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2020-12-27 16:42郑州市中心医院450000任菊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延续性神经功能脑梗死

郑州市中心医院(450000)任菊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2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62例,A组男性33例,女性29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57.14±2.61)岁。B组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56.98±2.7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已获得院伦理委员会许可。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均为首次发病;出院时病情稳定,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3级;患者及(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心肺功能不全;其他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近期手术史;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失语等因素引发的沟通障碍;脑梗死发病期存在肢体功能障碍。

1.2 护理方法 A组患者出院后不再接受恶化护理干预,仅通过电话通知患者定期复查。B组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①建立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一名神经内科和康复科医生为指导医生,其与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护理干预开始前所有护理人员应接受集中培训,应熟练掌握延续性护理方法、脑梗死患者护理规范、常规康复训练方法以及宣传教育方式、沟通技巧、病情评估方法等,培训合格且具备独自处理护理过程中突发意外的能力后方可上岗。②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详见记录每次随访时患者的病情变化、用药和生活状况。③合理使用微信平台,定期向圈内推送脑梗死相关文章、图片和视频,督促患者认真阅读,鼓励患者积极转发,并收集患者对推送内容的疑问,及时解答,若护理人员不具备解答能力应及时向指导医生求助。④每个月上门随访一次,与患者面对面交流,疏导患者负性情绪,耐心解答患者疑惑,并现场指导患者康复训练方法。延续性护理干预共持续3个月。

1.3 观察指标 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治疗效果,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使用SF-36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定性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定量资料用±s表示,行t 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B组患者NIHSS评分(10.67±1.74)低于A组(13.34±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疗后B组患者SF-36评分(76.39±7.42)高于A组(67.84±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是近些年在临床应用较广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有效保证了院内护理干预的院外延续[1]。此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部分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其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的B组患者护理后NIHSS评分低于A组而SF-36评分水平较高,这表明B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A组,这与郭长琼等人[2]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延续性护理与出院后护理服务即中止的传统护理模式不同,延续性护理干预是一种将护理工作从医院延伸院外的护理模式,患者在家中同样可得到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且该护理模式注重对患者的随访功能,通过电话和上门随访可快速直接的了解的到患者病情变化,进而给予患者针对性干预,最终达到加快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和病情复发的几率[3]。而随着近些年智能设备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实施也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可有效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关系,且能定期为患者推送相关知识的文章、图片和视频,帮助患者解答疑惑,对提高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和治疗自信心亦有极大帮助。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延续性神经功能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