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融入陶瓷艺术专业课教学研究

2020-12-25 06:35王宁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陶瓷艺术思政元素专业课

王宁

摘  要:陶瓷艺术专业教材的开发应提高植入的技术和技巧,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层层侵染,以工匠精神、人文精神以及刚柔、动静、有为与无为等一系列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有着深邃辨证精神。通过挖掘陶瓷艺术领域的思政元素、提高整体设计水平、多元的教学载体等路径将思政元素完美植入陶瓷艺术教材中,是提高陶瓷艺术专业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陶瓷艺术家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思政元素;陶瓷艺术;专业课;教学

陶瓷专业是我国培养传统文化接班人的根据地,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接力棒。新的陶瓷专业教材是对原有教材的提升,是面对新时代、新技术、新材料的学习,目的是提高原有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融入思政元素,发挥陶瓷专业的育人功能,有利于提高陶瓷专业的教学效果,培养陶瓷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实现文化强国的中国梦的重要举措。

一、植入优势:思政元素是丰富专业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

对陶瓷课程内容进行有益的探索,尤其是其中的思政元素,把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植入到专业教学中去,能大大提高陶瓷专业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传统文化强国教育

陶瓷艺术专业是培养祖国陶瓷艺术人才的殿堂,培养的所有学生都是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承人。在陶瓷专业课程中植入爱国、强国的思政元素,容易让大学生有认同感,提高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激情和信念。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是人生理想和抱负的建设期,对他们而言学习陶瓷艺术专业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岗位的岗前培训,训练职业技能,更应该是成就伟大事业的精神层次追求。通过挖掘新的内容在陶瓷艺术专业教材中融入工匠精神、人文精神,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教育,另一方面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二)倡导成才首先成人的高等教育

未来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影响着整个社会价值观的走向,首先是影响个人的成人成才。陶瓷艺术专业具有强烈的专业特殊性,需要培养学生具有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因为他们肩负着文化强国的中国梦。通常一个好的价值观能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必须让这种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实践中去体会它、感知它。因此,思政元素想完美的植入陶瓷教材,成为和教材完美对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践行。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吸收思政教育,成为一名高素质、高思想的陶艺家。

二、植入情况:思政元素植入陶瓷艺术专业课诸多不足

(一)整理设计理念过时,缺少在专业内进行思政元素挖掘

课程思政是新的社会环境下陶瓷艺术专业课题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更重要的是从专业内挖掘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植入陶瓷艺术专业的教学每个环节中去,切实实现德育目标。从收集到的教材资料来看,大多数陶瓷专业教材的编写,收到陶瓷工艺的限制,对陶瓷艺术专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践行课程设计较多,尤其是在拉坯、车模、上釉、烧成等,在教学理念上还存在重专业技能,轻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等思政元素的倾向。从人才方案的培养目标到考核的每个环节进行深入提炼陶瓷艺术专业中的思政元素,才能真正引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获得感。

(二)完善课题考核体系

在陶瓷艺术专业课程考核上,缺少兼顾对思政元素的切实践行的衡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把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理念打偶纳入评价体系。尤其是学生在制作作品的主题表达,对职业道德的遵守,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要进行量化考核,这样能更好的额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拼搏进取、努力奋斗!

三、植入方式:思政信息全员研究、全方位、全过程植入陶瓷艺术专业课教学

(一)统筹全局,把思政信息植入专业学习每个环节

一件陶瓷艺术作品工序有72道,烧制陶瓷也会面对危险,专业的特点要求必须严禁和坚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专业课程进行前瞻性的规划,把思政信息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在陶瓷专业教材设计上,把思政信息作为纲领。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都融入思政信息,彰显学习内容的思想性,构成陶瓷艺术专业的大思政氛围。

(二)从专业内进行梳理,把思政信息内化于胸

陶瓷艺术专业教材内容更新上,着重挖掘思政知识点,从陶瓷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的思政角度去探索思政元素,善于把陶瓷專业知识和思政新的交叉点,在教学中完美的植入,顺利的进行思政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增加陶瓷艺术专业的职业素养部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忠于值守精神、同舟共济的精神,让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做到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真正把思政信息从教学内容植入到大学生的心中。

陶瓷艺术专业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一定的学习周期内,尽可能扩大在不同学科内容的知识,并且以学习效率为前提,从美术类专业向艺术学科,再扩展到其他学科,即从单一学科向交叉、跨学科延伸。既要以专业前沿知识为主体,增强学生在领域内对已经取得成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如我国宋代器物美学人文精神、秦始皇兵马俑的伟大创举;也要让学生看到当下世界陶瓷艺术发展的发展方向,如陶瓷材料、陶瓷工艺、陶瓷设备。意识到我国陶瓷艺术在当前发展的水平,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在建筑卫浴设计和材料上,意大利都属于领先世界的国家,在日用陶瓷领域的英国、德国都做的非常好。在教材中可以补充一部分关于陶瓷工艺进步的知识。每一个工艺的更新,技术的进步,每一个关键领域的创新都是无数个工作岗位的艺术家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而来,没有这样的改革创新、爱岗敬业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无法完成任何工艺事业的前进。

(三)多元素,全方位植入,把课程思政信息接地气

通过多元的教学方式,把思政信息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仅能把思政信息对专业课程进修完美植入,而且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在教学案例采集中,我们就把和思政信息相吻合的典型案例进行摘入。尤其是陶瓷行业内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社会责任和爱国情怀,达到育人的目的。

如在研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六艘飞船,是中国的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人类世界上第243次太空飞行,也是中国“三步走”空间发展战略的第二阶段。神舟六号于2005年10月12日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于2005年10月17日返回舱在内蒙古。在神州六号研制过程中发现允在火箭和大气层摩擦温度过高不利于火箭对卫星的运输,尤其是金属的耐高温程度有一定的限度,不能达到预定效果。后来经过陶瓷材料的科学家发现陶瓷的具有很高的耐高温能力,并且易于和飞船脱离,污染小。对于这一科技难题的应对,我们陶瓷科技人员不仅能够按照要求实验,而且具备在突发事件的管理能力、沉着冷静的心态和高度负责的精神。经过陶瓷材料团队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加班加点的努力,忠于攻克了此项科技难题,解决了神州六号在升天过程的难题,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陶瓷艺术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人才。学生将手工艺传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其具有较强的审美和创新能力,能在文化艺术部门,传统工艺加工领域,设计公司,学校等企事业部门从事各种传统与现代工艺美术品设计与制作,以及相关教学研究,设计管理方面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人才。在陶瓷艺术专业教材中完美植入思政元素,是陶瓷艺术专业特性的要求,也是提高陶瓷艺术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更是陶瓷艺术专业践行课程思政、实现专业课程育人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响,王美妮,曹立杰,等.专业和思政相融合的FPGA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

[2]施良方.课程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康丽琴,廖慧英,高永红,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课程思政教育建设[J].大学化学.

[4]虞丽娟.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J].光明日报,2017.

猜你喜欢
陶瓷艺术思政元素专业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英语笔记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陶瓷艺术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意义研究
浅析景德镇陶瓷粉彩雪景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浅析动漫艺术创作与陶瓷艺术的融合
中原陶瓷艺术创新机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