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肛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2020-12-26 01:19王爱琳杨向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内口瘘管肛瘘

王爱琳,杨向东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0 引言

肛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指肛管直肠因肛门周围间隙感染、损伤、异物等病理因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异常通道。临床上大约有0.5%~4.3% 的肛瘘和肛周脓肿患者为儿童[1],且多见于3 个月-3 岁的男性婴幼儿。但目前国内外对婴幼儿肛瘘的报道较少,而且由于婴幼儿年龄小,容易哭闹,不易沟通,治疗配合度差,故成为临床肛肠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

1 祖国医学对婴幼儿肛瘘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胎毒未清

《幼科发挥》云:“儿之初生,有病多属胎毒。”[2]《疡科心得集》云:“痘毒者,是毒发未尽,而复结为痈也。人之有生,受气 于父,成形于母……胎元之初成,即胎毒之蕴蓄,故名之曰胎毒。此毒潜伏命门,至受生以后,有触即发,无触则不发。其发有迟速,有数月而即发者,有数岁而始发者,更有十余岁而后发者。”[3]梁靖华、陆金根、柏连松几位教授也认为该病与婴幼儿胎毒未清有关。小儿脏腑虚弱,胎毒未清,湿热邪毒内伏,若外感湿热之邪,则内外相合为病,发为肛瘘[4-7]。

1.2 与小儿的生理特点有关,脏腑娇嫩,形气未充[8]。一是“肺常不足”,婴幼儿肺脏娇嫩,而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大肠易感受外邪而发病;二是“脾常不足”,小儿脾气虚弱,运化不足,若饮食不节,容易导致便秘、泄泻,而泄泻则是肛瘘形成的常见诱因。此外“肝常有余”,肝气不疏,情志不调,则肝郁火旺,肝火循经下行,郁久肉腐成脓,溃后成瘘。此外稚阴稚阳学说也认为小儿机体柔嫩,正气不足,故肛门易破损染毒,成脓成瘘。

2 现代医学对婴幼儿肛瘘发病机制的认识

2.1 婴幼儿骶骨曲发育尚未成形,两侧坐骨结节距离较近,加上肛门内括约肌紧张度弱,粪便易直接压迫肛管齿状线,损伤肛管黏膜,导致细菌侵入[9]。

2.2 机械性损伤后的继发感染婴幼儿肛门括约肌较松弛,肛管较短,在腹泻和擦大便时易致肛管直肠黏膜外翻,受尿不湿、纸巾等擦伤后易发生感染,继而成脓成瘘[10]。

2.3 婴幼儿皮肤娇嫩,使用尿不湿时家长护理不当,未及时更换尿不湿,局部潮湿,刺激肛周的皮肤,使毛囊、汗腺、皮脂腺感染,形成肛周皮下脓肿,未及时治疗则易形成肛瘘。

2.4 婴幼儿机体免疫力弱,易致感染形成肛瘘。临床研究指出新生儿肠道局部免疫的主要成分为sIgA,而新生儿早期直肠粘膜sIgA 分泌缺如或减少,导致直肠黏膜屏障不完善,故小儿肛瘘的好发月龄(出生后1-2 个月)恰是粘膜免疫功能最薄弱期[11]。

2.5 肛腺受人体性激素的影响,婴幼儿体内有一段时期雄激素的水平较高[12],导致肛门部皮质腺功能亢进,腺体分泌旺盛,皮脂腺发生细菌感染后易形成肛周脓肿与肛瘘。

3 婴幼儿肛瘘的特点

3.1 临床上多见于男性患儿。因为男婴骶骨弯曲发育不完全,直肠与肛管接近直线,粪便直接压迫肛门黏膜,尤其对坐骨结节处压力更大,黏膜摩擦受损,细菌滋生感染,发为肛瘘;女婴因子宫后倾,形成直肠屈曲,间接改变粪便压迫方向,故不易发生肛瘘。

3.2 发病年龄多在三岁以内,且发病部位多表浅,多为低位单纯性肛瘘,好发于肛门两侧(3 点位、9 点位)。这是由于婴幼儿肛腺导管多局限于黏膜下层,感染多为皮下及肛周脓肿,内口大多在肛腺处,所以大多是单纯性直行瘘管,很少出现复杂性肛周脓肿和肛瘘。而且大部分婴幼儿肛瘘可自愈[13]。

4 治疗进展

4.1 保守治疗

有学者认为,婴幼儿肛瘘是时间自限性和自身自限性疾病,有自愈的可能,故早期可以进行保守治疗[14]。Chang 等人通过回顾分析相关病例,得出了“保守治疗为肛周脓肿和肛瘘的首选”这个结论[15]。具体的保守治疗方法有:①抗生素治疗:近年来有部分专家提倡抗生素早期应用,但有研究显示抗生素的使用会扰乱患儿肠道菌群,引起腹泻,导致肛瘘病情加剧。所以抗生素只有在患儿出现发热、全身感染严重时再给与。②中药治疗:祖国医学认为婴幼儿肛瘘的病因与胎毒未清有关。柏连松教授根据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切开引流可能会导致小儿肛门畸形,肛门功能失常,所以主张小儿肛瘘不宜过早手术,宜中药治疗,控制感染,减少复发,促其自愈。治疗方式以清内伏之胎毒为主旨,首选有健脾止泻之功效的土茯苓,常配伍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痈之功效的黄柏、虎杖等药[16]。黄小珊等[17]报道使用仙方活命饮加减( 穿山甲4g,天花粉、金银花各9g,甘草6g,乳香、没药、陈皮各9g,白芷、赤芍、当归、皂角刺各6g,防风、贝母各6g),煎水熏洗配合二黄解毒软膏外敷,以消肿解毒、活血化瘀生肌,治疗小儿肛周脓肿25 例、肛瘘23例,其中获随访的44 例患儿治愈21 例,脓成11 例,好转2 例,无效10 例,复发肛瘘0 例,证明保守治疗有效。

4.2 手术治疗

婴幼儿肛瘘虽然有一定的自愈可能,但绝大数仍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虽然可以避免患儿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但也增加了复发、病情加重和延长治疗周期的风险,增加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的心里负担。①一次性切开法:此法适用于单纯的瘘管。一般用球头探针自外口探入至内口处,沿探针切开瘘管至内口,修剪内外口处,保证引流通畅[18-19]。该法虽然具有疗程相对较短、引流通畅、换药方便的优点,但有可能会出现轻度肛门闭合不全和不完全性失禁等后遗症。②切开挂线术:主要适用于内口位置较高的患儿。从外口处探入球头探针,在手指的引导下,将探出从内口处探出,划开内外口之间皮肤,后在内外口之间挂橡皮筋,然后修剪外口以利引流[20]。该术式可避免括约肌受损,防止肛门变形及失禁,但橡皮筋的慢性切割会给患儿带来剧烈的疼痛,且换药不方便。③一期切除缝合术:此法适用于婴幼儿无明显感染的单纯性肛瘘。探针探明内口后,沿探针钝锐交替游离至内口,完整剔除瘘管。彻底止血后,用可吸收线缝合直肠黏膜层、肌层、皮下及皮肤,不留死腔[21]。此方式具有切口小,复发率低,恢复快的优点,但易发生切口感染。④V 型内口缝合切缝术,即探针从内口探出后,沿外口做梭形切口,切除整条瘘管管道及周围炎性增生组织,修剪内口成V 型,用可吸收缝线连续作黏膜下缝合,关闭内口,间断全层缝合创腔,彻底消灭残腔。⑤挂线疗法:该术式适用于婴幼儿复杂性肛瘘的支管道。该术式与拖线疗法的术式相似,只是将拖线疗法的7 号医用丝线换成橡胶条。术中用探针探明瘘管的走行后,先将主管道切开,对于所有支管道分别在其远端作一切口,两两之间挂浮线(可用7 号橡胶手套剪成适当尺寸的长条做浮线)引流,术后换药根据分泌物情况和瘘管创腔大小拆除浮线。此方法具有组织损伤小、无肛门失禁等并发症的优点,但换药时患儿不易配合。⑥经直肠内瘘管近段切除术:该术式适用于肛瘘的瘘管形成初期(3 个月内)局部无急性炎症的单纯性瘘管。术中探明内口后,环绕内口小梭形切开黏膜,游离近端瘘管达到括约肌肌层内,尽可能深游离近段瘘管并切除之,远端断端用可吸收线缝扎,括约肌层、黏膜层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不留死腔[22]。⑦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ADM)治疗:该方法可治疗各种类型瘘管。术中探清瘘管并清除坏死组织后,将ADM 补片修剪为合适的形状,填塞瘘道,并用可吸收线将生物补片固定在直肠黏膜下,游离或不游离缝合内口。复杂性肛瘘将每根瘘管分别予以填塞,外口敞开。该法治疗各种类型小儿肛瘘操作简单,可反复治疗,但不适合有脓肿或感染灶的肛瘘,且费用昂贵,难以在临床广泛推广。总之,手术是治疗小儿肛瘘的根本方法,也要注重手术时机,避免病情加重,增加患儿的痛苦。同时小儿肛瘘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处理内口,并注意保护患儿肛门功能。由于婴幼儿的创口恢复速度较成人快,术后换药也很重要。术后换药要遵守创口“由内至外,由深部至浅部”的愈合原则,必要时塞纱条,防止假性愈合。

猜你喜欢
内口瘘管肛瘘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Goodsall规律预测与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定位肛瘘内口的价值比较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端扫式凸阵腔内超声探头与高频线阵超声探头定位肛瘘内口的临床研究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肛瘘微创手术治疗进展分析
“耳仓”是福还是祸
复杂性肛瘘手术技巧
长期留置肾造瘘管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