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接受抗痨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肺结核患者接受综合护理的临床价值

2020-12-28 17:38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医院信阳院区464000张丽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肝功能肺结核护理人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信阳院区(464000)张丽

肺结核属于一种由结合分枝杆菌所致慢性传染病,若未及时有效治疗,易导致呼吸系统损伤,严重者可引发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1]。抗痨治疗为当前肺结核有效治疗方法,但抗痨药物易导致患者肝功能损伤,部分患者不耐受,影响临床效果。综合护理为现代护理模式,将护理程序作为护理核心,依照护理核心制定护理计划,护理内容环环相扣,护理各方面协调一致,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接受抗痨治疗后出现肝损害肺结核患者64例,以探究综合护理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我院接受抗痨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肺结核患者64例(2017年6月~2019年4月),按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n=32)与参照组(n=32)。研究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6.92±6.24)岁。参照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57.31±6.52)岁。两组年龄、性别资料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经临床确诊为肺结核;接受抗痨治疗且出现肝损害;患者及家属知情,签订承诺书。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抗过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措施对症干预。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①用药指导,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用药方式、不良反应及日常注意事项。②知识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病机制、疾病危害,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接受治疗、护理干预重要性。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①环境护理,结核病具有传染性,护理人员应做好保护性隔离工作,病房定时通风消毒,严格对患者餐具、卫生器具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②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因接受抗痨治疗出现肝损伤,多存在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交流,使患者明确抗痨治疗出现肝功能损害为临床常见问题,并告知患者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可恢复肝功能;③并发症预防护理,指导患者休息取平卧位,予以氧气辅助患者呼吸;若患者无法由口进食,则留置胃管,保障患者机体正常吸收营养;若患者存在尿失禁,则留置导尿管;若患者存在意识躁动或反应迟钝,表示即将发生肝性脑病,应及时上报主治医生,并严格依照医嘱对症处理;④肝功能护理,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皮肤、尿色、巩膜变化,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异常,则即时上报主治医生,遵医嘱停止抗结核药物治疗或行保肝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研究组恶心1例,头晕乏力1例;参照组恶心3例,呕吐2例,头晕乏力2例,腹胀1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2/32)较参照组25.00%(8/32)低(χ2=4.267,P=0.039)。

3 讨论

针对接受抗痨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肺结核患者予以有效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肝功能损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常规护理主要为用药指导、知识宣教,整体效果欠佳。综合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工作,因具有全面性、针对性等优势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2]。本研究针对抗痨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肺结核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较参照组25.00%低(P<0.05),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由于结核病具有传染性,护理人员做好消毒工作,可避免交叉感染;若患者无法由口进食,则留置胃管,保障营养物质供给充足;若发现患者存在意识躁动等症状,则及时上报医师予以对症处理,避免出现肝性脑病;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变化,依照医嘱停止使用抗结核药物或行保肝治疗,可减轻肝功能损伤。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应用于接受抗痨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肺结核患者中,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肝功能肺结核护理人员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肺结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