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FRAX骨折风险评估分析

2020-12-25 07:54徐鹏慧张清孔祥艳叶彬楚燕芳卢敏辉屈文龙周惠琼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风湿病校正骨密度

徐鹏慧 张清 孔祥艳 叶彬 楚燕芳 卢敏辉 屈文龙 周惠琼*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风湿科,北京 100048 2.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853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所致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P)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发生率仅次于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GC诱导的骨丢失以骨小梁受累最显著,且与使用时间和剂量相关。目前GC被广泛地用于各种风湿病的治疗,骨质疏松是长期应用GC的常见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出现髋部、椎体、股骨等部位的骨折,甚至导致残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且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负担。骨质疏松起病隐匿,有些患者早期可无症状,直至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才会引起重视,此时往往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因此GIOP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常用WHO推荐的FRAX评分来评估患者未来10年PMOF和PHF,糖皮质激素为FRAX危险因素之一;但大多数风湿病患者使用GC的治疗剂量远远超过FRAX中所要求的GC剂量和时间,FRAX可能低估了该类患者的骨折风险。本研究对纳入患者按GC剂量进行分组,并对FRAX进行校正,评估GC对风湿病患者骨折风险的影响,以便筛查出骨折高风险患者,达到及时治疗、降低骨折发生率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的风湿病患者180例,其中包含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成人still病;均符合相关风湿病的诊断或分类标准,且系统性使用GC治疗超过3个月。同时收集同期来院健康体检者18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排除标准:①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等代谢性疾病;②慢性肝肾功能不全;③长期口服雌激素者;④正在使用双膦酸盐者;⑤恶性肿瘤;⑥代谢性骨病;⑦大量应用肝素;⑧已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分别对入选风湿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进行信息采集,一般情况包含年龄、性别、近期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既往骨折史、当前吸烟状态、饮酒史(摄取酒精量≥3单位/天)、口服糖皮质激素(目前正在或者既往平均每天口服等效泼尼松剂量≥5 mg并时间超过90 d)、类风湿关节炎、继发性骨质疏松(1型糖尿病、成骨不全、性腺功能减退、更年期提前、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或慢性肝病)和父母髋部骨折病史。疾病及治疗情况包括患者病程、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长和剂量。

1.2 方法

1.2.1骨密度检测: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骨密度仪,通过双能X线法检测纳入风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腰椎(L1~4)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并记录骨密度和T值;根据WHO推荐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T值≥-1.0 为骨量正常,-2.5

1.2.2FRAX计算与结果判读:进入FRAX界面中国大陆模式(http://www.Shef.ac.uk/FRAX),输入患者一般资料、骨密度机型及股骨颈骨密度值,同时对风险因素进行选择,计算出未来10年PMOF和PHF。结果判读:PMOF:高危组(骨折风险≥20%)、中危组(20%<骨折风险≤10%)、低危组(骨折风险<10%);PHF:高危组(骨折风险≥3%)、低危组(骨折风险<3%)。根据2017年我国骨质疏松诊疗指南[1],骨质疏松的治疗阈值为PMOF≥20%、PHF≥3%。按照2017年ACR关于GIOP防治指南中的推荐[2],对于7.5 mg1%。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对于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以均值±标准差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不满足正态分布的两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对于不满足方差齐性的三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对于激素使用组与健康对照组,两组间在性别、年龄分布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激素使用组患者男女比例1∶3.2,平均年龄(49.15±13.71)岁,平均病程(69.46 ±71.7)个月,平均服用激素时间(40.73±44.94)个月。具体临床资料见表1。

表1 激素使用组与健康对照组一般情况

2.2 激素使用组与健康对照组PMOF和PHF比较

两组均通过FRAX计算出未来10年PMOF和PHF,结果提示激素使用组平均PMOF为3.57±2.09, PHF平均为0.72±1.21,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GC使用时间≤2年与>2年组PMOF和PHF比较

根据GC使用时间将180例患者分为2组,GC使用>2年组和GC使用≤2年组,并对两组PMOF和PHF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在性别、年龄分布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C使用>2年组PMOF和PHF均高于GC使用≤2年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表2 激素使用组与健康对照组PMOF和PHF比较

表3 GC使用时间≤2年与>2年组PMOF和PHF比较

2.4 GC校正前后三组间PMOF和PHF比较

根据GC日均剂量将激素使用组患者分为GC≤7.5 mg组,7.5 mg

表4 GC校正前后三组间PMOF和PHF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PMOF and PHF among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GC adjusted

2.5 骨质疏松治疗阈值

按PMOF≥20 %、PHF≥3 %计算,本研究患者达到治疗阈值者为分别为0例和9例(5 %)。按GC校正后GIOP推荐的骨质疏松治疗阈值PMOF≥10 %、PHF>1 %计算,达治疗阈值者分别为8例(4.44 %)和41例(22.78 %),达到治疗阈值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

3 讨论

GIOP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常见类型。Overman等[3]进行的美国人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0.5 %~1 %的普通人群因各种原因长期使用GC治疗。目前GC广泛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通过强力的抗炎作用减少炎症发挥保护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使用GC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当然,这类疾病患者本身也存在较高的骨折风险,与一些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1、IL-6、IL-17)通过多种信号途径诱导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化、导致骨量下降有关[4]。目前研究表明,在使用GC治疗的患者中GIOP导致骨折风险的增加可能比预想的发生的更早。骨折风险在开始系统性GC治疗的前几个月内就明显增加,并且对骨密度的影响与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长短相关;使用时间越长、治疗强度越高,骨折风险就越高[5-6]。有研究[7]表明,仅用3个月等剂量5 mg泼尼松治疗后,骨折风险就显著增加。甚至有研究[8]认为,即使是1个月的全身GC治疗也与骨折风险增加有关。事实上,研究显示,开始泼尼松治疗的第一天,骨形成标志物即受到抑制;即使关节腔内注射GC也会对骨转换指标产生2周甚至更长时间的负面影响。本研究提示对于GC使用超过2年的患者,发现其PMOF和PHF均明显高于GC使用<2年的患者。也证实了激素使用时间对骨折发生率的影响。

GC通过两个主要途径直接影响骨形成,其一通过增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受体2(PPARγ2)的表达[9],其二通过抑制典型的Wnt/βcatenin信号途径[10],导致成骨细胞的产生减少,影响骨形成。另外,GC直接降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产生[11],从而能使骨形成受到抑制。除此之外,GC也影响骨吸收,它通过增加核因子NF-κB配体受体激活剂的产生(RANKL)并减少骨保护素的产生,导致骨吸收增强。GC刺激分泌IL-6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12-13]。GC对骨吸收的总体影响最终导致骨流失。GC不仅影响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还可损害骨细胞的功能,促进其凋亡,进而导致骨结构受损[14-15]。这可以解释GIOP患者骨密度与骨折发生不平行,即与普通人群相比,使用GC的患者在较高的BMD下也可发生骨折[16]。GC还可通过抑制小肠对钙磷的重吸收和增加其在肾脏的排泄;同时GC还通过对性腺抑制,减少性激素合成以及减少肌肉量、降低肌肉敏感性等多种途径诱导骨丢失[17]。总之,GIOP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病理生理机制和时间进程上均有很大不同,服用GC的病人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骨结构受损和骨折的发生均早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8]。

RA是最常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一种风湿免疫性疾病,RA患者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比同年龄段的普通人群高2倍以上。RA患者合并骨质疏松性骨折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残疾增加,同时也增加患者的死亡率。RA骨折风险增加除了与疾病本身所致慢性炎症、活动量减少等有关外,还包括使用药物的因素,如GC、阿片类止痛药等药物[19]。研究[19]表明,使用任何剂量的GC超过3个月均可显著增加骨折风险,其中<7.5 mg/天 HR 1.26 (1.07~1.48), ≥7.5 mg/天HR 1.57 (1.27~1.94)。2013年EULAR对RA的治疗建议中指出初始治疗可选用低剂量GC,最长不超过6个月,并且在临床可行的情况下,应尽快减停[20]。2019年EULAR关于RA的治疗管理中建议,GC应作为DMARDs药物起效前的过渡治疗,应尽量在3个月之内减停[21]。本研究中GC≤7.5 mg组,RA患者有41例,占全组74.5%,且GC使用平均时长为31.93个月,远远超过了指南推荐的6个月,骨折风险也相应增加。FRAX骨折风险评估模型中把RA和GC使用均纳入其中,均为二分类变量,未对GC的使用剂量及治疗时间做进一步要求;但本研究显示GC≤7.5 mg组的PMOF和PHF在激素校正前后均高于另外两组,与RA患者占的比例大和激素治疗时间较长可能有一定关系,这种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治疗要遵循指南,尽量减少GC使用的时间和剂量。

2014年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NOF)专家委员会发布的骨质疏松的防治指南中指出,对于股骨颈、全髋关节或腰椎的骨密度提示低骨量(-1.05 mg的泼尼松,时间超过3个月,输入“是”,反之为“否”。对于系统GC治疗的风湿病患者来说,由于一开始使用激素就开始启动骨丢失,并短期内出现快速骨量下降,如果用普通人群的骨折风险治疗阈值来判断GC使用者,可能使GC使用者错失治疗时机。研究[2,23]表明,对于使用等效泼尼松剂量2.5~7.5 mg/天的患者,可以使用未经调整的FRAX;对于使用剂量>7.5 mg/天的患者,PMOF应在计算出的数据上相应增加15 %,PHF应增加20 %。因此,2017年GIOP指南中指出[2],对于使用剂量>7.5 mg/天的患者,采用GC校正后的FRAX,并且PMOF≥10 %,或PHF>1 %即需开始抗骨质疏松治疗。本研究按一般人群的治疗阈值PMOF 为20 %、PHF 为3 %计算,达到治疗阈值者仅为PHF 9例(5 %),PMOF无1例达到治疗阈值;对GC校正后,按GIOP治疗阈值PMOF 10 %、PHF 1 %计算,达治疗阈值者分别为8例(4.44 %)41例(22.78 %),大大提高了达阈值的患者比例,使激素使用的患者能够更早得到预防骨折的有效干预,似乎更符合临床的实际情况。因此,PMOF 10 %、PHF 1%可能更适合用于GC治疗的风湿病患者。

综上,系统使用GC治疗的风湿病患者骨折发生率高于健康人,且大部分风湿病患者使用GC剂量超过5 mg,使用GC校正过的FRAX骨折风险评估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其中使用GC≤7.5 mg的患者PMOF、PHF明显升高,可能与RA患者比例高以及使用GC时间更长有关。经GC校正后计算的PMOF和PHF,按2017年美国ACR的GIOP指南中推荐的治疗阈值PMOF 10 %、PHF 1 %,达骨质疏松高风险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该类患者可尽早开始预防骨质疏松的治疗,以便达到降低远期骨折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而对于激素使用时长对FRAX骨折风险结果的影响,则需要更多相关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阐述。

猜你喜欢
风湿病校正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出门晒太阳 风湿病患者要注意这些方面
风湿病 你了解多少
总干眼 看看风湿科
风湿病能彻底治愈吗?
劉光第《南旋記》校正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建立在校正系统上的强大实力Sonance所能士i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