《金匮要略》中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因此,中焦虚弱,寒热错杂型“呕”、“利”、“痞”者,均可应用此方来治疗。

3.3 乌梅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患者宋某,女,60岁,初诊时间:2018年3月21日,主诉:大便不成形伴大便次数增多3年,刻诊:大便不成形,便意急迫,每天5-6次,无粘液脓血便,伴左中下腹疼痛,排便后疼痛可缓解,受凉及情绪紧张时上症加重,自觉腰膝畏寒,头面部燥热、汗多,舌边红有瘀斑,苔白腻,脉弦缓。结肠镜检查、粪便检验、CBC、CRP等未见异常。西医诊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断:泄泻-寒热错杂证。方选乌梅丸加减,方药:乌梅10g,细辛3g,干姜3g,当归10g,桂枝6g,黄柏6g,黄连6g,党参15g,花椒3g,附片3g,醋香附15g,薏苡仁15g,白扁豆10g,茯苓10g,苍术10g,柴胡10g,防风10g,白芍10g,陈皮10g,川芎10g。共14剂,每日1剂,煎服,早晚各1次;并给予匹维溴铵、金双歧口服。14日后复诊,患者诉大便2-3次/日,有时成形,舌淡暗,脉弦,上方改苍术为白术15g,再进14剂,复诊后患者诉大便1-2次/日,余诸症消失。

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并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改变,以典型的排便习惯异常表现为腹泻的一种功能性肠病[1],属中医的“泄泻”范畴[8]。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原文有:“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后世医家认为此处的“利”不仅仅是指痢疾,也可指“久泻”[9]。清代医家柯韵伯说:“仲景制乌梅丸,寒热并用,攻补兼施,通理气血,调和三焦,为平治厥阴之主方。”,后世医家分析乌梅丸的药物组成及功效,认为乌梅丸的主治功效为“里虚而寒热错杂”脾胃病证[10]。时教授认为乌梅丸属治疗寒热错杂型疾病的经方,临证时可结合患者症状及舌脉等调整温性药与寒凉药物的配比,达到寒热平调的治疗效果。

4 讨论

功能性疾病在西医学中是指排除器质性病变的疾病,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离不开“气”,西医的功能即中医学中的“气机”。功能性胃肠病属中医脾胃病范畴,脾胃为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故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胃气机功能失常,不管从病程长短还是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来分析,本病的病性多寒热、虚实夹杂,故治疗上当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使脾升胃降、全身气机调畅,各脏腑功能正常,疾病自愈。《伤寒论》中有很多寒热并用的经方,后世医家当多读经典,古为今用,扩大经方的治疗范围,传承和发展中医文化。并且,时教授还善于内外治同用,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拔罐、艾灸等外治来调畅全身的气机,从而加强内服药的治疗效果[11]。

猜你喜欢
胃肠病乌梅气机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胃肠病学》杂志投稿、审稿系统网址变更和定价变更启事
《胃肠病学》征订启事
《胃肠病学》征订启事
乌梅水泡脚治足跟痛
便携电子打气机
老拉肚子,喝乌梅茶
LNG加气机现场检定方法的解析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关于对儿童肠胃病患者的护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