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RIZ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例*

2020-12-26 07:20吕朋刘芝辰黄东方黄德娟
科技与创新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东华理工大学基础

吕朋刘芝辰黄东方黄德娟

基于TRIZ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例*

吕朋1,2,刘芝辰2,黄东方2,黄德娟1

(1.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东华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简要论述了TRIZ理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东华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将TRIZ理论引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TRIZ教学研究,寻找到一条能将TRIZ理论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路径。最终借助TRIZ理论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让大学生会创新,敢创业,最终实现东华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创新。

创新创业教育;TRIZ理论;创新方法;高等教育

1 引言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学习生涯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自主创新,方法先行。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创新方法。先进的创新方法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来说,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仍然仅停留在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少涉及与创新方法有关的教学,导致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纸面,缺乏实质性进步。

TRIZ被翻译为“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是一种基于知识,以人为本的解决发明问题的系统化方法学[1]。自20世纪80年代,随着苏联将TRIZ理论解密,欧美等发达国家都迅速将TRIZ理论应用于创新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取得显著的成果。但是国内TRIZ教学及应用却显著落后。就国外高校来说,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及英国剑桥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都已经开设了TRIZ相关课程,积极将TRIZ引入到创新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中;就国外公司来说,美国波音公司、韩国三星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及日本丰田公司等都已经将TRIZ理论应用到了企业自身发展中。相比而言,国内只有清华大学、南昌航天航空大学及黑河学院等部分高校开展了TRIZ理论相关教育;国内企业能够将TRIZ理论运用到企业发展中却是凤毛麟角。这种落后的局面迫切要求中国高等院校要重视TRIZ理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理论思考和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构建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模式[2-4]。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东华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 尝试将TRIZ理论引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希望探索到一条培养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有效路径。

2 TRIZ理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TRIZ理论作为解决发明和创新问题的系统化方法学,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能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融入TRIZ理论,这对于推动东华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有利于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体系结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TRIZ理论的引入能够推动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体系优化,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育人质量,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有利于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对大学生进行训练和指导,缺乏创新方法的教学。高校教师通过深入理解TRIZ理论,掌握TRIZ理论的实际应用,通过在课程教学中融入TRIZ理论,可以积极引导大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独立探索问题,培养大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引导大学生将TRIZ理论融入到自己所学的专业,指导大学生独立应用TRIZ理论解决自己专业领域问题,增强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信心。

3 运用TRIZ理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了充分推动TRIZ理论在东华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从优化理论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理念培育等角度展开研究,具体研究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路径

3.1 途径一:将TRIZ理论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

TRIZ理论的有效应用与教学密切相关,要推动TRIZ理论在理论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从提高理论教学水平入手,高校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只有深入理解TRIZ理论,掌握TRIZ创新方法教学,才能在课程教学中自然融入TRIZ理论;从开设TRIZ必修及选修课程入手,探索将TRIZ理论应用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借鉴国内外相关高校的培养模式,构建具有东华理工大学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体系。

3.2 途径二:将TRIZ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

TRIZ理论强调发明创造过程,创新创业教育更离不开实践过程。对于高校来说,目前可以采用的实践教学平台,主要有以下三种:①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发掘校内各类教学及科研实验室、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创客空间及大学生科技孵化园等可用资源,让大学生有机会在校内尝试应用TRIZ理论。②校外实践教学平台。通过与校友企业联合,深度参与校友企业实践平台的建设,引导大学生把TRIZ理论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一对一的企业实践教学,提升TRIZ理论应用能力。③创新创业竞赛实践平台。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与省市级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如“互联网+”大赛及“创青春”大赛等,鼓励大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应用TRIZ理论中各类法则及原理方法去分析解决比赛中所发现的问题[2,5]。

3.3 途径三:将TRIZ理论与理念培育有机融合

通过推广TRIZ理论,将TRIZ理论深深根植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 ①学生理念的培育。形成以TRIZ理论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理念,在课程教学及理论实践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大学生将TRIZ理论与自己专业知识相融合,实现从TRIZ理论到TRIZ应用的快速过渡。②教师理念的培育。高等院校要积极优化TRIZ理论教师队伍,面向教师推行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教学方法,鼓励高校教师开展TRIZ理论研究,初步建立具备创新思维及掌握创新方法的师资队伍。③社会理念的培育。社会作为大学生运用TRIZ理论的最佳场所,能给大学生带来更多创新创业机会,有利于大学生将创新的想法转化为创业的行动[2,6]。

3.4 途径四:将TRIZ理论与育人质量有机融合

通过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各环节进行监测与评价,将TRIZ理论在课程应用过程中得到的结果进行有效反馈,保证育人质量。具体反馈结果如表1所示,将TRIZ理论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后,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考试成绩以及创新竞赛的完成情况较引入前有了大幅度提升,这说明TRIZ理论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育人质量。

表1 TRIZ理论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前后的对比效果

项目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考试成绩创新竞赛 将TRIZ理论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前学生不积极,课堂气氛不佳作业质量差,普遍缺乏创新性平均分为78.02,90分以上人数约占2%学生报名参加互联网+比例极低,不到10% 将TRIZ理论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后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踊跃作业质量高,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平均分为85.36,90分以上人数约占10%学生报名参加互联网+比例超过50%

4 高校在推进TRIZ理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用的重要 角色

TRIZ理论应用的推动离不开高校的支持,具体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懂TRIZ理论,会TRIZ理论”的师资队伍建设。从高校层面来说,要支持和鼓励教师深入学习理解TRIZ理论,加强对TRIZ创新方法的掌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充分融入TRIZ理论。②设计及完善基于TRIZ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实践活动及其重要,学习TRIZ理论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是需要结合实践教学。对于高校来说,如何构建及完善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扩充实践资源,对于TRIZ理论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影响。③建立TRIZ理论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用中的保障机制。要顺利推动TRIZ理论在高校的实际应用,必须从TRIZ相关课程开设、课程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结合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具有学科特色的TRIZ理论课程实施方案。

5 结语

东华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学科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借助TRIZ理论推广的契机,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TRIZ教学研究,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及高效化。借助TRIZ理论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让大 学生会创新,敢创业,最终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创新。

[1]陈敏慧,蒋艳萍,吕建秋.TRIZ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24-27.

[2]王海云.TRIZ理论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9,35(6):119-121.

[3]吕涵.TRIZ理论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黑河学院学报,2018,9(11):16-17.

[4]朱团,陈丽华,郭双林.TRIZ理论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3(35):178,180.

[5]韩志嵘,韩宇飞,林芸,等.TRIZ理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的应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6):175-176.

[6]于澍.基于现代TRIZ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应用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58-159.

吕朋(1987—),男,山东荣成人,博士,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及创新创业教育 研究。

东华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项目“TRIZ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例”(编号:DHJG-20-66);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东华理工大学:化学)

2095-6835(2020)24-0085-02

G647.38

A

10.15913/j.cnki.kjycx.2020.24.028

〔编辑:严丽琴〕

猜你喜欢
东华理工大学基础
昆明理工大学
相同的“手” 不同的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the repairs of the Kariba Dam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共享
李东华,亲手打造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