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0-12-28 17:38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0052陈伟娜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消融术肝功能射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0052)陈伟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研究2017年8月~2019年4月我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4例,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27例。试验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57.94±4.78)岁。参照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58.31±4.92)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经影像学及病理活检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拟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预计生存期<6个月者;伴有严重意识障碍者。

1.2 方法 两组均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协助患者完成血、尿、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机制、危害及接受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术中可能存在的不适症状属于正常现象;术中取患者合适体位,配合手术医生实施手术操作;术后密切监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若出现异常,则立即告知医师并严格遵照医嘱对症处理。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告知患者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虽为介入性操作,但属于微创手术,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目的和治疗操作安全性。②术中护理,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腹部体征,若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现象,需加快补液,避免患者出现腹腔出血。③术后护理,术后患者自身会吸收肿瘤坏死细胞,易引发体温异常,若为低热症状,则叮嘱患者多喝热水,使用温水擦浴,若体温>38℃,则依照医嘱使用退热药物;患者出现疼痛感,则密切观察患者疼痛部位、持续时间,必要时使用止痛药物;若患者出现腹腔出血或穿刺部位出血情况,需密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吸收坏死组织导致肝脏负担加重,易引发肝功能障碍,需给予患者适当清蛋白和护肝药。

1.3 观察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认可度,分为非常不满意19~37分、不满意38~56分、一般满意57~75分、满意76~94分、非常满意95分5个级别。非常满意、满意计入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试验组体温异常2例,疼痛3例,出血1例,肝功能异常1例;参照组体温异常4例,疼痛5例,出血3例,肝功能异常2例。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5.93%(7/27)较参照组55.56%(14/27)低(χ2=4.909,P=0.027)。

2.2 护理工作满意度 试验组非常满意11例,满意15例,一般满意1例。参照组非常满意5例,满意16例,一般满意4例,不满意1例,非常不满意1例。试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6.30%(26/27)较参照组77.78%(21/27)高(χ2=4.103,P=0.043)。

3 讨论

受环境污染加重等因素影响,肺癌发病率不断增加,由于70%~80%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能有效清除肿瘤病灶,但术后并发症较多[1]。相关研究指出,在围手术期配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有积极意义[2]。基于此,本研究针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5.93%低于参照组55.56%(P<0.05),可见针对性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因机体吸收肿瘤坏死细胞,体温会出现低热或异常升高,结合体温予以温水擦浴或退热药物对症干预,可降低体温异常发生率;依照患者疼痛、出血、肝功能异常实际情况予以对应止痛药物、止血药物或护肝药,可降低疼痛、出血、肝功能异常发生风险。且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6.30%高于参照组77.78%(P<0.05),提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综上所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具有较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猜你喜欢
消融术肝功能射频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国内首例“磁共振引导下脑转移瘤激光消融术”成功实施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应用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关键
射频宽带放大器设计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