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12-28 17:38河南省夏邑县第三人民医院476400王莉平王菲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科室护士护理人员

河南省夏邑县第三人民医院(476400)王莉平 王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护理人员16例(2018年8月~2019年9月),以2018年8月~2019年2月为实施前,以2019年3月~2019年9月为实施后。其中主管2名、护师6名、护士8名;学历:本科6名、大专10名。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实施前采用常规护理管理。①明确科室管理内容及要求,护士长根据护理部工作计划,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工作内容,如日常培训、有效值班等。②由护士长观察护理人员工作情况,月底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实施后采用双因素理论护理管理。(1)保健因素。①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如对护士值班室内陈旧设备进行更换,为值夜班护理人员提供晚餐等。②加强职业防护:护理人员长期同患者接触,存在一定风险,开展会议共同探讨护理工作职业安全防护问题,并实施职业疾病登记制度,对于护理工作中受伤护理人员,医疗费用由医院报销。③完善后勤保障: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加强夜班、节假日值班补助力度,成立后勤服务中心帮助护理人员从事非护理性工作。(2)激励因素。①完善激励制度:每个月进行综合评定,根据护理人员实际工作量、病房管理、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操作技术难度、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奖金分配,并公示评定结果,建立奖惩制度。②个人发展激励: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制定护士长、业务主管、辅助护士、助理护士的岗位要求、职责,鼓励护理人员竞聘,并对每月护理质量考核优秀者,优先给予晋升机会。③主人翁精神激励:制定与护理人员切身相关利益前拟定讨论稿,鼓励护理人员集思广益、进言献策,积极参与到护理管理中,增强护理人员主人翁意识。④培训激励:评选科室优秀业务主管及护理骨干,提供大型综合医院培训机会,提高其自身素质及能力,进修后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为其提供合适工作平台。

1.3 效果评价 对科室内46例患者、10名医生分别发放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以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满意度 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93.48%显著高于实施前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医生满意度 实施前医生对护理人员服务不满意3名、满意4名、非常满意3名,实施后医生不满意2名、满意5名、非常满意3名。实施后医生满意度80.00%(8/10)与实施前70.00%(7/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及深化改革,医疗模式逐渐发生转变,护理人员于医疗活动中不断发挥重要作用。护理管理任务在于探究医院护理工作特点,遵循医院基本管理要求同时提出有效管理方法,促进护理质量提升,进而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1]。双因素理论由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将激发个人工作动机因素可分为两大类:如工作环境、组织政策、奖金、福利待遇、生活条件等保健因素,工作本身带来员工的乐趣、责任感、认同感、成就感及发展机会等激励因素,二者结合可调动个人内在动力[2]。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患者对护士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医生对护士服务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双因素理论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可提高护士护理服务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分析原因在于,本研究通过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加强职业防护、完善后勤保障等保健因素,可预防护理人员产生不满及消极情绪,对保持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维持现有工作状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完善激励制度、个人发展激励、主人翁精神激励、培训激励等激励因素,可有效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个人成就感及自豪感,有助于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热情,激发护理人员工作潜能,提升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双因素理论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可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科室护士护理人员
最美护士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爱紧张的猫大夫