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病耻感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2020-12-28 17:38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300170常征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病耻宫颈癌出院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300170)常征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多采用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多存在较为严重的病耻感。病耻感是指患有某种疾病的个体自觉被孤立、被歧视、被标签化,从而产生一系列如羞耻、自卑、自尊降低等负性心理体验。本文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中,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病耻感,改善了患者应对方式。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75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8.3岁,将住院号编号后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37例,对照组38例。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手术期及化疗护理,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干预8周后,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及医学应对量表(MCMQ)分别在干预前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病耻感及应对方式。

1.2.1 病耻感:采用Fife等于2000年编制的社会影响量表(Social Impact Scale,SIS)进行评价,本研究采用2007译制的中文版[1]。该量表包括社会排斥、社会隔离、内在羞耻感和经济歧视共4个维度、24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4个维度的得分总和为总分,得分越高,则说明被测试者感知的病耻感越强烈。

1.2.2 应对方式:采用Wei等于1987年编制的医学应对量表(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2],本文采用姜乾金等译制的中文版,该量表包含回避、屈服、面对共3个维度,采用4级评分法,某一维度得分越高,则说明被测试者更倾向于采用该种应对方式。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用SPSS19.0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病耻感评分及应对方式中的面对维度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试验组在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的病耻感评分(51.12±8.20)显著低于对照组(62.97±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应对方式中的回避得分(13.61±3.50)、屈服得分(6.3 4±2.9 3)、面对维度评分(14.35±3.12)显著优于对照组(17.14±3.61)、(9.13±2.45)、(16.2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综合护理干预

①心理支持: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耐心接待患者,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对于患者存在的疑问给予及时的解答,患者遇到的问题应尽量帮助解决。②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宫颈癌的发病原因、手术大致过程、术前准备及术后饮食、活动、康复等注意事项,向其介绍主刀医生、床位医生等,告知其医护团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技术,嘱其不用过于担心手术效果。患者出院前应做好出院指导,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工作。③社会支持:患者出院前建立健康档案,由专职护士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对其进行电话回访,询问患者在家中的康复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解决和指导,并嘱其来院复诊。向患者介绍同疾病恢复较好的患者及其家庭,通过患友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安慰、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讨论

罹患宫颈癌并切除生殖器官对于女性而言是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患者因担忧预后及夫妻关系,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负性情绪,并出现较为严重的病耻感,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本文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宫颈癌患者中,通过对患者及其配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纠正其对于疾病错误的认知,构建起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建立患友群,通过医护人员的指导和患友之间的互相帮助,给予患者良好的社会支持。

综上所述,本文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宫颈癌患者中,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病耻感,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改善了其疾病应对方式,提高了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病耻宫颈癌出院
乳腺癌患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腹腔镜下改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