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护理中的效果干预

2020-12-28 17:38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526040董燕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护患门诊纠纷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526040)董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各种疾病的发生率随之增长,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保护意识也逐渐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随之增多,门诊是医院里医疗、检查、康复一体化的重要职能部门,门诊每天有大量患者被收治,护患纠纷与投诉现象易发生,使用正确的实施护患沟通技巧,能有效消除护患之间的沟通障碍[1]。本次研究选择本院儿科门诊部门收治的5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护理中的效果干预。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儿科门诊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0例患儿,以抽签的方式分为对比组与实验组,对比组患儿250例,男患儿124例,女患儿126例,年龄5个月~7岁,平均年龄(5.64±0.73)岁;实验组患儿250例,男患儿122例,女患儿128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6.27±0.84)岁,选入患儿均具有完整的资料记录、有自主意识、患儿家属知晓并同意研究内容。一般资料差异较小,可比,P>0.05。同时此次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中有关要求。

1.2 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正确执行医嘱及其治疗、告知注意事项等。实验组采取护患沟通技巧,主要包括:①人员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护患沟通培训,定期考核,促使护理人员熟悉沟通技巧,将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②掌握沟通方法: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年龄的患儿调整自己的语气,对患儿进行鼓励或批评,在第一次见面时,护理人员主动介绍自己,对患儿及家属进行适当的健康宣传教育,使用患儿能理解的语言,为患儿传递友好信息。③身体语言: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仪态、手势、眼神等,通过触摸等非语言来沟通,有时比语言更具感染能力。护理人员还要注意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及时了解患儿的需要。④及时沟通:门诊具有较为复杂的程序,初次就诊的患者会感觉无从下手,护理人员要及时上前询问指导,对其疑问进行指导解答,护理人员还要做到与患儿家属沟通,让家属对患儿的病情有所了解,将患儿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告知医师,及时消除可能存在的危险隐患。患儿在受疾病煎熬的时候会产生一些焦虑、不安等消极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可采取适当的语言与患儿沟通交流,可有效安抚负面情绪,指导患儿配合治疗[2]。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实验组与对比组护患纠纷及投诉状况。②比较患儿家属填写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数据,91~100分为满意,75~90为基本满意,75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5.0分析数据,护患纠纷及投诉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皆用(n/%)表示,用卡方完成检测,P<0.05。

2 结果

2.1 对比护患纠纷及投诉状况总值 在实验组和对比组患者的护患纠纷及投诉状况中,实验组的护患纠纷及投诉状况总值(4.80%),明显少于对比组(11.20%),P<0.05。

2.2 对比护理满意度 在实验组和对比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中,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4.40%),明显高于对比组(88.00%),P<0.05。

3 讨论

现如今,一旦孩子生病,患儿家属必定备感焦虑和紧张,而患儿由于年龄较小,无法将自己的感受和病情完整地表达出来,如若患者家属与护理人员沟通较少,极易发生护患纠纷。使用护患沟通技巧能显著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拉近护患间的关系,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且随着近年来,民众逐渐提高了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使得他们对于医护工作者的要求也提高了,此时,护理人员就成为了医患关系间的纽带,其意义和作用都是无可代替的。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护患纠纷及投诉状况总值(4.80%)与对比组(11.20%)相比显著较少,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4.40%),明显高于对比组(88.00%),P<0.05。因为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护患沟通技巧使用得当,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率,还可以减少医疗纠纷。

综上所述,将护患沟通技巧应用在门诊护理中,能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护患纠纷及投诉状况减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护患门诊纠纷
护患沟通:妇科护理工作中具体应用探讨
门诊支付之变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现代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及对策
误帮倒忙引纠纷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