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与精神心理学

2020-12-25 03:55谢心刘杰贺平邓竹芸肖小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评量障碍评分

谢心,刘杰,贺平,邓竹芸,肖小龙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2.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四川 成都)

0 引言

近年来,慢性便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便秘的发病常常是多种因素综合而成,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因此治疗上也存在很大难度。长期便秘的患者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精神心理问题,其中焦虑、抑郁等精神情感障碍的表现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本研究将对便秘与便秘患者精神心理方面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研究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门诊部诊断为慢性顽固性便秘的便秘患者6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在25~80岁之间,病程6~24个月。同时选取60例无便秘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在25~80岁之间。两组实验对象在年龄、性别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根据2013年《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4],所选患者均符合慢性顽固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1)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疾病的患者;(2)患有严重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3)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4)近2个月内试用过影响排便药物的患者。(5)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研究方法

(1)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收集内容主要包括入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及主要临床表现。(2)对入组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分[5]: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入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每个量表共有20个项目,总得分乘以1.25后即得标准总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主要反映焦虑主观感受,四级评分,15个为正向评分,5个为反向评分,评定成年人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则反映抑郁主观感受,四级评分,10个为正向评分,10个为反向评分,评定成年人抑郁症状的轻重程度。分界值均为50分:≥50分则表示为焦虑或抑郁状态。

1.5 统计方法

本实验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 验 组 焦 虑 患 者50例(41.667%),抑 郁 患 者55例(45.833%),同时存在焦虑、抑郁状态者41例(34.167%);对照组焦虑患者11例(9.167%),抑郁患者18例(15%),同时存在焦虑、抑郁状态者6例(5%)。

实验组出现焦虑或抑郁状态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焦虑抑郁共存患者比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便秘的发生常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胃肠道动力不足、肠道菌群失调、肠道敏感性降低、神经心理因素、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均能引起便秘。虽然目前尚未明确表明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情感问题与便秘之间的发病机理,但众多临床研究表明便秘与情感障碍之间紧密相连。在对慢性传输型便秘的研究中,谢振华[10]教授指出,慢性传输型便秘的患者,其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便秘与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常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本次研究表明便秘患者更容易出现精神心理问题,发生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便秘患者由于长期受到排便障碍的困扰,生活质量下降,患者为追求一个良好的生活状态,更容易形成强迫、神经质等性格特点。其次,长期便秘会加重心理情感障碍问题。焦虑、抑郁等心理情感障碍问题可以通过影响脑肠肽在血液及胃肠道的分布从而导致便秘。脑-肠轴是连接中枢神经系统(CNS)、肠神经系统(ENS)及自主神经系统(ANS)神经双向通路,脑肠肽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载体,在调节CNS、ENS、ANS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6]。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还会引起肛门直肠及盆低肌群紧张[7]、直肠敏感性降低,排便感觉受损[8]、迷走神经抑制,胃肠蠕动降低[9]等病理改变,致使粪便长时间留滞在肠道中,粪便中水分被吸收,大便干结难解,产生便秘。

便秘患者常常陷入“慢性便秘-情感障碍-慢性便秘”的恶性循环之中,治疗上存在很大难度。临床上,便秘可分为功能性便秘、梗阻性便秘、混合型便秘。对于梗阻性便秘,采用手术方式解除梗阻原因可有效治疗便秘。汤东[11]等人认为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的混合型便秘患者采用金陵术治疗便秘在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在改善生活质量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对于功能性便秘多采用各种类型的泻药及促胃动力的药物进行治疗,疗效好,但长期应用容易导致泻药依赖,肠道微环境紊乱,结肠黑病变等不良反应。对于伴有焦虑郁郁等情感障碍的便秘患者,由于其依从性差,心理负担重,临床上常常需要联合抗抑郁、抗焦虑等药物治疗。生物反馈疗法作为治疗便秘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上疗效显著,通过反复训练,能调整便秘患者中枢神经反射,通过自主意识,控制心理活动,纠正异常生理活动,改善胃肠功能及心理情感障碍,帮助患者重建排便反射通路,在治疗便秘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2]。此外,适当的心理疏导能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能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无形中增强药物疗效,从而缓解便秘症状[13]。

4 小结

慢性便秘的成因较复杂,常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量研究表明,便秘与精神情感障碍等问题密切相关,但在临床治疗上往往容易忽视这些问题,尤其是仅仅存在轻度情感障碍的患者,导致患者对治疗结果不满意。因此,在临床上,面对长期便秘的患者,在治疗便秘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情感问题,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梳理及引导,提高便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评量障碍评分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我给爸爸评分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