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0-12-26 07:39严玉峰韩建忠
科技与创新 2020年24期
关键词:甘肃省项目管理机构

严玉峰,韩建忠

关于对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严玉峰,韩建忠

(甘肃省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按照科技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的改革精神和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甘肃省积极响应国家科技计划改革号召,在国内较早开展甘肃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工作。通过分析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近年来在建设运行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科技领域;综合竞争力

1 概述

科技计划(基金、专项)是政府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设立了一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中国提出政府各部门简政放权,不再直接管理具体科技计划项目,由专业机构通过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受理项目申请,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实现对任务目标负责。按照国务院关于将现有具备条件的科研管理类事业单位等改造成规范化的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工作部署,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发改委研究制定了专业机构建设标准,并经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明确了专业机构应当具备的科技管理能力,提出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接受部际联席会议委托,开展国家科技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科技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的改革精神和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甘肃省积极响应国家科技计划改革号召,在国内较早开展甘肃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工作,从科研管理类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中择优选择三家具有项目管理经验的事业单位作为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开展培育建设。三家专业机构依据甘肃省科技主管部门委托,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等,在科技创新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积极发挥协调服务作用,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工作。专业机构协助科技主管部门开展科技领域研发动向调研和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科技发展建议。

2 专业机构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有效竞争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2014年以来,按照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要求,国家科技计划部际联席会议确定7家单位为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其中科技部属单位4家、工信部属单位1家、卫健委属单位1家、农业农村部属单位1家、科技部属单位占一半以上。为落实科技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的要求和放管服改革要求,甘肃省经过实际调研和遴选,确定三家科技主管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为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此三家单位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项目管理和参与经验,形成了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的人才队伍,并长期从事或协助从事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和科技服务工作。但三家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均为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下属单位,无其他部门或社会组织的参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因为甘肃省内具备相关项目管理经验的单位和机构在科技系统之外几乎没有,如果要具备一定的专业项目管理经验,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和发展。

2.2 专业机构建设与运行标准不明确

各专业机构经过多年的建设运行,已初步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专业机构建设相关标准,但部分“标准”是否科学、是否有更高的优化完善空间、是否符合不断发展的科技形势仍进一步验证和检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尚未形成评估评价标准。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仍处于探索试点时期,各项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各专业机构在制度建设、管理质量、团队建设、廉政保密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深入研究,力争探索研究以结果为导向的明晰的建设目标和标准,并按照规范实施专业机构标准化建设。

2.3 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

经过近4年的建设运行,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各项工作都已步入正轨,初步做到了项目管理“接得住”,但随着项目管理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项目管理团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管理团队对国家、省内相关政策,尤其是科技政策的把握和理解程度不够,政策水平不高,对所管理领域项目相关研究方向、前沿等专业领域知识储备不足。二是管理服务的精细化程度需进一步提升。专业机构运行近四年来,已摆脱粗放式管理方式,但管理服务需要精细化,需要进一步将服务的理念深入植根于每一个项目执行环节,研究型专业机构建设任重而道远。

2.4 现行制度对专业机构的建设支持和激励不明显

从国家及其他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运行来看,各专业机构协助相关部门从事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而管理工作的参与程度也有所不同,主管部门通过工作经费的方式对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进行支持。但专业机构建设仍处在探索建设阶段,缺乏有效的参考标准,主管部门对专业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也在不断地完善中;同时,按照专业机构建设相关要求,项目管理人员不得参与所管理项目的申报、参与等工作,这对项目管理人员职称晋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甘肃省相关部门暂未对项目管理方向设置职称晋升的畅通渠道,缺乏对项目管理人员从事项目管理的激励机制。

3 专业机构建设发展的建议

3.1 引入竞争机制

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是推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手段,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中应鼓励具备条件的社会化组织参与竞争并逐步吸收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加入专业机构行列。专业机构的遴选需要引入适当的竞争,但专业机构遴选的条件和标准要提到比较高的层次,相关部门要注重具有项目管理潜力的社会化组织的培育,在政策支持、人才队伍建设、组织机构建设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3.2 探索专业机构标准化建设,建设研究型专业机构

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应从项目管理质量标准化、项目管理流程标准化、项目过程监督监管标准化、廉政风险防控标准化、项目追溯查询标准化、项目档案管理标准化等方面探索建立专业机构建设标准,通过标准化体系的完善构建,最终建成以“可追溯、可查询”为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公平公正、权责明晰、行为规范、科学高效”为项目评审立项机制,以“行为规范、管理标准、廉洁高效、公开透明”为建设目标的项目管理机构。专业机构建设标准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机构建设标准

3.3 持续做好制度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强化信息公开

为适应科技计划管理新要求和发展,必须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用制度规范程序、约束行为。专业机构应进一步树立项目管理人员的纪律规矩意识和责任意识,防范不作为、杜绝乱作为,严格过程留痕管理和闭环管理,实现内部监督常态化和制度化。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关键环节建立针对风险点的防控方法、手段,进一步完善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考核的全过程监督工作机制,按年度签署廉政责任书和廉政承诺书,坚决杜绝各类廉政事故的发生,筑牢廉政风险防控的堤坝。此外,对应该向全社会及项目推荐单位、申报单位公开的相关信息要及时公开和回复,但严禁透漏和公开不宜公开和不应公开的项目信息,做到严格保密与及时公开有机结合。

3.4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已陆续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和管理要求开展工作,甘肃省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应在管理质量提升方面向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学习,通过管理制度、流程完善、岗位优化设置、内控体系建设等,探索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推进建立目标清晰明确、程序科学规范、过程公开透明、监督及时到位的项目质量控制制度和质量管理系统,通过不断积累和完善,在相关条件初步具备的情况下考虑申请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此增强专业机构项目管理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

3.5 强化科技项目档案管理,逐步实现档案资源化

信息化和资源化是未来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须紧跟科技计划管理和档案管理发展步伐,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在加强档案管理基础建设的同时,通过建设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培养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系统梳理档案内容等方式推进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和资源化利用。专业机构须高度重视涉密文件、涉密项目的成果、知识产权管理以及其他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各阶段保密要求,进行电子、纸质等多形式的保密存档,遵循分层负责的管理原则,定期组织对档案归档及管理情况的回溯检查,确保档案管理质量。

[1]周斌,曲佚龙,霍竹,等.中国科研项目管理机构建设历史及专业机构布局建议[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4):21-25.

[2]区和坚,曲轶龙.对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的思考[J].科技中国,2017(9):8-12.

2095-6835(2020)24-0115-02

G312

A

10.15913/j.cnki.kjycx.2020.24.041

严玉峰(1984—),男,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与服务、创新方法推广、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甘肃省项目管理机构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究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席晓辉作品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