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录便捷机制实施下的刑事侦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2020-12-26 13:02崔盼盼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警务警官监狱

崔盼盼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随着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工作的意见》的出台,刑事侦查技术专业作为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之一,开始纳入司法行政人民警察招录便捷机制。 便捷机制的实施,对刑事侦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监狱、戒毒等司法行政部门培养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的狱内侦查专业人才,成为当前刑事侦查技术专业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司法警官院校刑事侦查技术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刑事侦查技术专业现状

刑事侦查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能够胜任狱内犯罪防控、狱内案件侦查、监所日常管理和其他相关业务工作的高素质警务实战型人才。 根据调研,在全国司法警官院校中,有15 所院校开设有刑事侦查技术专业。 其中一些院校开设较早,但考虑到学生就业问题,其培养目标更多的是面向公安机关,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错位;一些院校是在2015 年司法部确定司法行政系统的国控涉警专业后才设立的, 专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人才培养的模式不够成熟。

从专业开设情况来看, 刑事侦查技术专业招生数在八个司法类国控专业中排第二, 该专业在发展需求以及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从调研中发现, 该专业在与行业标准对接的联动机制上存在较大滞后性, 一是因为狱内侦查部门没有较为科学的行业标准或具体规划设计, 另一方面是开设该专业的院校的方向设置偏公安类的刑事侦查技术工作,人才培养方向存在偏差。虽然院校和行业之间也存在行业专家交流以及轮流的交流学习机制,甚至还有狱内侦查或犯罪学会的学术平台, 但是这些平台或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流于表面,没有深度融合。

(二)刑事侦查技术专业发展趋势

根据调研,在各级各类监狱中,均设置有狱内侦查岗位,但该岗位的人员配置较少,与其他岗位的人员数量相比较,存在明显的差距。 问卷调查发现,认为监狱专业化分工对狱内侦查员岗位的需求占总问卷数的74.3%, 说明狱内侦查员的岗位在监狱中起到的作用较为重要,该岗位专业需求性不言而喻;认为在业务素质中, 需要狱内侦查素质的占总问卷数的74.5%, 说明监狱系统中对于狱内侦查的业务素质重视及需求性较强。 尤其是在便捷招录机制实施后, 狱侦部门对刑事侦查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将会增加。专业人才的实践需求增加,必将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刑事侦查技术专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

二、 司法警官院校刑事侦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刑事侦查技术专业作为司法警官职业院校警察类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既要考虑到其具有一般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 又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1]在教学中,课程设置体系要能够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既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又要注重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注重校内培养,又要注重校外实践。 但目前刑事侦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根据调研发现, 司法类警官院校刑事侦查技术专业开设核心课程主要为刑事案件侦查、 侦查措施与手段、现场勘查、侦查讯问技术、刑事图像技术、视频侦查技术、文件检验技术、痕迹检验技术、侦查(犯罪心理学)和侦查(犯罪)情报学等。课程内容方面还是倾向于公安类课程,与实际调研中强调狱情分析研判、狱内重点高危人员管理、狱内突发事件处置、狱内防控、耳目设立等内容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偏差,相关核心课程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实训课程开设较少,大部分院校开设的实践课程都不超过总课时的一半。 校内实训场所较为匮乏,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也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实践教学质量不高。[2]

(二)整体职业能力和岗位胜任力亟待提升

刑事侦查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 存在整体职业能力和岗位胜任力的脱节,具体表现在:其一,该专业的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基础专业知识, 但知识掌握的深度欠缺,尤其是理论知识方面,只是略懂皮毛,不够扎实;其二,大多数毕业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但普遍缺乏实操经验,对技能的理解尚停留在课本层面,无法直接胜任实际工作,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其三,刑事侦查技术专业学生要具有狱内犯罪防控、 狱内案件侦查能力、 监所日常管理能力,但从目前的人才培养效果看,这方面能力还需要提高。

(三)与行业合作交流不够

大部分司法警官院校的刑事侦查技术专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因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与公安部门的交流合作较多, 与监狱的狱侦部门合作交流较少,这也有其现实原因。 忽视与对口行业的交流,这也导致了刑事侦查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与行业发展出现了脱节。

三、 司法警官院校刑事侦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的规定,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司法警官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 人才培养模式既要有普通职业教育的一般特征,同时在此基础上又要体现自身特色。随着司法行政人民警察招录便捷机制的实施, 刑事侦查技术专业的学生“入学即入警、入校即入岗”,这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必要探索出新的适合其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项目组对调研情况的分析, 我们认为司法警官院校刑事侦查技术专业应以刑事侦查技术的岗位需求为导向,采用“校狱联盟、产教融合、警学结合、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3]

(一)坚持校狱(所)联盟、协同育人,建立命运共同体

司法警官院校应与监狱、 戒毒等司法行政部门建立联盟,形成紧密型校狱(所)合作机制。司法警官院校刑事侦查技术专业是为司法行政实践部门培养专业人才,只有加强与司法行政部门的深度合作,才能了解行业一线最迫切的需求。便捷机制实施后,司法警官院校刑事侦查技术专业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监狱等司法行政部门工作, 毕业生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监狱等部门工作的开展情况。 为了达到“来之能用”的目的,监狱等司法行政部门必须要加强与司法警官院校的合作,根据自身工作实际,把新需求、新情况反馈给学院,学院才能根据实践部门的要求,及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学院和监狱、戒毒部门要建立联盟关系,协同育人,形成命运共同体,实现双赢。

1. 根据实践部门的最新要求, 不断优化课程设置

刑事侦查技术专业的建设过程, 要始终保持与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根据实践部门一线工作岗位的需要, 可以由行业专家与学院老师合作开发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从而制定出能够满足狱内侦查岗位人才需求情况的课程设置体系。[4]在具体课程的教学标准上, 以一线部门狱侦工作的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和工作标准为基础,构建每门课程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在教材开发方面,学院可以与行业专业合作开发校狱合作教材、 共同探索符合要求的教学模式。 通过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课程建设与未来工作岗位的高度契合。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实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需要不断提高刑事侦查技术专业师资水平, 建立一支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 刑事侦查技术专业对实践的要求较高,既需要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也需要聘请相应的行业专家。一方面,现有专业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到行业挂职锻炼、 调研等方式提升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建立行业专家到校兼职任教的机制,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直接聘请一线干警到校任教,充分发挥其身处一线、了解一线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教学。 此外,招录便捷机制的实施,学生“入学即入警、入校即入岗”,需要定期经常性到监狱等实践部门进行见习, 甚至是直接上岗。 这就需要实践部门给学生配备实践指导老师,一位指导老师对应指导某几名学生,形成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真正做到“双师”教学。

(二)注重警学结合,实现职业对接。

警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在司法警官职业教育中的体现, 是指利用警察实践部门和学校教育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 对司法警官院校学生的教学管理、 实习实训等采用与监狱人民警察工作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5]司法警官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警学结合,既要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锻炼。

1.强化纪律作风养成,提高警务化管理水平

司法警官院校之所以在身体素质、纪律素质、服从意识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 与日常的警务化管理密不可分。尤其是在招录便捷机制实施后,刑事侦查技术专业毕业学生, 大多数会走上监狱人民警察工作岗位,更应该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保持规范严谨的学习、训练和生活秩序。加强学生的警务化管理,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警察工作岗位,实现“走出学校即能走上岗位”的职业对接,有助于提升监狱干警的整体素质。

2.改变传统顶岗实习方式,加强学生参与行业的深度

司法警官院校传统的顶岗实习, 一般是在大二或大三的某一学期集中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传统的实习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学生在实习前对监狱认知了解不够, 一些学生难以适应监狱工作的环境; 二是学校的教学与监狱工作实践存在差距, 实习基地又没有给学生安排专门的实习指导老师, 导致实习对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帮助有限; 三是实习基地与学校的合作不够深入, 限于表面,没有形成深度合作机制。 招录便捷机制的实施,学生“入学即入警、入校即入岗”,这就要求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了解监狱等实践部门的工作状况。因此,有必要改变传统的顶岗实习方式, 每学期甚至是每个月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到监狱等实践部门锻炼,并且这种锻炼不是简单的实习,而应该是和监狱民警一样,正式投入到一线工作中。只有这样让学生全程参与到监狱民警的日常工作,实现警学结合,真正实现职业对接。

(三)实施“教学练战”,突出警务能力培养

司法警官院校刑事侦查技术专业在办学过程中,要注重实施“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教”既包括学校老师的“教”,也包括行业指导老师的“教”;“学”既包括对理论知识的“学”,也包括对实践知识的“学”;“练”既包括实验、实训中的模拟练习,也包括实习过程中的实操练习;“战”即是一线岗位的实战,做到“教为学,学为练,练为战”[6],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突出对学生警务能力的培养。

1.注重专业知识的教与学

刑事侦查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注重要求学生掌握从事狱内侦查工作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主要包括狱情分析技术、犯罪心理分析技术、现场勘查技术、侦查措施与手段、讯问技术以及监所法律文书制作等专业知识, 学生也要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这是突出警务能力的理论基础。

2.注重实践能力的教与学

刑事侦查技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 要建立与监狱狱侦部门的协同育人机制, 构建适合形势需要的实验、实训、实习、实战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狱内侦查的岗位需求,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在具体课堂教学环节上,应广泛推行模拟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的教学方法,提升实验实训的课时比例,让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就能得到更好的技能训练, 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 着力培养学生的狱内犯罪防控、狱内案件侦查、监所日常管理等实践能力,提升其警务实战能力。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要建立定期到监狱等实践部门开展实战的机制, 将自身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并接受实践检验,来发现所学知识的不足并进行补充完善,达到“学练相长”,以提升警务实战能力。

猜你喜欢
警务警官监狱
不翼而飞的青花瓷
新形势下警务战术指挥
猫警官抓小偷
不翼而飞的青花瓷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浅谈警务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警务技能教官深入派出所培训实战技能
大肚皮的保护神
探究警务战术的本质、知识生成与运用
巧扩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