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科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角色担当

2020-12-25 06:35王晶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创新创业教育

摘  要:工科大學生拥有更大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因为他们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本文分析了当前制约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因素,从确立理念、探索模式、构建体系、完善工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工科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不同角色的不同担当。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制约因素;角色担当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党的十九大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提出。建设创新型的国家,造就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型人才,急切需要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未来,他们创新创业技能是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强支柱,是激发民间活力的重要形式,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高校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及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而高校中的工科大学生由于其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有直接的密切关联,因此,对新型工科大学生必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掌握创新创业技能就有了更必然的要求。2017年初,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教育部在《新工科建设指南》中提出了“新工科”理念,明确提出,工科专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这一里程碑事件得到了有识之士的一致认可,自此“新工科”理念便陷入火热之中。

一、制约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因素

制约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主要因素,是作为教育者的学校领导层和教师个体。学校或教师往往重视大学生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培养,忽视其他如人文、社交等素质的完善。无数成功者创新创业实践证明,经营知识、管理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实践中会发挥巨大的作用,许多创业者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走入困境,就是因为这些方面的短板造成的。其次师者还忽视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基础理论的开发和研究。起步较早的高校还能沿用国外的有限的理论教材,却无法有机地融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为此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化、体系化不完整,无系统,更谈不上有切实有效的保障制度。第三,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专业教育教学存在严重脱节现象。目前工科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已经完善,但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即使有些学校有也是或转行或兼职,他们通常是自己专业领域内的人才但实战经验不足,更没有长期的、稳定的创业专业知识的储存,所以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并不是很先进,很难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而且大都以选修课、讲座等形式进行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学生的参与度极其低下。课堂上,他们只能重理论轻实践,一味知识灌输,成为“空谈理论家”,即使剖析案例,也只是泛泛而谈,无实效性和感染力。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有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也无法给予专业上的指导。

当然受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大学生他们更关注的是理论学习和考试分数,创新创业类的活动不愿意参加,即使参加也是应付交差,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明知不行,也不想提高,再加上片面的思想价值观念,导致思维较为狭窄,不能从长远考虑自己的就业和生活,这也是制约工科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因素之一。

二、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角色担当

(一)学校角色担当

学校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的主体,是决策者。时代在发展,社会在飞跃,高校应了解中国复兴发展对新型人才培育的要求,明确工科专业在教育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新开放的多元化的教育观念是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向。应建立健全多部门参加的管理机制,组织专业人员编写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教学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定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在专业知识教育中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确保社会人才刚需与学校特殊人才培养无缝对接,因此,工科高校在每届人才培养过程初期,组织人员深入社会各行各业,调研工科专业人才的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明确社会对工科大学生能力及素质的要求后,立足于科学教育观人才观及质量观,重新制定创新创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革新教育教学模式,整合资源着力打造新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时时处处为大学生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个人所长的事业。逐步提升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诸如创新思维、创新心理、人文修养等。这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明确其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及创业心理品质所存在的不足。为培养新型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应优化高校内部应有资源,并积极汲取社会资源,使其有机地融合,创造更好的培养人才条件。

(二)教师角色担当

教师,传道授业,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设中的引导者。现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最直接的也是最传统的方式是课堂教学,它的特点是知识灌输,这种教学模式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已无法满足当代学生把自主创新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优先选择的需求。这是就需要教师探索并采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崭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学习兴趣提高了,主动探究的能力也提升了。尤其是工科大学,因其课程的特殊性,进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课程,如“现代工程图学”的工程制图、“机械原理”中的机械结构设计、“PLC控制技术”里强电力电路的编程控制等,完全可以适合使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既易获得改革成效,又可以拓展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效率。通过实践,教师还可以了解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短板,这是就需要教师依据大学生的性格差别、能力高低及认知差不同,为大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

大学生思维活跃,有时看似奇异的想法,却或许能开启一个新的天地。为此,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与和专业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科研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启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思路,拓宽他们的创新创业视野,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师其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是完善课程体系,目标是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思维与创新意识。

(三)学生角色担当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是不可忽缺的角色,是参与者,是实践者,且应承担应有的职责。

据笔者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有创新意识的大多是工科类学生,大学毕业后走自主创业之路最多的也是工科类学生。这些学生共同之处是他们在高校期间就熟知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技能,再经过自身努力,容易形成自己实实在在的核心技术,并转化为为社会所用的拳头产品。为此大学生在学习中应逐步地熟练地掌握宽广扎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问多记,了解与创业过程相类似的产品的生产、销售、经营过程,不断总结,才能从实践中摸索出真知,锻炼适应岗位要求的各种能力。创业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所以大学生还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企业家精神,如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坚强意志等,是一个成功企业家不可或缺的品质。

综合调查后,我们还发现毕业后直接从事自主创业的工科大学生却不足1%,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而进入企业就业的是大多数,经过几年的拼搏,他们逐步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拥有市场竞争力,拥有持续竞争优势,是每个企业及企业家持久追求的目标,而目标的实现不能没有企业内的创新创业。工科大学生应明确认识到这一点,无论是在专业知识学习还是在社会实践环节中,必须有意识的产生压力,提高危机感,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妥善处理危机,走出困境。这样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活力和创新,增强自信心,并有毅力去完成任务,这些精神与能力的积累与完善是企业内创新创业的取之不尽的源泉。

正确的创造性思维来自于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多彩的形象思维的和谐。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技术活动属于逻辑思维,人文科学知识与活动归属形象思维。笔者接触了多届工科大学生,感知他们普遍欠缺人文科学知识,面对稍微复杂的社会关系不知如何协调,缺乏自我推销能力和沟通技巧,难以构成商业信用,与适应社会要求的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人”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工科大学生要涉猎广泛,专业的系统学习、专业的日积月累熏陶、专业的实践形成,构建成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完美统一。还要更多地掌握人文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情感、创新行为和创新人格,具备正确地鉴别社会事物的能力,掌握组织协调社会生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三、结语

创新人才是全面型人才。在经济与信息全球化,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创新与技术创新成为社会生活与生产的基础。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中,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理应承担应有的职责,只有多方面角色的合力担当,创新创业教育定能积极推动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晶.新工科背景下电气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J].科技风,2019(06):48.

[2]王莹,程旺.基于创客空间模式的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教学优化策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01):88-93.

[3]庞勃.工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分析[J].现代交际,2019(21):193.

作者简介

王晶(1982—),女,江苏盐城人,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7SJBFDY788)。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创新创业教育
我国乒乓球运动消费的制约因素探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