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的中西医治疗及其并发症康复

2020-12-25 22:17邢晓华温殿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6期
关键词:磺脲降糖病情

邢晓华,温殿君

(山东省招远市阜山镇南院庄卫生院,山东 招远)

0 引言

糖尿病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具有一定遗传倾向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对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都构成较大的威胁[1]。目前尚无根治原发性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但是可以采取一定手段进行疾病的控制[2,3]。患者只要能够接受规范的康复治疗,遵医性较好,通常可以将病情控制在稳定状态,改善预后,并能够和健康人一样工作、生活。

1 饮食治疗

糖尿病患者需要十分注意饮食,饮食治疗也是基本治疗措施[4,5]。结合患者生理需要,对每天摄入的热量、各种营养成分的量进行计算,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以改善胰岛功能。结合患者年龄、性别、身高进行标准体重的计算,并根据工作性质、以往生活习惯、标准体重等,进行每日所需总热量的估算。成年人休息者给予105-126J/(dkg)热量,轻体力劳动者126-147J/(dkg),中体力劳动147-168J/(dkg),重体力劳动>168J/(dkg)。有营养不良、伴有消耗性疾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的患者,摄入热量酌情增加;若为肥胖患者,应当酌情减少热量摄入,促进其体重降低,接近或达到正常体重。饮食蛋白质含量方面,成年人为0.8-1.2g/(dkg),伴有消耗性疾病等需要量大者可增至1.5-2.0g/(dkg)。脂肪含量0.6-1.0g/(dkg),其余的为糖类。根据以上计算方法,制定适宜的食谱。肥胖者坚持低糖、低热量饮食;血脂增高的患者根据高脂蛋白血症的饮食原则进行调整[6]。

2 药物治疗

2.1 口服降糖药

(1)磺脲类:其通过对胰岛β 细胞进行刺激,促使其释放胰岛素。其中首选药物中甲苯磺丁脲应用较多,该药物作用较弱,有较小的副作用。从小剂量开始用药,促使剂量在0.5g,2-3 次/d,每2-4d 对用药量适当增加1 次,在患者病情控制效果较好后采用维持剂量。但每天最大用量应控制在3g 以下。这是因为剂量再加大的话,不会提升疗效,反而会增加副作用。服药半小时后药物开始起效,作用最强时间为服药后4-6h,可持续6-10h。疗效不理想的患者,可以适当调整用药方案,改用优降糖等其他制剂。另外,磺脲类会使酒精毒性显著增加,为此患者服药期间应禁酒。

(2)双胍类:对正常人没有降糖效果。与磺脲类联合使用,会使降糖效果增强。适应证主要有:单纯控制饮食控糖效果不理想的中老年微胖患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对于使用磺脲类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是病情控制效果仍有待提高的患者,也可加用双胍类;脆性糖尿病,即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胰岛素敏感性较高、容易发生较大血糖波动的患者,这些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的同时,也可尝试对其使用双胍类。该类药物会有一些副作用,如口干口苦、恶心、厌食等。初始用药从小剂量开始,饭后服用,能够减轻不良反应。偶有皮肤红斑、荨麻疹等过敏反应[7,8]。

2.2 中药

中药对糖尿病的治疗有比较长的历史,不但能降血糖,还能从整体调节机体功能。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主要为养阴牛津、润肺清热,常以上、中、下三消辨证施治[9,10]。

(1)上消:口渴,咽干,尿频、舌干红,苔薄黄,脉数。可给予消渴方加减治疗,主方药物组成包括沙参、麦冬、黄连、生地、花粉、石斛、鲜藕汁等。

(2)中消:易饥易渴,多饮多食,日渐消瘦,尿频,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可给予患者玉泉散,方剂组成包括生地、花粉、葛根、熟地、五味子、麦冬、粳米或糯米等。

(3)下消:口渴多饮,尿频,头晕眼花,四肢无力,舌红少苔,脉滑数。可给患者服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方剂组成包括山萸肉、熟地、山药、茯苓、枸杞子、五味子。另外,可以采取单方,用王不留行、玉米须或猪胰等水煎后服用。也可以食用苦瓜治疗。

2.3 胰岛素

结合患者不同的病情合理选择制剂,急需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的,给患者使用速效普通胰岛素,首剂量实施静脉和皮下注射[11,12]。若合并严重感染、需要接受大手术治疗的外科疾病,给予速效胰岛素,或是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中效/长效胰岛素,其中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用原剂量的20%-50%,同时结合尿糖试验,在患者就餐前进行正规胰岛素的注射。在病情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给患者用中长效胰岛素。若患者年龄很小或是脆性型患者,则先试用速效胰岛素,试明剂量后改用中效胰岛素。

3 针灸对糖尿病的作用

近年来,中医常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针灸治疗,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作用归纳如下:

(1)通过针刺改善胰岛功能,促进机体进行胰岛素分泌,同时提升胰岛素对糖元的合成代谢及氧化酵解和组织利用的功能,从而发挥降糖效果。

(2)针刺可降低糖尿病患者T3、T4 水平,使血液中甲状腺素减少,因此对糖代谢的影响降低,从而实现降糖作用。

(3)糖尿病患者接受针刺治疗后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等血液流变异常指标均得到改善,促进血压循环,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并发症风险。

(4)针刺能够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调节作用,对胰岛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产生相应的影响作用,从而使糖代谢紊乱情况得到纠正。

糖尿病的针灸治疗:

(1)选穴

主穴:

糖三针:脾俞、膈俞、胰俞。

另外也可以尝试选择一些经验用穴。例如有学者发现多数糖尿病患者背部(第1、2 腰椎间右侧2.5 寸)有明显压痛点,将其认定为降糖穴[13,14]。也有学者将腕关节与肘关节之间的下1/3 之处认定为降糖穴。

配穴:

多饮烦渴加意舍、肺俞、承浆(或金津、玉液);

多食易饥、便秘加丰隆、胃俞;

腰疼、多尿、耳鸣加关元、肾俞或尿三针与骶三针;

少气懒言、神倦乏力、腹泻加三阴交、胃俞、阴陵泉或腹三针等。

(2)刺灸法

针刺得气为刺灸法的重要指标。若患者反应强烈,留针时间为15min,出针前进行1 次重复运针,然后再指压。补泻兼施,留针时间为20-30min,每天或隔天1 次,10 次为1 疗程。

耳针可用心、胰、肾、内分泌、耳迷根、三焦等。

(3)梅花针疗法

对脊柱两侧的华佗夹脊穴或是胰俞、肺俞、胃俞、脾俞、肾俞等使用梅花针进行叩刺,1 次/d 或是隔天1 次,每疗程10 次。

4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康复

(1)肺结核:加强患者肺结核病情的观察,制定康复治疗方案。肺结核浸润期应卧床静养,病灶逐渐吸收后可以开始一些幅度小、强度低的全身运动。运动逐渐增加,以不感觉疲劳、促进饮食为度。吸收或硬结期,指导患者练习呼吸、散步等,适当增加运动量。

(2)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指导患者练习气功,在平坦地面散步,防止患者因深感觉障碍而跌伤。另外应重视综合治疗结合胰岛素治疗。

(3)糖尿病性中风:在中风偏瘫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长期给予胰岛素治疗,以便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预防复发。

(4)活动性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格控制运动,防止发生视网膜出血。可以交替练习八段锦和松静功。另外也可以开展干洗脸、拔耳孔、擦眼皮等头面部自我按摩。

(5)合并冠心病:对患者的运动强度进行严格限制,以防运动过量加重病情。以冠心病为主,按照冠心病康复措施开展康复治疗,运动量由小幅运动开始,缓慢增加。若疾病以糖尿病为主症,则采取糖尿病治疗原则,同时注意避免冠心病加重。

猜你喜欢
磺脲降糖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冯琴:降糖减肥新秀一一司美格鲁肽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紫红獐牙菜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门诊药房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磺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及价值
磺脲降糖药应该怎么吃
磺脲类降糖药你用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