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扭转大肠破裂近端大肠造瘘与远端大肠造瘘效果对比

2020-12-26 06:21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525000龚俊宇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造口术切除率肠管

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525000)龚俊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肠扭转大肠破裂并腹壁造瘘患者共10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观察组男女比例为31/21,平均年龄为(68.4±7.8)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0/22,平均年龄为(67.7±6.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观察组:选用近端造瘘的方式,清洁肠黏膜及近端造瘘周围皮肤,保持其干净,把乙状结肠完全切除,直肠封闭,然后拿降结肠造瘘,待3个月后,再二次手术,把直肠与降结肠吻合。②对照组:选用远端大肠造瘘,造瘘口都在左下腹腹直肌处,造瘘的方法是直接把腹膜与肌肉鞘膜缝合,然后与造瘘的肠管浆肌层缝合固定,如此缝合数针固定肠管,接着皮下与造瘘肠管破口处全层缝合数针。

1.3 观察指标 ①肠黏膜坏死率:比较两组患者使用肠黏膜坏死率;②肠管再切除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肠管再切除率;③进食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首次进食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百分数(n/%)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肠黏膜坏死率及肠管再切除率 观察组患者肠黏膜坏死率3.85%(2/52)及肠管再切除率3.85%(2/5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9.23%(10/52)、17.3%(10/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进食时间情况 观察组进食时间(16.84±0.85)h显著短于对照组(19.05±0.96)h,两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肠黏膜坏死率、肠管再切除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近端大肠造瘘可明显改善术后肠黏膜血运情况。一般大肠扭转,以乙状结肠为例,乙状结肠扭转后,采用手术将其手法复位,观察血运尚可,直接在乙状结肠破溃口进行造瘘,此为远端造瘘[1][2];而远端大肠造瘘,造瘘口都在左下腹腹直肌处,造瘘的方法是直接把腹膜与肌肉鞘膜缝合,然后与造瘘的肠管浆肌层缝合固定,如此缝合数针固定肠管,接着皮下与造瘘肠管破口处全层缝合数针;而近端肠管造瘘则是将乙状结肠完全切除,直肠封闭,从降结肠进行造瘘,此方法可使近端的大便容易排出,扩张的肠管容易回缩,复位的乙状结肠不至于再次扭转,待3个月后,再二次手术,把直肠与降结肠吻合。近端大肠造瘘的大便容易排出,扩张的肠管容易回缩,复位的乙状结肠不至于再次扭转[3][4]。笔者临床观察到近端造瘘同时还对减少皮肤过敏损伤具有积极意义。造口术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是减少造口术并发症的关键因素,近端大肠造口术易于操作,特别是对老年患者而言,更有益,减少造口术并发症,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观察组进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近端大肠造瘘可明显提高肠管的功能恢复。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下降,肠道功能减退,恢复难度大。近端造瘘其效果更为显著,由于肠管扩张,近端血运更好;而远端造瘘虽然手术简单,但是肠管血运恢复不明显,容易造瘘处肠管坏死,需再次手术。近端造瘘可明显降低医疗难度,减少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采用近端大肠造瘘可降低老年造瘘患者肠黏膜坏死率、肠管再切除率,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造口术切除率肠管
马属动物腹股沟阴囊疝的辨证施治
对膀胱癌腹壁造口术患者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眉弓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不同肠造口术在治疗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中的临床对比
新辅助化疗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胃癌的效果分析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27例前庭大腺囊肿、脓肿的临床治疗分析
做了直肠癌肠造口术的患者术后该如何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