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麻醉意外致重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2020-12-25 12:43郭艺董丽萍张莹陈敬玲汪若凤通讯作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7期
关键词:脑病耳穴穴位

郭艺,董丽萍,张莹,陈敬玲,汪若凤(通讯作者)

(1. 云南工商学院,云南 昆明 651701;2.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500)

0 引言

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 hy,HIE)是指因心跳呼吸骤停、窒息、中毒、电击伤等所导致的脑缺血缺氧性损害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其中重型缺血缺氧性脑病在新生儿较常见,但在儿童或成人发病率较低,因麻醉意外所致儿童重型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罕见。我科收治了1例因麻醉意外所致重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患儿虽处于中度昏迷状态,但目前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儿,男,9岁,于2019年9月15日在当地医院行疝气手术,手术过程中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后患者恢复心跳,但处于昏迷状态,并出现发热,持续22天。于2019年10月8日转入本院,入院后仍处于昏迷状态,呼之不应,全身出汗量多,喉间可闻及痰鸣音,口角时有痰液,气管切开术后,留置胃管、尿管通畅在位。查体:T38.4℃,P126次/分,R29次/分,BP136/78 mmHg。不能自主闭眼,压眶反应较迟钝,强痛刺激偶有肌肉轻微收缩,急性面容,体型偏瘦,营养差,皮肤弹性良好,骶尾部皮肤发红,唇甲紫绀。双侧瞳孔时大时小,直径约2.5-5 mm之间,对光反射迟钝,角膜反射迟钝,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湿罗音及痰鸣音,偶可闻及鼾音,未闻及明显哮鸣音。四肢、脊柱不能自主活动,双下肢伸直,双上肢屈曲状态,四肢肌力不能配合检查,肌力增高,双侧巴氏征阳性。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尿检示:尿红细胞(隐血)(++),白细胞531.96(++++)。血常规示:白细胞30.7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9.10%。头颅CT示重度脑缺血缺氧性改变,入院西医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重度)、肺部感染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尿路感染、麻醉意外。中医诊断为昏迷(痰火淤闭证)、肺炎(痰热闭肺证)、淋证(热淋)。给予抗感染、促醒、脱水、营养支持、保护脏器功能、稳定内环境,以及加强护理等措施。治疗59天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自主呼吸通畅,但仍意识不清,处于昏迷状态。在家属要求下,于2019年11月5日转至外院继续治疗。

2 一般护理

2.1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包括神志、精神、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饮食、二便、舌象和脉象等。通过听取患儿家属主诉,护理人员深入病房观察,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方法,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做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和危重急症的出现,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2.2 口腔护理。给予每日2次的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以清洁口腔,预防感染。同时注意观察口腔内有无真菌感染,如口腔粘膜有溃疡时可涂龙胆紫,亦可用锡类散或冰硼散撒布患处。

2.3 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清洁,嘱家属每日早晚用温水轻轻擦拭患儿全身皮肤。协助患儿翻身,每2小时1次,在患儿骶尾部已发红皮肤处涂擦黄金万红膏,按摩1-5分钟,同时用软枕垫于全身空隙处,以预防压疮。移动患儿时将身体抬高。臀部垫一次性中单,每次大便后即刻替换,同时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涂抹婴儿爽身粉。

2.4 留置导尿管护理。遵医嘱每日给予甲硝唑、庆大霉素行膀胱冲洗1次,保持尿道口清洁,用扎溴铵酊棉球擦洗外阴、尿道口及尿管,每天早晚各1次,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并记录尿量,观察尿色,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

2.5 鼻饲管护理。鼻饲管每周更换1次。嘱家属给予患儿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的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每次鼻饲时注意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鼻饲后冲洗胃管以防食物残渣堵塞。同时药物应研碎后注入。

2.6 气管切开护理。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切口感染,遵医嘱使用药物性气管套管垫,用灭菌生理盐水每天2次清洁切口,并遵医嘱给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每天2次,以达到稀释痰液,预防并发症的目的。雾化后若痰液较多无法排出,可配合胸部叩击后行机械吸痰,以保持气道通畅,注意观察吸出痰液的量、颜色和粘稠度。

3 康复护理

保持肢体、关节功能位,由护理人员或康复理疗师对患者各大关节进行关节的被动屈伸、外展、内旋等康复运动,每天2次,每次20分钟,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鼓励并教会家属积极参与患儿康复护理。指导家属用揉捏、拍打等方法帮助放松患儿四肢肌肉,以防肌肉挛缩。

4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4.1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腧穴,通过局部或穴位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2]。根据辨证施护原则,分别按揉患儿头面部和四肢穴位。患儿取仰卧位,头面部取穴百会、太阳、印堂等穴位施以按揉法,五指拿法拿风池穴。上肢用一指禅手法操作肩隅、肩髎、曲池、曲泽,掐揉合谷。下肢选择伏兔、足三里、阴陵泉等穴按揉。每天2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4.2 耳穴贴压。“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与五脏在生理和功能上相联系,刺激相关耳穴,通过经络传导,可以很好地治疗昏迷。用镊子取王不留行籽胶布,按压在心、肺、肝、肾、胃、神门、脑干、皮质下等穴位处,并用拇、食指指腹面相对揉压耳穴,同时嘱家属间断帮助患儿按揉以上耳穴,以提高贴压效果。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

4.3 穴位注射。选择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功效的清开灵口服液穴位注射。选择上肢两侧曲池,下肢双侧足三里轮换注射。每穴注射1 mL,每天一次,7天为一疗程,两疗程间休息1天。注意选穴要准确,深浅度适宜,注药前应回抽,以免药液注入血管、关节腔而影响疗效。穴位注射可将针刺法和肌内注射法相结合,利用针刺的刺激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对穴位渗透刺激,发挥综合效应,具有改善局部血运、利于患儿肌肉组织修复的作用[3]。

4.4 穴位贴敷。研究表明[4],针对患儿痰热闭肺型肺炎,遵医嘱给予穴位贴敷。选择中药:当归30 g,川芎30 g,红花30 g,乳香15 g,没药15 g,肉桂12 g,丁香16 g,赤芍30 g,透骨草30 g。研成细末后每次取30 g,用食醋调成糊状,干湿适中,涂在穴位贴上。贴敷部位为大椎穴和双侧肺俞穴。每日1次,每次贴敷4-6小时,7天为一疗程。

5 结论

麻醉意外导致重型缺血缺氧性脑病属中医急诊昏迷,若抢救不及时,或治疗和护理措施不当,将会对患儿造成终身瘫痪,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该疾病可致多系统多器官受损,尤其是神经系统受损所致意识障碍、脑性瘫痪,严重影响患儿健康。因此病情稳定后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儿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尤为重要[4]。其中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对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有显著作用[5]。

中医特色护理是将传统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有机结合,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护理程序,突出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针对本例患者我科采用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有穴位按摩、耳穴贴压、穴位注射和穴位敷贴,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患儿虽处于中度昏迷状态,但目前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但目前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处于起步阶段,临床尚未推广应用[6]。因此,加强临床护理人员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和中医基础理论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中医护理历史源远流长,我们应不断继承和发扬传统护理技术,同时密切结合循证护理,以循证护理理论为依据,根据中医特色护理理论,结合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原则,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康复。

猜你喜欢
脑病耳穴穴位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